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2018-11-20 11:38杨红芳程冬瑀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8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曲美他嗪

杨红芳 程冬瑀

摘要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抗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静息时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80%,对照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 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曲美他嗪

曲美他嗪是一种具有抗心肌缺血特性而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新型代谢类药物。本研究应用曲美他嗉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男60例,女30例;年龄47~ 75岁,平均(62.24±3.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心力衰竭、瓣膜病、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绞痛、肝肾功能不全及对曲美他嗪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性别、年龄、血压、心率、病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抗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给予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他汀类及钙通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口服,疗程12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静息时心电图ST-T改变,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观察两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按原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疗效进行评定。心绞痛疗效:①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 80%,或在同等劳累程度时心绞痛不会被诱发;②有效:相比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50%~ 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在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减少< 50%。总有效=显效+有效。

心电图疗效:①显效:患者静息心电图治疗后缺血性ST恢复>0.1 mV或ST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静息心电图治疗后缺血性ST恢复0.05~ 0.1 mV,或主导联倒置的T变浅≥50%,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③无效:心电图缺血性ST无变化或虽然有改善但达不到上述的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在静息时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80%,对照组在静息时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见表2。

两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乏力症状1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头昏症状1例。上述不良反应均自行好转。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无明显改变。

讨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突然增加而使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胸骨后阵发性的压榨性疼痛。目前临床对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主要为降低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从而使心肌供需平衡。但是也有很多患者并不适合血运重建,目前内科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他汀类、钙通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其中硝酸酯类、钙通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使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尽管联合使用这些药物,但是部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仍不能有效控制。主要是由于心肌在缺血、缺氧时出现有氧代谢障碍而使无氧酵解增加,从而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乳酸和丙酮酸出现蓄积,在增加了心肌耗氧量的同时加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3]。因此,事实上缺血性心脏病同时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为能量代谢障碍,因此改善心脏能量代谢能有效增加心肌血供,同样这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4]。目前针对缺血性心脏病,不仅关注心肌供需平衡,同时需关注心肌细胞保护。曲美他嗪是第1个作用于心肌细胞代谢的药物,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增强缺氧心肌细胞对氧的利用能力,从而使心肌细胞增加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5],因此具有不同于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的独特功效。曲美他嗪主要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3-KAT,使脂肪酸的β氧化减少,增加葡萄糖氧化产能,使心肌细胞的氧利用率增加和ATP合成增多,减轻酸中毒及钙超载,使心肌能量代谢提高。曲美他嗪能维持缺血或缺氧细胞的能量代谢,使心绞痛患者缺血时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减低,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缺血阈值获得增高,从而增强心肌对缺氧的耐受,直接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研究表明,曲美他嗪还有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增加冠脉及循环血流量,明显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心脏功能。且该药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6]。因此联合常规药物和曲美他嗪一同治疗可从不同途径使心肌缺血获得改善,协同提高抗心绞痛效果。

本研究说明曲美他嗪聯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能明显减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曲美他嗪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以及易耐受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35):195-206.

[2]管高峰,黄娟娟,李正武,等.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C):57-58.

[3]钱德华.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42例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5):712.

[4]苏庆丰,张林虎.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20(8):572-573.

[5]尚伟民.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4,34(8):53-54.

[6]杨登云.曲美他嗪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8):4012-4013.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曲美他嗪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速效救心丸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观察
口服麝香保心丸至少6个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