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医院肿瘤日间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8-11-20 11:38李乔谢绍菊田甜张坤秀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李乔 谢绍菊 田甜 张坤秀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某地市级医院肿瘤日间病房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安全管理。通过风险分析,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肿瘤日间病房;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2016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估计我国2013年恶性肿瘤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68.2万例[1];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全球癌症报告2014》,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1位[2]。因此,原有医疗服务模式很难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积极应对,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医院于2014年9月开设了肿瘤日间病房。现将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护理风险

病员流动性风险:日间病房开放时间为每日8:00-18:00.患者夜间在家休息,护士直接照护时间减少,不能够及时观察病情。此外,患者离院后不可控因素增加,可能发生病情突变或其他意外无法及时处理等风险。

患者身份识别未有效落实造成的风险:日间病房患者并未固定床位,增加了身份识别正确的难度。此外,患者配合度较普通病房差,个别患者不愿佩戴腕带,存在身份识别落实不到位现象,易造成用药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

沟通不畅造成的风险:肿瘤患者由于病种的特殊性,情绪变化大,患者身心往往得不到及时调整,随着患者病情的进展、经济投入的不断增加,家属也易产生负面情绪,而护士工作量大、与患者交谈、沟通时间相对较少,尤其是在患者对治疗、费用等方面有疑问时[3],日间病房的护患沟通少于普通病房,在沟通时更易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甚至引发纠纷。

特殊管道护理不当造成的风险:据统计,日间病房成立以来带管患者PICC率41.2%,PICC管道维护仍是管理重点,如护理不当易发生PICC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血栓等。

经外周浅静脉输入化疗药物造成的风险:部分化疗患者因PICC植入及后期维护费用较高,仍通过外周浅静脉进行化疗。由于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大多对血管刺激性强,外周静脉易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甚至出现液体外渗出等情况,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及风险。

护理风险评估及健康宣教不足的风险:相较于普通病房,日间病房护士对对病情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关注度不一定到位。护理风险评估不足,未及时筛查出有跌倒高危风险、自杀倾向等特殊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不知晓用药、饮食、康复活动等注意事项。

防范对策

严格患者准入,制定合理就医流程,保障医疗安全:①收治对象:病情相对较稳定,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方案明确,无严重并发症,经短期治疗即可出院的肿瘤患者[4]。②病房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医疗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及住院总医师负责制,各医生负责本组患者的日常诊疗,3~4名护士负责治疗,病房常规配备抢救设备,若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经二线医师评估后,通过科内绿色通道办理入院,按照住院患者进行管理。③在日间病房的管理中,要注意患者离院后突发病变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医患、护患沟通中向患方交代清楚日间病房的有关事宜,细化医疗服务,告知患者主管医师或肿瘤科护士站的联系方式以便咨询,或8h外时间可到急诊科求诊,对病情可能反复的患者建议转入住院治疗,并做好医患沟通工作。

严格落实患者身份识别:①相对固定床位,当日做治疗的患者就坐后原则上不更换位置,避免因患者随意变动位置造成身份识别错误。②严格落实腕带及PDA查对,必须核对姓名及住院号,告知患者配合医务人员查对的重要性以及查对失误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让患者主动配合护士落实查对。③弹性排班,保障人力资源充足,让护士有时间落实好查对制度,避免流于形式。日间病房人员相对固定,原则上不与病房护士交叉排班,遇有护士轮休则安排肿瘤专业工作>3年病房护士代班,一是专科理论知识较扎实,二是对日间病房工作流程熟悉。④采用错时输液预约服务[5]。根据第2天输液的患者数及拟输液总量,每天下午由责任组长负责与医生、患者做好沟通,安排好输液时间段。常规每天分为上午及下午两批输液,错开早上9:00-11:00输液高峰时段,即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更利于护士严格落实查对,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提高个人沟通能力,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患者在院期间,接触的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应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应以真诚、平等、主动的姿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取得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护理过程中,应尊重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加強静脉通路的维护:输液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化疗患者,如无禁忌且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安置PICC,按照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加强观察,如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植管侧肢体肿胀等可疑感染、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时应及时干预,避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对经PICC治疗的患者,应加强沟通,提前告知极有可能出现静脉炎、外渗等情况,降低患者期望值。穿刺时合理选择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化疗结束后做好冲封管,避免药物残留局部,尽量在化疗期间每日更换留置针,减少静脉炎及外渗率。如发生外渗启动《化疗外渗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将患者损害降低到最小。

化疗患者重点关注:化疗患者是病房重点关注对象。日间病房床位应优先安排给化疗患者,为其提供相对安全的输液环境。科室组织护士对化疗药物知识进行培训,让每名护士了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提高对化疗药物使用的警惕性。合理利用风险评估工具,结合患者病情判断有无风险存在,及时干预,避免发生意外。如患者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转为住院患者继续进行治疗。

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及风险预见能力:①让护士意识到在患者对医疗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如果没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术水平,仅靠服务态度好,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②组织护士每月参与护理业务学习、查房。内容涵盖专科理论知识、行业新技术新进展、沟通能力、相关应急预案及流程等。③积极开展操作培训。日间病房主要以静脉输液以及各类注射治疗为主,基本功要过硬。另外,为应对突发事件,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除颤仪使用等均为必须掌握的技能。操作合格率要求达100%。④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并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背景等选择适宜的宣教方式,如口头一对一宣教,指导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关注科室微信公众号等,让患者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知晓用药、饮食、康复注意事项。

以上风险预防措施从2014年9月至今,病房未收到一起有效投诉,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达98.5%。日间病房应制定合理就医流程,护士有较强综合素质,并保持医、护、患三方有效沟通,才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等.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7,26(1):1-7.

[2]世界卫生组织,臧恒佳.全球癌症报告[J].抗癌,2015,28(2):43-45.

[3]王林兰,高霞.肿瘤日间病房互利双益运行模式与护理管理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27- 129.

[4]李静.风险管理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81-82.

[5]徐燕,罗红,沈志梅.肿瘤日间病房实施错时预约输液的效果评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4(5):48-49.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