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的启示

2018-11-19 10:13王浩谕
设计 2018年18期

王浩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从早期的只是提供一个幼儿的看管教育的场所到后来双语幼儿园的时兴可以看出社会及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在不断上升,幼儿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增添了实践、科学、兴趣等的特色教育,不仅仅从知识,更是从习惯生活方面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而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就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文章意在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将幼儿心理学及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找到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对设计的启示,使幼儿园环境设计可以更加合理地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设计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 幼儿园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9-0132-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发展,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其品德与知识的全方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国民教育的重点。而由此,也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幼儿园及幼儿教育虽不乏引入先进教育理念的中高端园,但多数幼儿园或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或只是运用了教育理念而并没有将其与幼儿园的环境营造融为一体,未将空间对幼儿教育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故而如何将教育与幼儿园设计结合,为幼儿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综合幼儿心理学及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尝试结合环境设计,探讨以寻求在新时代要求下,教育理念对空间设计的启示。在理解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找到当前幼儿园环境设计在面临新的要求及问题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与幼儿心理及身体发展相事宜的设计方法。

(二)研究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终身。著名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就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環境教育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研究在“蒙氏”教育基础上的幼儿园空间设计,有利于推动新的形势及社会发展要求下的幼儿教育科学化,促进在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幼儿园的定义及主要任务

幼儿园在旧时称为蒙养园,通常接纳三至六岁的幼儿,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其主要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儿童的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预备性教育,其中包括完整健康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

(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通过观察儿童的自发性学习的行为而总结出的,提出了幼儿心理胚胎期、幼儿成长敏感期等理论,从而建立了著名的“蒙氏”幼儿教育理论,除此,蒙特梭利还倡导学校应当为儿童量身设计专属的环境。

其概念是:幼儿的成长学习与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而成年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故而我们不可以用成年人的价值标准来要求幼儿的习惯,幼儿的成长应遵循其自己的生命步调。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自然发展观,蒙特梭利任务幼儿存在内在的潜力,这种潜力是潜在生命力中的成长的力量,教育的首要任务即是激发幼儿的潜力并使其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由而自然的发展并得以提高。

幼儿敏感期,在“蒙氏”教育中,幼儿的敏感期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时期,合理地运用这一时期并辅助幼儿的成长是教育的职责所在。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会表现出敏锐的感受力,从而形成兴趣或者爱好,并易于从周围环境吸收学习。这是教育的的最佳时期,此时的幼儿内心的好奇心及内在动力会产生学习或尝试感兴趣事物的驱动力,直至敏感期的减弱。

感官教育,蒙特梭利认为,学前的幼儿身体各部分的感官都十分的灵敏,处于感知觉的敏感期,这使感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应当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比较能力以及判断力,使幼儿的感知更加敏锐。在此所提出的感官教育主要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让幼儿可以在所处的环境中结合敏感期的需求进行自由选择与自我校正。

环境教育,“只要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的生命的发展阶段,孩子的精神与秘密就会自发地显现出来了”幼儿的活动空间为幼儿提供了最直接的视觉和感知的空间,但是为了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就必须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的需求,为其提供一个开放、自由、丰富以及舒适的环境。

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中不难看出其中的重点便是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空间,使其可以发挥自身的内心的驱动力,自由的探索并成长,“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整体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教师作为“指导者和观察者”,让孩子可以在环境中自觉主动学习,而非填鸭式的教育。这一切都围绕着环境与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三、我国幼儿园设计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二孩,形成了我国的又一生育高峰,为我国带来了不小的人口红利,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问题也成为了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速度迅猛,通过调查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2.37万所,比上年增加1.38万所。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75%,比上年提高74.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入好园难”,在这一现象下反向要求了幼儿园的质量要有提升,幼儿园品牌化发展成为必经之路。关于幼儿园的发展,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幼儿园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预计,到2020年,民办幼儿园市场规模将达到3180亿元(来自中国报告大厅《2017年我国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

