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11-19 14:26牛建霞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研计算机

文 / 牛建霞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我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迅猛持续的发展,这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市场比较广阔。但是,社会上各层次计算机学校和长短期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层出不穷,他们都在或多或少地分割着计算机人才市场。从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做到对口就业的是少之又少。

中职学校如何才能培养真正高素质的劳动者,如何才能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现状分析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鉴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有的知识陈旧,有的半道出家,水平良莠不齐,而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必然导致或者教师的知识点过时,或者教师的知识面狭窄,进而限制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现状来看,如果平时既不注重宽泛的学习,也不注重精细的研究,教师教学时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讲,终身学习是必须的。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从容应对多门专业课程的整合能力,努力提高自己既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又是更多领域的多面手。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素养提高的几点建议

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更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已经成为过去。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条件,这种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的结果,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更新认识,树立终身学习新理念

首先,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其中不乏有安于现状、不求发展者,还有一些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能力。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应该确立坚定的方针,大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土施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其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因地制宜,促进教研本土化

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时代的产物。教师的发展是终身连续的,投身于教学研究是长期的任务和要求。为提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可因地制宜,从编制校本教材、适时引入课题、逐步建立研究基地等各方面着手开发教研项目。

(三)整合效能,多方努力抓培训

学校要确定师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培训方式,根据教师的现有水平,规划出其近期和长远目标,如三年或五年内,在学历、教学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利用多方面力量实施层次培训,或建立互帮互学合作培训模式。同时要“走出去,请进来”,或外出观摩,或请专家指导,创造更多机会来拓展教师的视野。

(四)海纳百川,合作办学一举多得

中职学校的办学形式一贯是多元化的。譬如合作办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无论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教师的提高与培训等多方面都受益匪浅。仅从教师的提高与培训来看,如果有知名度较高的院校与企业跟中职学校合作,无疑会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经验交流或优质培训。

(五)孰优孰劣,投放市场作检验

不论是评价学生还是检阅教师或者审视学校,市场无疑是最好的裁判。这就需要学校不折不扣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坚持以市场需要为纲,市场需要不需要,学生合格不合格,工作出色不出色,全靠市场来说话。这不单单是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对教师教学成绩的检阅和学校办学方向的审视。

四、结语

总之,笔者以为学校和教师必须始终把为学生服务放在第一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更要利用专业互联互通等优势,通过言传身教,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真正承担起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对学生熟练技能的培养,科学规划流程,严格把控质量,真正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好学生。在“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这一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努力做好学校与学生中的关键一环,继续开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崭新天地。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教研计算机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