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灵魂 克里斯·保罗

2018-11-21 01:51二九
NBA特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罗宾黄蜂马刺

文/二九

克里斯·保罗看起来一直紧跟时尚,但实际上,在他的身体里,一直住着一个固执而怀旧的“老灵魂”。

1.“我努力像纳什那样突入内线,像基德那样传球,像艾弗森那样运球。”

是不是每个英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正如武侠小说中的主角们,不是天赋奇高,就是有有着逆天的运气,或者是两者皆备,这样就造就了一批神一样的主角,谁说平凡的经历只能造就平凡的人生,克里斯·保罗就是这么一位从平凡中走出的王者。

维克森林大学是个出产天才的地方,1997年到2005年期间,三个不同位置的天才在NBA闯出了名堂,第一个是蒂姆·邓肯,1997年状元,他被誉为NBA历史上最佳大前锋,职业生涯的第二年就拿到了总冠军,其后的又收集了各种MVP奖杯,五次总冠军,标志性的擦板,第一阵容的常客,银黑色的21号在历史上的地位无需复述。第二个则是带着2003年黄金一代名号而来的约什·霍华德,他臂展惊人,绝对是一位被低估的全能小前锋,他在2006帮助独行侠杀入总决赛,却铩羽而归。第三个就是我们的主角:克里斯·保罗。

保罗是个外貌俊俏的小伙子,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待人温和,似乎与篮球这项运动有些格格不入,其实小时候,相对于“温文尔雅”的篮球运动,保罗更钟爱的是暴力感十足的橄榄球。但一到了篮球场上,保罗就会化身无所不能的超人,如同古代名将用鬼面具将自己俊俏的脸庞遮挡住一般大杀四方。在球场上,保罗会化身为指挥家,淡定自若的指挥,用无与伦比的速度和技术来摧垮对手,演出一曲华美的乐章。

2005年,堪称NBA的控卫年,保罗、德隆·威廉姆斯和费尔顿三足鼎立,保罗的模板是伊塞亚·托马斯——乔丹曾经最大的敌人。当年有媒体曾评价伊塞亚·托马斯说:“如果再长高5寸,他将是整个篮球史上最强的球员。”而球探认为如果保罗长高3、4寸,他将毫无疑问地成为那届新秀中的状元。

跑跳素质、基本技术、预判能力、传球视野、投篮手感、无私精神、领袖才华、好胜态度,甚至场下应对媒体和学习成绩都是一流水准,有球探认为保罗是继1994年杰森·基德以来最优秀的控卫人才。但是正如当年开拓者错过了乔丹一样,在选秀大会上有三支球队绕开了保罗,让我们打开回忆,看看是谁又犯了这么伟大的错误。第一顺位的密尔沃基雄鹿选择了犹他大学的白人中锋博古特。亚特兰大老鹰选择了当年北卡最佳第六人马文·威廉姆斯,他后来成为了一名第六人。犹他爵士选择了当年的伊利诺伊三杆枪的老大——德隆·威廉姆斯。德隆非常适合杰里·斯隆的体系,他身体强壮,拥有一个大心脏,如果他的球裤再短一点,就是一个强壮版的约翰·斯托克顿。第四顺位的黄蜂队根本没有想到保罗会掉到这个位置,他们乐滋滋地接受了上帝的恩赐,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自己的重建工作。菜鸟赛季,保罗就显示了“全美第一控卫”的潜力,他出场78次,场场首发,16分、5篮板、7助攻、2抢断的成绩虽然没有把黄蜂带进季后赛,但足以拿下新人王,新蜂王就此诞生了。密尔沃基和亚特兰大开始后悔,犹他的球迷们开始骂德隆·威廉姆斯是个废物,刚刚饱受天灾之苦的新奥尔良球迷心中有了稍许安慰,当然各种赞誉也是接踵而来

“五年之内,他将会成为比赛中的最佳控卫。我举双手赞成。”——斯蒂芬·马布里

“我从没有这样厉害过。”——伊塞亚·托马斯

虽然马布里和托马斯这对师徒不太靠谱,但是这次他们没有看走眼。

2.“我一辈子都要成为一名胜利者。”

2006-07赛季开始时,黄蜂迎来了两位新人,泰森·钱德勒和两届“三分王”斯托贾科维奇,加上保罗和大卫·韦斯特,这套阵容已经足够打进西部季后赛,甚至走得更远,看着强援的到来,保罗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都说天意弄人,上帝也许太过无聊,总是要想些点子来戏弄人,这不,正当保罗感谢上帝之时,他和他的球队遭到了戏弄。斯托贾科维奇开季不久后就受伤了,钱德勒和韦斯特也经历了多次受伤和复出的过程,黄蜂队好像遭遇了伤病魔咒,角色球员都开始伤停,甚至连保罗本人也因伤休息了几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伤病潮,将黄蜂队的计划彻底打碎,残缺不全的阵容自然是拿不到什么好成绩,曾经带领篮网两次闯入总决赛的主教练拜伦·斯科特也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黄蜂队由开赛时的季后赛队伍掉进乐透区。保罗这一赛季由于伤病的困扰只出场64场,17分4篮板8助攻的成绩对他来说只能算是合格,而此时,前一个赛季被犹他球迷骂成是废物的德隆·威廉姆斯在适应了一个赛季后终于爆发了,场均16分和9次助攻的成绩已经比他新秀赛季的10分4助攻的惨淡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犹他爵士在德隆和布泽尔组成的“新双煞”的带领下杀进了季后赛,在季后赛中,德隆每场能拿到19分和8次助攻,并且在0-2落后的情况下,最终以4-3逆转火箭。在西部半决赛,他们又绞杀了大黑马勇士,取得了向马刺队挑战的机会,虽然最终败下阵来,但德隆·威廉姆斯俨然成了新一代控卫的代表,声势再次盖过保罗,保罗的新生代控卫旗手地位眼看不保。

