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现场”找法子破难题

2018-11-20 02:48
支部建设 2018年13期
关键词:炕头河村田间

■ 同 组

大同市南郊区东肖河村党支部支委会开到地头、街头、炕头

重要论述

支部会议的重要意义,第一是解决问题。一切斗争的问题,内部的问题,都要在会上集中讨论去解决它。

——毛泽东

大同市南郊区西韩岭乡东肖河村党支部把开好“三头会”作为落实“三会一课”的突破口,把支委会开到田间地头、巷尾街头、村民炕头,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背景

近年来,东肖河村党支部支委会虽能按照要求定期举行,但组织生活形式化、表面化,干部不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讨论的内容“空对空”,使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拖着不办或解决不到位,群众对干部有意见,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这些问题弱化了党支部作为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核心的作用,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主要做法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村党支部支委会坚持群众工作的主场在现场、在一线,把“三会一课”的会场搬到田间地头、巷尾街头、村民炕头,现场办会、现场讨论、现场施策,做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为群众实打实办事,使“三会一课”成为破解“三农”发展问题的金钥匙。

1.开好田间地头会,助力农村发展。农忙时节,党员大多在田间耕作。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支委会开到田间地头,开到农田现场,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农业设施改造等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有半数以上是通过田间地头会确定的。有一年夏天,村东菜地的田间路被大雨冲垮,村党支部干部到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后,在现场召开支委会,决定投资5万元,从有修路经验的村民中招标。由于决策及时,仅三天就修缮5公里田间路、畅通了道路,村民出行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2.开好巷尾街头会,解决环境问题。“脏、乱、差”一直是村里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村党支部及时召集支委到问题地点,商讨解决。同时,专门成立党员卫生宣传督查队,由他们对居民进行卫生教育宣传,查找环境卫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支部汇报。近年来,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清洁工程等各项决议中的80%都是在巷尾街头会形成的。村集体共投资15万元,购置活动垃圾专用箱30个;投资10万元,埋置污水罐18个;投资8万元,购买专用吸污车一辆;还建立一支由9人组成的专职清洁工队伍,维护村里的日常环境卫生。这些实招,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的环境意识也明显提高。

3.开好村民炕头会,服务困难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一直是党支部工作的重点。为了真正了解群众需求,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党支部将支委会搬到了群众家里炕头,面对面了解群众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针对困难户的脱贫问题,村“两委”干部认真了解实情,根据每户的情况研究制定精准的脱贫方案,既扶经济、扶项目,又扶思想、扶文化。党员带头发展运输业,开展多种经营,举办农民培训班27期,农民的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显著提高。村党支部为村里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补贴金100元,为加入合作医疗的村民每人每年补贴30元,在春节和中秋节给全体村民每人补贴100元节日慰问金,充分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并对个别特困户根据需要不定期地给予帮助。

三、实践成效

东肖河村党支部将支委会开成“三头会”的做法,不仅实现了党员干部与村民零距离接触,接了地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使党员干部在破解难题、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中不断增强党性,强化了宗旨意识,巩固了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现在,村民一遇到生产问题,就主动找党支部;家里遇事需要拿个主意也要找党员。党支部成了全村的顶梁柱,党员也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点评: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时,不结合本村实际,不敢触碰矛盾问题,使得“三会一课”流于形式、不受欢迎。东肖河村党支部把支委会开到地头、街头、炕头,在“第一现场”找法子破难题,这不仅体现了勇气与担当,更使其成为了破解“三农”发展问题的“金钥匙”。“第一现场”解决问题,直接和农民需求接轨,非常接地气。支委会开到地头、街头、炕头,也开到了老百姓的心头。

党组织书记有话说

开会的目的是啥?就是得解决好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把会开到群众当中去,既能第一时间听到,也能第一时间办理,群众受益,我们也乐意。

——东肖河村党支部书记张进

猜你喜欢
炕头河村田间
陕西黄龙:春来好时节 田间农事忙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不妨多些“炕头坐坐”的深情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热炕头
一盘土炕挨娘坐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
名古屋市长再就大屠杀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