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盏龙窑的烧制技艺

2018-11-20 11:50李有兴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柴烧龙窑建盏

李有兴

摘要:建盏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古朴简单中蕴含着古法技艺的智慧和价值,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工艺品。建盏只有经过高温大火的洗礼才能成器。在条件有限的宋代古建州,劳动人民以依山而建的超长龙窑克服种种困难,烧制出精美纯粹的建盏。笔者从事建盏烧制多年,有所感悟,在本文就龙窑的柴烧技艺略作阐述。

关键词:建盏;龙窑;柴烧

建盏始见于宋初,随着斗茶的发展兴盛进入鼎盛时期。而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是一个生产青釉器的普通窑场。到了五代宋初,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从青釉-酱釉-普通黑釉-建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其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工艺难度加大,生产成本提高。宋代建盏的出现,反映了宋代茶文化对茶具要求的巨大提升。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文化艺术,是驱动建窑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盏的推崇与斗茶背景息息相关。在当时不仅仅有精通茶艺的徽宗皇帝赵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推广建盏,更有众多文人巨匠留下传颂千年的佳词名句。而且宋代斗茶传入日本后,其轰烈程度不亚于中国,属于上流社会娱乐活动的贵族文化。建盏成为“书院茶道”指定的唯一名贵茶碗,供人们鉴赏和收藏使用。

龙窑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多根据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依山坡而建,窑呈拱背形,是用砖砌成的斜直焰筒形的穹状隧道,因状似一条卧龙而得名。到了现代,古龙窑硕果罕存,全国仅有始于明代的前墅古龙窑还在继续使用。比起电窑、气窑等现代窑炉,龙窑成本高、成品率低。所以如今选择重新自建龙窑烧制瓷器的手艺人不多,建阳地区以龙窑烧盏的师傅也很罕见。我出生于建盏之乡水吉镇,窑址后井村,从小受建盏文化的熏陶,喜欢建盏及其烧制工艺。我坚持柴烧的这种行为正是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的“工匠精神”。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我的作品胎骨似铁、釉色古朴典雅,枯高幽玄,静谧脱俗,釉面斑纹天然形成,富于变幻。斑纹晶莹清晰,结晶感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浓寓的传统风格。釉色中我尤喜铁锈斑与茶末釉,铁锈斑虽最为朴素,但是盛满茶水,金红色的光点在盏中好似跳跃,十分微妙!茶末釉因外釉色彩和细碎的茶叶末一样,暗绿中混含着结晶状黄色或黄褐色斑点,因此才有了这样一个形象的名字。因釉料中因为含有铁元素,烧制时经高温还原析出结晶,釉面呈现出一种失透的黄绿色,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深沉凝重,古意十足。

龙窑柴烧”绝不是简单的复古,它是一种泥与火结合的艺术。通过高温成型,形成独特的窑变,五彩斑斓,每一款都具有唯一的特征。由于高温成品率受到影响,器形完整并且色彩独具魅力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高温烧制原因,成形后器型完美无暇的更是罕见。所有的色彩、光泽、纹路、火刺等全部由天然形成,不可复制,也不可控,形成了“龙窑柴烧”的独特魅力。“龙窑”在烧制过程中要不停的加柴保持高温,连续两天三夜六十个小时不休息,遇天气不好还要适时延长。停烧后还要冷却三到五天才能出窑。又因使用传统柴火烧制,所以在烧的过程中有自然落灰,灰土板结在产品身上,出窑时灰头土脸,难睹尊容,但上水一冲洗立即显出质朴的本色,更为变幻莫测的色彩蒙上了一层不可预知的神秘。

从字面上看,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在龙窑内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柴烧建盏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龙窑之间的关系。烧制建盏所用的瓷土、釉矿,必须到富含三氧化二铁的指定地挖掘,然后,经过筛选、粉碎、陈腐、练泥、揉泥等工序,再经过拉坯、修坯、晾干、素烧、选坯、洗坯、上釉、烘干、转装窑、封窑后进行柴烧。柴烧选用的木材一般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忌太潮湿,要利于燃烧,以松木为最佳。烧窑时,窑主通常将木头靠在窑壁上,利用窑温帮助其干燥。龙窑依山而筑,一般是半地穴式的建筑,依山坡挖出斜状的地槽,然后砌成长条形窑炉,外观看上去很像一条斜状的卧龙,故名“龙窑”。一般烧窑需三至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投柴的速度和方式、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建盏艺术就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是纯粹的陶瓷天成自然艺术。从青釉到酱釉到普通黑釉再到建盏釉,其显著特点就是坯与釉的氧化铁含量高,而其主要特征是黑釉表面分布着多姿多彩的斑纹,这些结晶的斑纹是在窑炉恰当的窑火气氛中天然形成的,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釉层厚,生产成本提高,烧制工艺难度也加大。烧制一只建盏,用当地的陶泥做好坯体后,还要上釉,再等晾干装匣钵入窑柴烧。坯体在龙窑里焙烧至1300度左右、停火封窑数天,让斑纹自然形成,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会出现变化,难以控制,龙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建盏难度极大,即使非常用心,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但我仍然愿意坚守着这一份传统老工艺,为建盏文化的传承加柴添温。

建盏烧制艺术是在追求不变中的变,是在窑火中去捕捉最佳的影像,追寻神变。一旦入窯,人工便无法干涉窑内斑纹与釉面的形成,最后的结果,考验的是工艺师的经验技巧,更需要窑内氛围的造化。我一直信奉这句话:"人要有所执,方能有所成。"我们这些建盏烧制人肩负着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使命。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中,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吸收优秀养份,兼收并蓄,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品质,融会贯通,我所烧制的建盏,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神韵,传承保留了宋代建盏的古朴气息,釉色黑如漆,银斑莹如星。外形古朴大方,光泽内蕴,给人大巧若拙的感觉。我始终认为建盏并不注重外表的艳丽与奢华,它的可贵在于隐幽、在于朴实,更贴近生活,而不仅仅只是摆设,它的品质在于让人们在繁杂的现代生活中,寻觅一份安然与平和,享受一份宁静与豁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紫泥新品泛春华”……古人的一句句华丽之词,不仅写出了茶文化的繁荣,也道出了建盏的巧夺天工。每一件建盏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只有坚持传统的工艺烧制出的建盏才具有灵魂,才能称之为艺术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作为一名制盏人,我烧制的不仅仅只是一件盏,而是一段历史,一门文化,以及明见心性的精神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4.

猜你喜欢
柴烧龙窑建盏
浅议龙窑的结构特点及其烧制优势
浅议龙窑烧制与龙泉窑之烧制技术改进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由捷径追寻古拙之美——探索创新性柴烧新思路
【陶艺柴烧活动】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