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制度“硬管理” 监督问责“硬约束”——稷山县纪委监委重点工作台账式管理管出了“效力”

2018-11-20 00:42杨明有杨丽红
支部建设 2018年27期
关键词:函询处分问责

■ 杨明有 杨丽红

稷山县枣业中心原主任李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虚开苗木款发票、虚列工资等方式,套取财政资金共计74.64万元,并将其中的17.433万元据为己有。今年3月,李某受到开除党籍和开除处分,其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稷山县纪委监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布全局”,以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制度“硬管理”,以从严监督问责“硬约束”,对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予以公开曝光。从去年年初到今年7月底,稷山县立查案件227件,处分各类违纪人员200人,对45名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党员干部严肃问责,营造了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呈现出了党内政治生态持久的风清气正和经济转型发展持久的强劲态势。

稷山县纪委监委从严抓好落实,突出基层基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进一步显现。首先,以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布全局”。层层制定了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意见,逐级建立了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对重点工作实行台账式、项目化管理,使“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坚定不移扛起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按照党建工作“两个走在前”总要求,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断提高党的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次,以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制度“硬管理”。推行纪检监察工作“月通报、季点评、年评比”督查落实暨集中督导评查制度,出台了党的建设“两个走在前”考核办法,从严落实评议考核制度,加大结果问责力度,纪律作风从严。深入开展干部纪律作风大整顿,对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2018年以来,对146名不合格党员进行限期整改,对10名党组织书记进行提醒函询,真正让不重视、干不好的脸红心急坐不住。在此基础上,稷山县以从严监督问责“硬约束”。在选人用人上从严,严把调整动议、组织推荐、人选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关键关口,重实绩、重基层、重品行、重公认,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2017年以来,稷山县调整干部9批223人,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重要工作岗位,一些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腾出了板凳。

此外,稷山县以开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成立了由县委统一指挥,纪委、监委、财政、审计、公安、巡察等相关部门联动协作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处置工作领导组,聚合了攻坚力量,全面铺开了工作。做到“一清二准三严查”。“清”,即摸清底子。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进一步摸清线索处置、资金拨付和群众诉求等情况。“准”,即定准靶向。围绕“查什么、谁来查、怎样查、查出来怎么办”,锁定关键点,确保整治工作重点突出、靶向精准。“严查”,就是严肃查处。到今年7月底,全县已立查案件33件,处理33人。

“全面从严治党,我们纪检监察工作要明确任务、细化举措、落实从严,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践行“四种形态”,“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稷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纪峰如是说。

稷山县纪委监委工作要点“布全局”,健全制度“硬管理”,监督问责“硬约束”,坚持高压震慑,执纪从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统筹运用“四种形态”,努力实现既严肃惩处“少数”、“极少数”、又教育管住“大多数”的效果。一是防微杜渐、咬耳扯袖。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着力健全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积极践行第一种形态,把谈话作为重要手段,不断扩大谈话函询覆盖面,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谈话函询194件(次)。二是铁腕惩腐、高压震慑。以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把改革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2017年,稷山县纪委监委处置问题线索865件(次),立案227件,处分各类违纪人员200人,其中乡科级干部29人;移送司法机关2案2人,挽回经济损失110.57万元。三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探索建立受处分人员教育管理监督使用机制,通过思想上扶志、工作上引路、生活上关照,既让干部受教育、又让干部有希望,先后对26人进行了跟踪回访。坚持在违纪干部所在党委(党组)会上宣布处分决定的做法,努力实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猜你喜欢
函询处分问责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函询岂是走过场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函询岂是走过场
问责不因潜害而“盲视”——不“点准穴位”的问责,就是糊弄百姓的“猫鼠游戏”
浅议谈话函询
河南安阳规范全市公务员处分备案工作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