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协同:上海高校智库建设实践探索

2018-11-20 01:40
社会观察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智库上海市协同

上海高校智库的整体布局

上海市高教系统在智库建设方面一直力争走在全国前列。为响应中央号召,2013年6月上海市教委启动“上海高校智库”项目,推动建设上海高校智库。上海高校智库建设之初的目标是构建以研究为基础、以咨政为功能、以项目为抓手,具有政策和社会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充分展示上海风格、中国气派和国际视野的智库体系。从2013年到2018年,上海高校智库已经形成了“内环、中环、外环”的布局。内环是30家挂牌高校智库,中环是2016—2018年得到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资助的高校研究机构(每年有60家左右),外环是上海高校具有智库功能的研究机构。内环、中环和外环之间也初步建立了进出机制。

就30家挂牌的智库布局而言,在经济领域有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等10家智库,在政治与国际关系领域有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10家智库,在社会建设领域有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等3家智库,在文化教育领域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等7家智库。而就内涵建设项目资助的研究机构而言,涵盖的领域更广泛,包括了国家安全、舆情风险、生态环境、公共卫生、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等国家和上海的战略政策领域。

除了内环、中环和外环的智库布局外,教育部、上海市和复旦大学还共同打造了中国大学智库论坛。该论坛旨在立足上海、服务国家、放眼世界,搭建推介、交流与对话平台,着力培育和提升中国高校智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交流出整合、以国际对话出影响、以贡献出地位,为构建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中国特色”“高校品牌”的世界一流智库体系作出贡献。

组织领导体系

在启动“上海高校智库”项目的同时,上海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上海高校智库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分别来自上海市教委、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分管领导,对上海高校智库的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

该领导小组旨在建立上海市层面的协同机制,同城协同,支撑有力,充分整合协调上海市政府各个委办与上海市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的保障职能,整合上海市高校智库的已有资源,协同创新;完善政策配套支持,保障上海高校智库能够建设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新模式;协同各部门资源,打造上海高校智库的交流、发布和推介平台等。

上海高校智库的管理职能一开始具体落在市教委科技处。到2017年,建设和管理职能转到了上海市教卫党委宣传处,市教卫党委和市教委其他处室负责智库的其他相关事宜。为了加强对上海高校智库的管理,上海市教卫党委和上海市教委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为上海市高校智库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上海高校智库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党管智库”的精神。从整个上海市层面而言,主管单位是市教卫党委,引导整个上海高校智库的建设,包括智库布局、成果报送、成果发布、舆论引导等。上海各个高校也充分重视智库建设的重要作用,许多高校都由党委书记一把手亲自抓智库建设,有的学校党委由分管领导直接担任智库的负责人,党委办公室抓工作落实。

报送反馈及评估体系

智库成果要为党和国家战略和政策服务,一定要有好的渠道把智库产品及时推送到相关部门。上海市教卫党委在整个上海市层面,为上海市的各个高校智库提供了一条主渠道。市教卫党委办公室和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负责组织智库专家撰写编辑决策咨询专报,报送到有关部门。如被采纳或者批示,由市教卫党委反馈到各个学校的党委办公室,再由各个学校的党委办公室决定如何反馈给智库和个人。

建立全市层面的统一报送反馈机制非常重要。一是保证了高校老师的决策咨询成果能够得到学校的认定;二是在市一级的层面对高校老师的决策咨询成果能够集成选优,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建立市教卫党委和各个学校党委之间的统一反馈渠道,保障了信息报送的安全性。一个良好的报送反馈机制也能保证高校老师有持续的积极性进行决策咨询的研究。

