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

2018-11-19 07:57杨慧敏
记者观察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城乡基础内涵

文/杨慧敏

一、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

(一)基本内涵

中国社会法理的新内涵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加快政府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流动开放社会形态,以及形成多元治理结构的要求下,我国社会治理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当前我国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以及进入到工业化与城镇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围绕着消费型、信息型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社会治理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因此社会治理强调有以下新内涵。

首先,切实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突出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基层社会结构不稳定、生产方式与组织框架不协调的问题,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下有效地完善社会治理格局中,推动全方位的社会治理实践。

其次,以民生为根本目标,强调解决民生呼声较高的问题,围绕着市场逻辑有效地进行教育、就业、医疗事业的调节,在优化收入分配的同时,能够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卫生体系的建设,在全面加强基层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激发社会活力,达到满足民生需求的目标。

最后,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社区建设,强调在整体性思维的基础上创新城乡社会治理体系结构,着力增强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机制革新,住房、就业、医疗、教育保障完善,能够在信息网络化的环境下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体系。

(二)主要思路

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强调在规模社会主体行为的基础上完善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从而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秩序。

首先,社会治理的新内涵充分体现在调整政府和社会关系上,强调在适度转型的背景下实现社会与政府的有效分离,注重明确政府职能,发挥社会调节力量的作用,运用市场化的方式调节社会资源。

其次,社会治理由政府支配型向着技术治理的方向转变,强调由专业机构做专门的事情,注重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

最后,社会治理强调从以往的硬治理向着软治理的方向改革,注重跨越传统简单的二元治理模式,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突出人的重要性,强调在整体时空背景下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体系。

二、中国社会治理的新作为

(一)转变政府职能

中国社会治理的新作为主要体现在转变政府在社会治理的职能方面。当前各级政府机构强调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与公共安全领域负责,要求各级政府在适应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履行必要的社会治理任务。社会治理更加注重政府绩效,要求在满足民生需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注重转变经济职能、达到治理重心全面转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与公共安全。其次,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治理的机制,力求在社会治理的大理念下创新公共服务新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改革供给模式。

(二)多元共治策略

为了更好地探索有效治理的结构,做强社会资源配置,更好地发展市场与社会的自主调节作用,还要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首先,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成为党的十八大后社会治理的重要新格局,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中来,要求社会治理实现自我调节、居民自治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其次,中国社会治理由传统的体制内治理向网络型的治理模式逐步转化,不断吸纳多方参与,探索形成法人制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有效协作,这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组织模式。

(三)城乡社区建设

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着眼点还是要关注微观层面的城乡基础,强调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的基础上提高城乡治理的质量,强调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城乡治理的深度实施。

三、结语

中国社会治理的新内涵与新作为力求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出发,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中国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技术化水平,在积累本土经验与借鉴国外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治理体系,从而达到有效进行社会治理的目标。

猜你喜欢
城乡基础内涵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照金精神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