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说八道之江湖中的那些“术语”

2018-11-19 17:26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盟主天龙八部武林

问题摘要:

短短句子,脉脉深情。

“走火入魔”是走的什么火,入的什么魔?

为什么要用金盆来洗手?

江湖中个性定制的术语。

除了吹牛还能吹点别的什么?

守宫砂大家知道,可你知道守宫是什么吗?

天龙八部的由来。

高处不胜寒,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争武林盟主?

江湖中最温情的术语是哪一句?

最温情的当属那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后会有期了。”这一句江湖术语,可谓是武侠中烂大街的话了,通常在侠士们离别分开时说上这么一句,甚至还有些人或许嫌这句太麻烦,简化出“山水有相逢”的精简版。虽然,这句话几乎成为了江湖中的离别送友的范式,但最先用这句话的人必定是有无限温情的。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后会有期”,这一句粗枝大叶卻又直抒胸臆,愿青山不改,愿绿水长流,愿故人依旧,也愿你们想做抑或要做的事情,如同青山绿水一般,顺顺利利。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似乎人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飘忽而又茫然。但幸好山是长青的、水是长流的,这点渺小的美好,那就用来祝愿我们能够后会有期吧。此中温柔,我想大家也能体会一二吧。

武侠中的走火入魔是什么原因?

走火入魔是武侠中很重要的一个术语。根据设定,武侠中邪派武功一般进展较正宗内功心法要快很多,武功表现为招式猛烈、怪异毒辣,但邪派武功练到一定程度很难避免走火入魔,比如梁羽生《云海玉弓缘》中金世遗的老师毒龙尊者。另外,所有修习内功的武林中人,如果在修习内功的时候妄自加快修习进度或者修习不得法,也会造成走火入魔,比如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梅超风。

走火入魔,本是道教术语,武侠中借鉴了这一概念。武侠中,练内功时,首要守丹田,运气导引至奇经八脉,存想一定点,即肚脐下一寸三分之处,即所谓的意守丹田。用意识集中心念于此,直至发烧、发热,称之为“火”,如果中途意念分散,控制不了则称之为走火。入魔则是走火的结果,以错误的方式酿成的恶果。

武侠中仍广为流传的术语是哪条?

武侠中现在仍广泛使用的术语大概就是金盆洗手了。金盆洗手是武林中人退隐时举行的一种仪式。洗手人双手插入盛满清水的金盆,宣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出拳动剑,决不过问武林中的是非恩怨。仪式常邀武林同道观摩作证。洗手人有的晚年放下屠刀,忏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种种纷争丑恶,矢志退出漩涡,洁身自好,以求全躯。

关于“金盆洗手”,现在已经没有公认的出处。但一般认为,洗手是洗去自身的罪孽与鲜血。金盆则是强调一种仪式的郑重感,类似古时祭祀时的供奉,以这样严肃的态度与过去诀别。正因为这种富含寓意,又能贴切生活的术语,所以它超越了门类的区隔,被人们广为接受。

江湖中最有个性的术语有哪些?

江湖最有个性的当属那些春点了。江湖中,无论是走镖赶趟儿,还是三堂九会,那些看似词不达意的春点,堪称是江湖中最有特色的术语了。

春点虽然粗看之下,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知道其意之后,便觉走入了一番新天地,其中颜色也是各不相同。活泼俏皮点儿的是各大山寨好汉出品的“点子扎手,风紧扯呼”,堪称江湖版的“我们还会回来的!”文艺点首推天地会的那一段切口“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配上“天父地母”的横批,逼格满满。最后,“朋友踩宽着点,进来是条子扫,片子咬”,这句现在也能找到对应的黑话,大家能猜到吗?意思大概就是我们外交部的“勿谓言之不预也”,前者多了些许江湖味,但也是超凶的。

武侠小说中常常见到的“大吹法螺”是什么意思?