(二)问题

现阶段我国除去一部分办园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较低、设施陈旧的幼儿园外,所谓的“高端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高端园”,除了双语教育成为标配以外,硬件设施也显得十分高档,但是为了吸引家长,这类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多是从成年人的审美从家长的审美出发,虽看似高级,却缺乏对儿童的考虑。一些“蒙特梭利幼儿园”更是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收取昂贵的费用,却没有真正地遵从“蒙氏”教育的教育理念,即“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我国幼儿园多以班级为单位,把孩子根据年龄分别安排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班与班之间的空间相对独立,孩子基本上只能和同龄的或是同班的孩子玩,没有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流,这与“蒙氏”中提倡混龄教育的理念大相径庭。

此外,部分幼儿园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盲目扩充班级,占用了原本的幼儿活动用地,使得幼儿园用地面积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幼儿活动空间。室内设计班级面积小导致功能较为单一,为幼儿提供的功能性用房不足;室外设计多仍然停留在滑梯和沙坑的阶段,游戏器材简单的布置在操场上,而缺乏对游戏对幼儿的启发的思考(如图1、如图2)。

在色彩运用方面,片面的认为幼儿喜爱鲜亮的颜色,从而滥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忽视幼儿对色彩的实际心理需求,这一点多存在于低端幼儿园中。但不论是高端幼儿园的成人视角看“高档”,抑或是低端幼儿园将成人认为幼儿喜欢红黄蓝这种高饱和度的颜色,都是以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幼儿身上,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我喜欢”后者是“我认为”,无一是从幼儿的视角看待。

四、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对幼儿园设计的启发

正如幼儿园仅仅只是教授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一样,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幼儿园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幼儿园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上的良好环境了,更要从幼儿本身的发展出发,设计出符合幼儿心理的有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不得不借助与幼儿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理论的研究,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尊重幼儿身心的发展的阶段性,以幼儿为中心进行设计。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就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以及启示(如图3、图4)。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尺度的设计须遵循幼儿的人体尺度,大空间与小空间结合布置,达到既有大空间为幼儿提供奔跑活动的空间,又有小空间勾起幼儿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刺激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班级空间划分中,应取代传统的并列式的班级组合方式,将两个或是更多的活动空间串联起来,为幼儿提供一个公用的开放式的空间,使多个班级公用同一个卫生间、储藏间及活动室,形成一个独立与开放并存的空间,正如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中所说的,“儿童需要儿童的程度超过他们各自的母亲。如果儿童不能在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今后一生患某种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儿童需要交流的空间,在室内设计中我们也应当为其创造与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儿童交流的机会。其实现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在墙体挖洞创造空隙;局部地面抬高创造私密的交往空间,勾起儿童好奇心和探索欲;利用低矮的家具分割空间使空间利用更加富有变化和创造性,也方便混龄儿童的交流与分开管理,创造复合式的活动空间。取缔传统的仅具备交通功能的走廊,让走廊成为活动空间的一部分,使每个班集体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儿童的活动在一种自然的环境下自然而然的发生(如圖5、如图6)。

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中,要着重于促进儿童在探索发现自然的过程中成长,让儿童不仅仅只能接触到大型的人工的玩具,更要有接触水、土壤以及植物的机会。“游戏主要功能是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看起来干净、挺好的、有益于健康的其实恰恰让儿童变得消极”(取自《建筑模式语言》)儿童是富有创造力的,与其为其直接提供攀爬的滑梯或者秋千,不如为其提供一片可以发挥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的游戏场地,没有过多的硬质铺装,反而应是有泥土,有树干,有岩石的空间,如亚历山大所说“给儿童空间,让他们再创造自己的游戏场地”,这也与蒙特梭利的理念不谋而合——设计一个开放的空间成为孩子们发挥创作的地方,将趣味的空间留给孩子来选择来支配,同样是顺应了幼儿自由发展的成长模式。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外国幼儿教育理念的普及,幼儿教育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幼儿时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还没有建立起自身的价值标准和体系,也意味着幼儿对世界的认知极易受到周围成年人的影响。而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不仅幼儿工作者,在环境设计方面,对设计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也应顺应潮流,开拓思路,将设计方法与先进教育理念想结合,在原有的幼儿园模式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从幼儿的眼光看设计,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幼儿创造真正属于他们的活动、生活以及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