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之探析

2018-11-19 14:26徐岚
记者观察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多元化思政

文 / 徐岚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以及个人消费观都发生了变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已经悄然对大众产生了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带给了人们巨大的冲击,由此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意识是高校思政教学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吸取外来的优秀文化

在进行高校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承认文化多元化这一事实,认识到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肯定优秀外来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在保护本土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点,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有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这时就应该发挥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引导下,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

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文化多元化的局势带给了高校思政教学一定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社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不同的文化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状态,社会文化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点关注内容。高校应该根据呈现的这一状态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具体形式,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有新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使学生可以通过对社会中体现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演讲和辩论,深化对文化多元化的认识,在演讲和辩论中区分出来哪些是值得发展和传承的文化,哪些是应该摒弃的文化,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

三、对社会中出现的主流价值观予以肯定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增强民族的荣誉感和集体观念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为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荣誉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明确的认识,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学生的整体特点和需要,让思政教育的工作内容符合学生短期的和长远的发展需要,且更具针对性,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使多元化文化理念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同时,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使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和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契合,让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加强对高校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思政内容的熏陶中逐渐深化自身对文化多元化的整体认识,促进自身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四、注重思政工作的实践性

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地依靠理论很难保证思政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重视思政工作的实践性是工作中的重要方向,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文化多元化背景的影响下,开展具有实践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中可以加大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程度,加强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可以更注重实践性,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数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自主意识薄弱,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上发生了一些改变,在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思政教育的内容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多元化的深刻意义。

五、结语

总之,多元化文化在带给学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具体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多元化思政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