大吹法螺出自《金刚经》:“吹大法螺,击大法鼓,燃大法炬,雨胜法雨。”原意是指佛家讲经说法时要吹法螺,击法鼓。后来被用来指代胡吹海侃。

法螺是一种海中的软体动物,壳为螺旋状。大者于螺头穿孔吹之,发声可传远,吹之呜呜作声,自古为佛事和军用的乐器。“大吹法螺”被后人引申为吹牛之意,倒也不是牵强附会,讽刺意味十足。《天龙八部》中,段誉对南海鳄神胡乱吹牛哄得他信以为真,而是心下自嘲“大吹法螺”。

武侠中的守宫砂到底是什么东西?

说起守宫砂,就离不开一种名叫守宫的动物,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得名。据晋朝张华撰《博物志》载:“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属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本不灭,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这便是守宫砂的由来。但是,从古代开始就有许多质疑的声音,《本草纲目》中:“守宫又名蝎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壁宫。饲朱点妇人,谬说也。”

守宫砂并没有现代科学的依据,很可能只是民间野史上的一些传说罢了,但在武侠作品中常常被拿来借用。如《神雕侠侣》的小龙女被尹志平迷奸后,守宫砂即行消失,《倚天屠龙记》的纪晓芙也因为被杨逍诱奸,被其师父灭绝师太察觉守宫砂消失,遭到杀身之祸。《侠客行》中梅芳姑守宫砂未消,从而引出石破天的身世之谜。

大名鼎鼎的“天龙八部”到底是什么意思?

天龙八部严格上是佛教用语,但却在武侠小说中进一步发扬光大,随着每隔几年的影视改编,它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而且与“飞雪连天射白鹿”系列中其他著作的简单明了不同,就算读完小说也不知道这些故事和“天龙八部”有什么关系。笔者小时候看电视,还以为这个系列的故事一共加起来有八部呢。那么,一部武侠小说为什么取佛家用语为名呢?

其实原著中金庸先生就有过相关介绍:“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在江湖当“武林盟主”有什么好处?

武林盟主是武侠中最富特色的术语了,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说起武林盟主,熟读武侠的读者恐怕就能脑补一篇不短的江湖恩怨情仇的故事了,武侠中为了一个武林盟主的名头,无数人拼得你死我活的。那么这“武林盟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武林盟主,属于位高权重者,其渊源大抵可上溯自《彭公案》中,凭借一支金镖即可号令绿林人物的黄三太,卧龙生在《天香飙》中所设计的“绿林盟主”,即承此而来。武林盟主的威权,在武侠小说中,往往是受到刻意强调的,如卧龙生在《天涯侠侣》中写道:“武林盟主之位.非一门一派之盟主,令旗所指,凡我武林同道,都得受其调遣,遵其令喻。”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所以武林盟主,类似古时的帝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说是武林中的皇帝也不为过,所以才引来无数江湖人的觊觎。

结语:江湖术语,可谓是武侠小说中的精华。不光是其外在的审美趣味,也展现了武侠这个庞大世界中的内在逻辑。作为武侠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环,在知其然的同时,如果我们也能知其所以然,那我们可以更加畅快地行走在武侠的世界中。另一方面,武侠作品如果能够发掘新的武侠内涵,创造出更多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术语,也是一个有志气的作者应该设立的目标。

下期预告:

说起中式建筑,一般人们都会想起那些富丽堂皇的琼楼玉宇式的建筑。中式建筑在建筑史中独具一格,什么飞檐斗拱、雕廊画壁、四合院的大宅门,还有那依山傍水的江南园林。那么武侠中的建筑又是怎样的呢?下期侠说八道就来为大家讲一讲武侠中的建筑。

猜你喜欢
盟主天龙八部武林
碎石神掌
大话三国志
叮铃铃,叮铃铃
浅析《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悲剧形象
预防过量用药的“天龙八部”
化妆品店 吸引顾客的“天龙八部”
三千门客不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