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提升督学培训实效性

2018-11-19 03:19何育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督导室培训师督学

何育萍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督导改革的持续深化,对督学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督学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北京市督学研修中心在近几年的督学培训中,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提升督学培训实效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小组合作在专题培训、主题培训等组班培训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特点突出:转变角色、侧重实践

小组合作式培训是指在督学培训课堂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训内容,使参训督学在小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得内容认知、提升能力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的课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中师生角色发生变化

培训师不再是主角,参训督学成为培训课堂的主体。分组后,督学根据培训师设计的培训内容,结合各自的工作经验,围绕主题进行充分研讨。培训师的角色由主讲者变成课堂的观察者、发现者及评价者。

虽然课堂的主体是参训督学,但培训师要发挥积极的组织协调作用,如在课前要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对课时进行合理的分配;课中要有效组织培训活动,明确培训内容与培训任务,并在小组间进行走动管理,适时进行指导;课后还要及时进行小组合作培训课堂的反思与评价。

2.培训内容侧重实践问题

小组合作式培训课堂的主角是督学,但并不意味着任由督学们随意讨论,培训的内容是培训师围绕主题并结合实践中的问题设计的,注重发挥督学的专业优势,旨在分享经验,碰撞智慧。

效果显著:提升督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督学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式培训课堂形式活泼,营造出相互尊重、平等信任的氛围,这种氛围可以很好地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这对于短期培训班的学习相当重要。

激发了督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训的任务设置贴近督学的工作实际,可以引发督学的深度思考。培训师没有用唯一的标准来评判小组讨论的结果,保证了督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迁移效果显著。督学研修中心组织的每个培训项目在项目之初都会建立微信交流群,便于督学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与很多项目结束后其微信群进入沉默期不同,督学骨干研修班微信群的交流在项目结束后仍然非常活跃,督学们积极分享督导工作中的新方法、好经验,培训师及时总结反思各类培训班的做法等,学习迁移效果显著。

案例分析

2017年,在市、区两级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创新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提高督学骨干在实践工作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督导队伍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督学研修中心组织了区督学骨干研修班,以“区域教育督导实践研究”为培训主题,就区域内的教育督导实践探索与创新开展研修。

1.科学划分小组

培训师在开班前对研修班的学员进行了分析,发现学员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各区督导室的科长、副科长,二是各区督评中心的专业人员(专职督学或研究人员),三是各区责任督学中的骨干督学。培训师以同质分组的形式把督学按岗位职责分成三个小组:区督导室科长组、区督评中心组及责任督学组。为了让学员间尽快熟悉起来,培训师先让学员作自我介绍,然后随机在三个小组内进行“考核”。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员以轻松的心情和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2.围绕主题设计培训任务

随着北京市课改的深入推进,各区督导部门都在以不同形式的督导检查区域内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但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培训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培训任务是介绍区域课程督导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不同岗位的督学在此项工作中的職责不同,培训师请三个组的学员分别介绍督导室的组织工作、区督评中心的专业支持和对学校的课程督导,并共同探讨“课程督导的经验及问题”。这样围绕主题但不同角度的内容设计,让督学可以进行区域间的分享及探讨,促进了学员对此项工作的深度学习,同时能更好地厘清不同部门的督学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责。

3.策略推进课堂实施

培训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培训时要讲清规则: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遵守人人发言的原则,最后合作形成小组讨论成果,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

在展示环节,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交流。培训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内容进行提炼及点评。例如,区督导室科长组将课程督导的组织工作概括为督前准备、督中实施、督后反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组织部署,督导室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责;区督评中心组则用一张图形象地展示了专业支持在课程督导工作中的作用,说明在督导工作中既要重视“督”的环节,更要注重“导”的支持;责任督学组则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比喻下校督导时具体督导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最后督导报告的反馈。

培训师对每个组的优点进行肯定与鼓励,对其中存在的偏差或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如责任督学组的“望闻问切”工作,“望”不仅是对文本的“望”,还需增加对学校空间环境的“望”;“切”还包括对学校实物的“切”,了解学校课程开展的安全性。这种培训方法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兴趣与热情,保证了合作小组的培训效果。

在督学培训工作中,小组合作式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改变单一培训师指导的方式,可根据小组的数量安排相同数量的专家担任培训师,进行点对点的全程跟进指导;改变内容侧重已开展工作的做法,探索创新督导方式方法等,将小组合作式培训运用到更多的培训项目中,提升培训的实效性等。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并创新督学培训的方式,助推督学培训工作更高效。

猜你喜欢
督导室培训师督学
责任督学思与行
还剩几只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践探讨
甘肃省贫困县区普通高中校内督导策略探究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的探究
洞口:加强阳光大课间督导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行走在教育督导之路上——对做好责任督学的思考
我国第一批FIDIC国际认证培训师候选人初审培训班在京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