在上海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评估是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评估是一个指挥棒,因为评估会直接影响到主管部门对于智库的投入、学校对智库的评价和社会对智库的看法。上海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经历过数次评估,评估标准也渐渐清晰。第一次评估主要看智库的硬件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学校对智库的重视程度和智库产品;第二、第三次评估主要看智库的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和代表性成果的情况。政策影响力包括接受各级政府部门的约稿、专报的数量及获得采纳和批示、承担各级政府部门委托研究项目、接受各级政府部门咨询、参与相关方案或文件起草、给各级领导作报告、获得各级各类决策咨询奖励等;社会影响力包括智库人员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发表观点,智库机构获得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报道,举办学术研讨会和论坛,智库网站和自媒体账号建设等;国际影响力包括派往国外进行学术访问,参与学术交流、研讨会,与国外机构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圆桌会议、论坛,在国际组织兼职,与国外机构或个人合作发布学术成果,所拥有的外籍研究员和访问学者的情况等。考虑到每家智库的情况不同,评估还专门设置了代表性成果,用来衡量智库总体的建设成效和成果特色。

以评促建,评估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评估也是上海高校智库进出机制的依据。在第二次评估中,有的智库因为没有到及格线,而被暂停资助一年,后来该智库奋起直追,在之后的一年中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又被重新评估而“复牌”。第三次评估则分出了A、B、C三档,B档和C档分别被扣除部分建设经费。

智库协同体系

2013年,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智库中心”),设在复旦发展研究院。智库中心是上海高校智库建设体制机制的一项创新。该中心是上海高校智库的秘书处,既协助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的智库管理工作,又负责落实协同整个上海高校智库。

智库中心经过近5年的建设,打造了上海高校智库的协同体系,通过6个机制,支撑上海高校智库网络,实现上海高校智库“内环、中环和外环”的有机协同。

(1)产品机制。智库中心产品分为内刊和书籍两种。内刊是在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等部门的统筹下逐渐建立的具有品牌效果、依托成熟通畅的报送渠道的决策咨询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由专门的运营人员来策划编辑报送的。公开发表的书籍则是智库中心组织上海高校智库联合编撰的研判成果。

(2)协同研究机制。智库中心积极与上海高校智库及有志于从事智库研究的科研机构对接,通过聘任兼职研究员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研究团队,领域涵盖经济金融、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社会文化、环境卫生等。智库中心举办战略思想沙龙,致力于打破学校、学科、专业领域之间的籓篱,协同各个智库和学者一起进行攻关研究。

(3)培训机制。智库中心与上海市教委联合举办“上海高校智库工作坊”,旨在服务和推动上海市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升高校智库决策咨询水平。工作坊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就高校智库建设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从如何加强国内的智库建设、海外智库的建设经验,以及如何撰写决策咨询报告、建立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智库中心每两年还举办一次集中的培训,如在2014年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了首届上海中青年决策咨询专家培训班。

(4)交流机制。交流体系包括多次参与组织上海高校智库建设推进会,交流智库建设的经验;举办上海高校智库访问学者项目,邀请上海市的中青年决策咨询专家到智库中心来访问,为他们分享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建立“旋转门”机制,推动上海高校智库专家学者和智库管理人员到核心政府部门挂职交流等。

(5)推介机制。智库中心通过中心网站与微信公众号进行智库成果推介,把整个上海高校智库专家的观点及相应的活动推介到社会大众中去。智库中心还与上海的图书馆和社区进行合作,举办各种讲座,邀请智库专家向市民解释宣讲政府的政策。

(6)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数据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而且数据库可以向研究人员开放,良好的数据积累是智库长期作战略政策研究的基础保障。智库中心旨在搭建研究数据和数据库的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库开放,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提供更多优质研究资料和信息。

上海高校智库是一个联盟和网络。这个联盟和网络是由政府牵头推动,政府和高校共同建设,智库和高校老师进行具体研究和运营的。上海高校具有良好的研究及咨政基础和历史,多数高校学科建设门类齐全,人才结构合理,学术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且科研条件优越。上海高校智库坚持开门办智库,会聚高端人才,重点培养青年人才,打造一流团队,深化对外交流,扩大国际影响,经过5年的努力,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智库上海市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