新媒体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提升影响力

2018-11-19 14:26蔡萍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救灾突发事件

文 / 蔡萍

一、广开渠道获取信息,及时掌握突发新闻线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线索一直是新闻记者的生命线,可以说对记者开展采访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提升快速获取信息和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打造新闻的“第一信源”。那么如何做到及时获取线索呢?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往往很多新闻事件的第一“报道者”不是记者,而是普通市民。朋友圈、微信群、商业网站、社交平台等,都发布着大量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各种信息,这其中就有很多有效的线索。尤其对于突发事件,网友们往往反应迅速,还会用照片或小视频记录下第一现场,为记者后续采访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可以建立社群,稳固一批忠实粉丝,让他们成为爆料者。对于他们提供的线索,一经采纳,将根据阅读量和关注度等给予不同额度的稿费,以提高他们的爆料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外聘一批具有较高新闻敏感性的通讯员,广开信息渠道。

二、快速出击,恪守真实底线,发布权威信息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第一价值是快。媒体要以更快的速度发布新闻报道,凸显自己的媒体地位,争取主动,进而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自身的影响力。

当然,快也是有前提的——必须真实。如果事实不清信息错误,不仅会丧失媒体的权威性,还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拿到新闻线索,记者不能再等着相关部门主动联系,等着他们的采访回复,而是要主动出击,要迅速行动,多方核实,发出权威的声音。

对于记者网上看到的线索和粉丝们的爆料,首先要做的就是向相关当事人或第三方进行核实,确有此事才能编辑发布。有些事情,可能一时无法完整采访到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掌握了新闻的基本要素和某个关键点,就可以先行发布,后续再进行补充。突发事件下,受众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此时媒体应积极引导,澄清谬误,无疑会增加受众的信任度和关注度,形成向心力。

三、持续跟进, 报道事情进展

突发事件的真相是什么?进程和应对又是怎样的?这是受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信息的需求本能。如果说,最初是讲求时效,只发布几个新闻要素,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持续跟进,报道事态进展。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受时间段、版面等限制,可以实时进行补充和发布,也可以多种形式呈现。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可以发布图文信息、视频、呈现H5、进行音视频直播等等,承载空间大,表现形式灵活。突发事件非常适合新媒体形式的直播,可以迅速建立直播模式,将各方信息整合汇总,可以是图片、文字、小视频、音视频等各种形式。且不限时长,只要有新的内容就可以补充,持续报道事态进展直至结束。随着信息的更新发布,受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关注自觉和信任联系。

四、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

突发事件下,受众的情绪、心态、认识等往往会受到影响,作为媒体,责无旁贷成为舆论引导的主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突发事件发生时,新媒体能快速汇聚资源,成为各种信息的整合之地。通过新媒体的互动、评论、转发,也更容易获取受众意见。这期间媒体的着眼点,不应该只局限在灾难、痛苦,而是要建立社会对救灾的信心。在展现受灾现场的同时,应该及时呈现各部门的救灾措施、过程,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互帮互助,以增强共同战胜突发事件的信心和勇气。再者,在信息汇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实信息或者各种谣传,媒体也应及时予以核实和澄清,还原真相,消除公众疑惑,保证救灾过程中舆论平稳。此外,还要重视网友的互动,如面对救灾群众的求助,应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跟进救助进展。对于网友发来的有效线索,应给予重视和回应,为有关部门开展救灾工作提供指引。

五、结语

总之,作为官媒的新媒体应该积极打造主流话语权,巧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彰显舆论导向的力量,提高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救灾突发事件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浅谈如何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新闻线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