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实践与探索

2018-11-20 11:38黄铁牛刘三妹吴仪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8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

黄铁牛 刘三妹 吴仪

摘要 目的:本文以湖南省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实践为基础,深入、系统地了解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对其职业认同教育进行适当探索,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途径,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强化其服务基层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期为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职业者个体对正在从事或将要从事某一职业的主观积极评价与看法。职业认同是职业者个体与职业的有机结合[1]。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是在医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身职业角色的过程。乡村医生的职业认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在校的医学教育对职业认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对未来岗位的认同及认同程度,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对职业及岗位的理解和认可程度,不仅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能有助于强化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愿,从而真正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

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

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整体水平不高:乡村医生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不高,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职业认知现状也不容乐观,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职业定位存在偏差,职业目标十分模糊,部分学生对于将来要从事的村卫生室医生职业还存在疑虑态度。许多学生职业认同相当模糊,对村医的职业性质和定位、职业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项目认识存在一些模糊甚至不正确的认知和看法[2]。部分学生不完全了解今后从事乡村医生的真正意义,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部分学生是定向招生,学生入学前已经于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签订了就业协议,3年学习不需要缴纳学费,毕业后回当地村卫生室,学习没有就业压力。因此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整体水平不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高,可能会造成职业认知缺失,没有留在村卫生室继续工作的意向,这也使得其职业认同教育越来越具有紧迫性。

不同年级学生职业认同有差异:不同年级乡村医生本土学生职业认同存在差异,一年级学生职业认同最低,三年级实习学生职业认同次之,二年级学生职业认同最高[3]。三年级实习乡村医生本土化学生完成系统专业课程学习后,经过临床实习,一方面对自己的将来的乡村医生角色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真实体验和了解到乡村医生工作的艰苦和困难;另一方面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另外,还有一些实习中接触到消极言论、负面工作情绪等都引起他们重新审视自己将来的村医职业。这些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出现对学生消极的职业认同影响,使得三年级实习学生职业认同较低。

原来接触过乡村医生相关工作对职业认同有影响:对于学生是否接触乡村医生相关工作进行分析、调研,是否接触过乡村医生工作对于职业认同存在明显差异。从事过工作的学生对于乡村医生工作职业更加认可,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学生在角色认同和职业认同方面则不理想[4],学生不能对职业的具体工作价值有明确的认知,这也使得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成为教育关键点。

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知教育途径探讨

从职业认同出发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职业认同教育是医学专业教育的起点,学校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专业教育。学校将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作为新生教育的重点,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引入教育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教育,从根本上培养其责任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具体包括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项目、意义、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将来岗位要求和意义。在细化分析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方案的同时,为学生梳理基本的课程设计结构和学习内容。在为学生分析乡村医生岗位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能为自己制定有效且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确保学生能有效建立良好的职业认知,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也能为乡村医生本土化学生以后学习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5]

以实践教学为手段开展职业认同教育: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职业认同的关键。要进一步分析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项目的需求,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社区见习、下乡见习和临床实习等有效引导学生对乡村卫生室工作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能结合实践规范自身的行为,进一步坚定其服务基层的工作信念。学校应当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尽早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早接触基层临床,加大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结合。例如学校聘请基层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为学生讲课,确保学生能对乡村医生政策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从实践角度解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学生从职业认同教育工作中逐渐给予自身正确的定位,才能有效提高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6]。利用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方式,利用学生直接面对患者的机会,有效提高学生对临床诊疗活动的认知,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位的认知水平,并且保证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乡村医生工作场景以及工作内容,在完善工作流程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医务工作者价值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研,从而有效了解农村卫生政策,分析农村医疗工作现状,并且指导学生实践调查报告,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基本水平,也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7]

围绕职业认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在医疗行业中,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懂得敬畏生命,才能真正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实际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在湖南省村卫生室医生本土化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项目情况,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监督管控机制,从学生入校参与本土人才培养项目开始,就积极建立健全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完善课程设置的同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整合德育教育措施和方法,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完整性和实效性贴合实际需求。由于卫生室乡村医生和综合性医院的岗位设置存在一定差异,就使得乡村卫生室医生往往要直接并且独立面对患者,要具备更加卓越的专业技能,职业特征中独立性和技术性更加突出,环境也更加艰巨。这就需要乡村医生在具备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自身的医德医风也要符合实际需求。基于此,在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项目中,职业素质和医学伦理教育十分关键,开设医学伦理学、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珍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意义,这是提高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素质的有效路径。

职业认同教育融入课程教育教学:学校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建立职业认同教育与课程教育融合机制,强化学生职业认同、情感和价值观的确立,确保学生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认同,从而认可和维护乡村医生工作的实际价值。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提高学生职业认同作为根本,确保学生能真正意识到乡村医生的重要性,教师要创新专业课教学中职业认同教育办法,建立融入专业教学中的职业认同培养机制,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卫生室乡村医生的职业定位和价值,确保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村医工作的基本性质和内容,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确保专业化职业认同教育到位。

总结

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贴近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乡村医学职业认同的重要性,为了全面提升乡村医生培养质量,要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学生正向职业情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认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合格的基层卫生人才,这对促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媛航,颜君,尤黎明.国内外护生职业认同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11(26):89-92.

[2]王欢.导师制在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7,8(21):28.

[3]赵学荣,吕宇娟,陈艳.少数民族乡村医生(高职)学生职业认同的调查分析[J].新疆医学,2014,2(44):156-159.

[4]孟庆书,杨佳,王晓燕,等“赤腳医生”培养模式对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0(3):352-354.

[5]刘民,谢清平,汪行舟.定向培养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赣南医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1,8(12):45-47.

[6]杨佳,吕兆丰,王晓燕,等.新医改政策实施前后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六省市的调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5(2):169-172.

[7]苏碧芳,毛良.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4,40(24):2490-2492.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
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实证研究回顾20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