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让学困生自信健康成长

2018-11-19 03:19谭峰李瑾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困生情绪家长

谭峰 李瑾

学困生是指具有学习障碍但智力正常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听、说、读、写等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上存在一种或多种特殊性障碍。学困生不仅存在学业困难,而且其认知、情绪行为、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对学困生进行综合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学困生自信发展。学校开设心理广播、心理社团等,使学困生不断树立自信,促进自身发展。每周三中午是心灵成长广播时间,学生自己找材料进行朗读,通过广播收获自信与成长。心理社团设计了智慧宝贝训练营系列课程,如注意力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调节、自我认识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心理社團还编排了心理剧,让学困生在角色扮演中感悟与改变,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教师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机会,搭建展示平台,温暖和滋润他们的心灵,逐渐带动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在动手美化教室活动中,教师注重让学困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健康向上的愉悦体验;鼓励学困生积极融入班集体,参与各项活动,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努力创设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勇敢、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营造家庭氛围,促进学困生健康发展。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使孩子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家长要与教师积极沟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多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互动,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让孩子在轻松、温馨、友爱的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参与和监督的作用,为学困生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加强个体干预,促进学困生综合发展。对于学困生,教师要通过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个别心理咨询、感觉统合训练等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个别学困生,采用及时强化、代币制、行为合同、“冷板凳”、反应代价等行为干预,使他们的行为发生改变;采用认知策略训练和自我监控训练等认知—行为干预,提高学生的策略使用水平,使学生努力形成主动、自我调控的学习状态。此外,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使用心理咨询技巧与方法,陪伴学生走出学习困难的阴影,使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重建自信。对于个别感统失调的学困生,利用资源教室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改善神经心理功能,提高运动协调能力,逐渐消除厌学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编辑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学困生情绪家长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我心中的好家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