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五小庭院经济”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8-11-20 03:05四川省万源市委书记吴晓勇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22期
关键词:市级庭院贫困户

四川省万源市委书记吴晓勇

针对居住农户分散、耕地零星分布、成片发展产业困难等问题,四川省万源市出台扶持发展“五小庭院经济”激励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小畜牧、小种植、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贸“五小庭院经济”,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农户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

创新五种发展模式庭院小畜牧养殖模式。支持在林下围网散养旧院黑鸡、巴山土鸡、鸭,房前屋后养殖中蜂,在改造后的圈舍养殖生猪、肉牛、肉羊,支持新、改、扩建池塘养鱼。庭院小种植发展模式。支持利用农村空闲房屋、场院空地发展药材、食用菌、天麻、时令蔬菜篱笆园。庭院小果木发展模式。支持种植猕猴桃、樱桃、脆李、苹果、梨、葡萄等果树。庭院小加工模式。鼓励充分利用房屋、庭院,建立小作坊、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传统食品、生产生活用品或手工艺品加工。庭院小商贸服务模式。鼓励以农村庭院为阵地,发展观光娱乐、度假休闲、电子商务、农家乐等庭院服务。

落实四项帮扶机制

推行“以奖代补”制度。政府以每户补助金额3000元为上限对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进行直接补贴,实现种养业适度规模发展,既符合贫困户产业发展客观实际,又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发展积极性。落实挂包领责制度。建立市级领导挂包帮扶,第一书记、市级帮扶部门、驻村农技员联系庭院经济制度。29个市级联系领导、117个市级联系部门、323名第一书记、170名驻村农技员作为贫困群众发展“五小庭院经济”的政策宣讲者、问题解析者,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因户施策细化编制贫困户庭院经济实施方案,确保“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如魏家乡石坝村以发展硒李种植为主打产业,蜂桶乡新房子村以发展中蜂养殖为主打产业。开展“上门培训”制度。坚持把庭院经济培训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点,采取专家集中授课、现场示范教学、农技员对口指导等形式,开展种养技术、品种引进、市场营销等21个专题培训,切实提升贫困群众种养技能。实行“订单销售”制度。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按照“企业+电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引导四川源硒、鑫源商贸等企业与贫困村(户)签订农副产品供销协议,依托170个电商网点,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抓好四个有机结合

与新村建设相结合。契合“四好村”建设目标,以“微田园”“生态化”发展模式为引领,注重蔬菜篱笆园的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乡村特色文化墙建设等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发展目标。与精神脱贫相结合。该模式坚持政府积极引导,群众主动作为的原则,采取加大宣传引导,定期组织督查,严格考核验收等方式,真正授人以渔,不断激励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促使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拿出经得起检验的产业发展成果,实实在在地抓好发展、主动脱贫。与防止返贫相结合。无缝连接脱贫攻坚“回头查”“回头看”“回头帮”工作机制,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明确回头帮责任制,关注已退出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实现已退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防止返贫。与政策全覆盖相结合。2017年实施对象为2014—2016年已脱贫户和2017年预脱贫户,2018年预脱贫户和2019年未脱贫户将分年度实施,实行政策全覆盖,有力确保有条件且意愿发展的贫困户不落下一人。

猜你喜欢
市级庭院贫困户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省以下环保机构试点垂直管理 注重条块结合,强化履职尽责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