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队伍”促家校合作育人

2018-11-19 03:19怡久文高欣蕾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每学期会长家校

怡久文 高欣蕾

为实现“学会自理、学会思考、学会关心、喜欢读书、喜欢健体”的学生培养目标,回龙观中心小学除了干部教师队伍外,还加强“第三支队伍”的建设,即家長队伍的建设。学校自2007年就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十多年来,不断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强化组织管理、提供专业引领、课程落实推进,积极落实家校合作育人。

1.整体谋划,强化组织管理

十年来,家长教师协会的组织结构经历了四次蜕变,最后形成了目前比较完整的框架。

总协会在会长的管理下,分设两校址执行会长(中心校执行会长和分校执行会长),指导、跟进、监督五大部门(关心协会、思想协会、读书协会、健体协会、自理协会)副会长的工作。我们形成了有计划(回龙观中心小学家长教师协会意见指导书)、有过程(各协会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推广)、有监管(执行会长负责监管)、有评价(各部门副会长对班级协会相对应工作进行评价)的工作闭环。

每学期各班秘书长要述职,各口副会长要做工作报告,总协会要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与班主任工作相串联、与班级发展相呼应、与学生成长相链接,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运转”。

2.凝心聚力,提供专业引领

班主任是第三支队伍建设专业引领的主力和媒介。每学期召开“主题性家长会”,班主任担任宣讲大使,活动包括“参与学校集训—自身学习输入—年级组长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带动家长交流分享输出”四个环节。

学校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学院”,由院长、“院士”组织开展工作,每学期开展5-6次活动。培训内容涉猎广泛,形式多样,既有线上的,又有线下的,保证了学院工作辐射的宽度与深度。

“相约星期二”的“心理工作坊”是夯实一年级家长团队建设的特殊阵地。每周二下午心理专家都会走进校园,做调查问卷、画心理折射图、做一对一沙盘诊断、举办特殊学生家长沙龙等。

3.步调统一,通过课程推进

围绕“三学会两喜欢”学生发展目标,学校构建了友善成长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设有专门的家庭课程,其中的“学会自理”和寒暑假的自主学习都由家长负责。家校在课程设置、进度、效果上步调统一、彼此呼应。

首先是内容相关。学校“十三五”规划课题进行了有关“儿童哲学”的研究,会长、思考组副会长、家庭教育指导学院院长是课题组成员,学校四大节日协会都参与其中。其次是进度同步。学校做什么,协会就跟进什么。例如,数学学科研究植树问题,协会就带领孩子开展植树活动;学生要进行以“春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协会就组织学生春游。第三是评价互促。家长也使用学校推出的“积分评价”,对孩子的表现进行分数量化,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编辑 汪倩

猜你喜欢
每学期会长家校
为什么我们会长痘?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会长大的伞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有了宫会长 脱贫有指望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