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00例临床分析

2018-11-20 11:52蔚翠平陆世昌季杰李锐
中外医疗 2018年29期
关键词:针刀电针

蔚翠平 陆世昌 季杰 李锐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上海陆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0例进行讨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陆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情况以及肩关节Melle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5,P=0.024);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的要低,观察组评分为(4.01±1.35)分,对照组为(5.58±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5,P=0.017)。结论 对于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采取陆氏针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刀;电针;肩关节周围炎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0(b)-018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anghai Lu's needle knif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7, 100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the shoulder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for discussion. There were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Lu's needle knif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pain score and shoulder joint melle scor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0%,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8.0%, 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9.125, P=0.024). The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core was (4.01±1.35)poi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5.58±1.21)point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255, P=0.017).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shoulder joint, the treatment with Lu's needle knife is effective, which can help patients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shoulder joints.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patients.

[Key words] Needle knife; Electroacupuncture;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shoulder joint

肩關节周围炎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好发于五十岁左右的患者,女性患者的发病人数高于男性,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更容易发病,据不完全统计,该病大约占针灸科患者的12%~15%左右[1]。主要的表现有活动时肩关节疼痛剧烈,功能受限等,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出现粘连或者是瘢痕。虽然目前临床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增强疗效,减轻疼痛,是现在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2]。为此该次实验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0例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诊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8~55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9~55岁。所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诊断标准

该次选择的患者都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的诊断,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或者是肩肘膝关节疼痛等症状,不能正常的外展,X线片检查为阴性,病程时间较久的患者会有骨质疏松的症状出现。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患者取侧卧体位,患侧向上,取穴:肩三针、鱼际、外关,后溪、条口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等穴,针刺穴位出现酸麻胀感即可,连接低频脉冲,调节适当大小,以患者舒适为度,20 min/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叮嘱患者每天自行进行肩关节功能的训练;观察组采取针刀进行治疗,患者取侧卧体位,患侧向上,充分暴露肩部,手臂平放在躯体上,定点并使用医用记号笔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使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使用陆氏针刀治疗①喙突点:左手拇指扪及喙突,指尖顶住下缘,右手持针,刀口线与臂丛平行,到达喙突骨面,调转刀口90°,针体倾斜45°,贴喙突切3刀,松解肱二头肌和滑囊,把针提起2 mm,刀口与臂丛神经平行,针体倾斜60°,在喙突外上缘切3刀,松解喙肱韧带,深度1 cm;②结节间沟:刀口线与肱二头肌平行,针刀刺入肌腱,做纵行疏通,横行剥离1次;③肱骨大结节外下部小圆肌止点:刀口线与上臂平行,针刀体骨面垂直切3刀;④大圆肌起点:刀口与小圆肌平行,针刀体刺入75°,达骨面做纵行疏通与横行剥离,切开2刀;⑤冈上窝最外缘,冈上肌腱腹结合部:在肩峰内缘1.5cm处进针刀,针体倾斜15°,达冈上窝骨面,沿骨面铲起,松解粘连。术毕,贴创可贴保护针眼。1周后在进行第2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疼痛评分情况以及肩关节Melle评分。

1.5 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肩部疼痛感消失,肩关节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上举>150°,外展>90°;有效:表示患者肩部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功能有所缓解,外展>75°;无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肩部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功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或者是病情加重,外展<30°。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0%[4]。VAS评分标准:采用0~10分的评分法,7~10分:表示疼痛剧烈; 4~6分:表示中度疼痛; 1~3分:表示轻度疼痛[5]。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Melle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Melle评分情况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肌肉、关节囊等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粘连,使得关节活动功能受到限制而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关节软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主要的表现有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且该病病程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6]。中医学上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属于肩痹范畴,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入侵了患者的肩部,使得气血运行受阻,经络痹阻,不通则痛[7]。针刀是现在临床上中医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用针刀把局部筋膜、韧带等切开,降低内部的压力,降低组织的静水压,让其可以开放患者的毛细血管,让新的血液流入,带走痛性介质,让组织可以进行正常的代谢,从而有利于帮助患者消除病变组织,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8]。其次还可以帮助患者把病变的组织进行松解,改善痉挛,解除粘连和水肿,促进微循环,让患者的肌肉组织可以进行正常地代谢,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且该方法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快捷,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预后较好,患者的接受度较高[9]。该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0%,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于红超等人[10]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罗维军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采取针刀治疗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3.3%,觀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取陆氏针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连臣.小针刀联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J].河南中医,2018(6):956-958.

[2] 夏征. 针刀治疗冻结肩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9):46-47.

[3] 周勇忠,胡冰,袁志强,等.针刀应力位经皮动态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J].中国骨伤,2018,31(5):452-457.

[4] 刘芸,胡琼英,罗元普,等. 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1):101-102.

[5] 杨伟毅,韩燕鸿,刘军,等. 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94-98.

[6] 宋天文. 小针刀辅助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 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1):125-126.

[7] 蔡桂花,孙永香.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8例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7,47(10):57-58.

[8] 程少丹,葛程,张洋,等. 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1369-1371,1414.

[9] 宋天文.小针刀辅助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1):125-126.

[10] 余红超,郭中华,董博,等.针刀整体松解术结合卧位平衡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7):167-169.

(收稿日期:2018-07-15)

猜你喜欢
针刀电针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