但保罗本人却并没有为此感到沮丧,在参加选秀之前,他其实也遇到过这样的危机,在大学时,虽然他的综合能力很强,但是人们对于当时他那纤细的胳膊是否能够适应NBA的冲撞表示出了怀疑,保罗对此并未进行太多的辩解,只是默默的进行锻炼。三年之后,人们惊喜地看到了一个强壮的保罗出现了,而且他并没有失去原有的敏捷。他对于众人的质疑进行的反击就是行动,他正准备着。

2007-08赛季用几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凯尔特人夺冠,火箭22连胜,西部天下大乱,很少有人会记得那个赛季保罗和科比的MVP之争。新赛季开幕后,黄蜂队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健康的主力阵容,佩贾和钱德勒归队。保罗在连续两年错过季后赛后,心中憋了很久的怒气终于爆发了,他在常规赛打出了21分、11次助、2.7次抢断的恐怖成绩,成为托马斯之后又一位赛季得分20+、助攻10+、抢断2+的后卫,而且带领黄蜂队成为西部第二,和韦斯特双双入选全明星,在赛季结束后成为了联盟的助攻王和抢断王,入选了联盟第一阵容,只是在最终的MVP评选中遗憾输给了科比。

对于当时刚满23岁的保罗来说,这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季后赛第一轮,面对学长霍华德所在的独行侠队,面对前任的第一控卫——杰森·基德,季后赛经验为零的保罗第一场就刷出30+15+的大号两双,并在这个系列赛中将独行侠整条后卫线打爆,保罗的那华丽的技术和敏捷的速度,加上超强的篮球智商,让基德不得不感叹岁月不饶人。而对面的那个总是被人低估的小前锋——霍华德,终于没有让低估他的人失望,5场比赛平均12分,投篮命中率则不30%,黄蜂毫无悬念的将独行侠淘汰,昂首挺进西部半决赛。这一次,他们的对手是过去十年中统治NBA的两大王朝之一——圣安东尼奥马刺,而马刺的领军人物恰好又是保罗的另一位学长,史上最佳大前锋——蒂姆·邓肯,邓肯的绰号叫做“石佛”,大学主修心理学的他总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呆滞的人和奥尼尔一起统治了过去十年中的八个总冠军以及六个总决赛MVP,保罗最大的考验开始了。

3.“我只是很兴奋,上帝给了我这个机会。”

“我是邓肯的学弟,这位学长的成就就像一座大山挡在前面,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树立了前进道路上的标志,我的目标是取得像邓肯那样的成功!”保罗是这样评价自己和邓肯的对决的。

黄蜂VS马刺,大多数媒体还是把胜利的天平倾向于经验更为老道的马刺,这不仅仅是因为马刺有邓肯,还因为保罗将要对位的不是老气横秋的基德,而是2007年的总决赛MVP,26岁的托尼·帕克。与基德相比,帕克的速度更快,突破更加锐利,在第一轮对太阳的比赛中,他就曾经用突破将太阳击败,与其对位的两届MVP——纳什也被限制住了。而且马刺队中还有另一位精于此道的高手——阿根廷后卫吉诺比利。但第一场比赛中防守保罗的却不是这两个人,而是马刺队的防守专家布鲁斯·鲍文,这足以体现出波波维奇对保罗的重视。面对鲍文的防守,保罗游刃有余的应付,好像是一个打了十几年NBA的老油条,前两个主场,在保罗的策动下,韦斯利和斯托贾科维奇发挥出色,连续两场大胜老迈的马刺,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马刺三巨头发挥失常,让波波维奇大为恼火。保罗仿佛已经看到了西部决赛再向他招手。如果说一个NBA系列赛可以看作是一部电影,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而黄蜂对马刺的比赛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前两场正是第一部分,少年英雄初显神威,打得江湖老大哥满地找牙,但接下来,剧情发生了改变。

在如今的火箭队阵中,保罗和哈登一起带领着球队冲击最高目标——总冠军。

第三场和第四场,马刺队终于开始改变策略,他们不再限制保罗的得分,而是开始着力切断他和其他人的联系,这有些像当年的“乔丹法则”——让核心放手得分,限制住其他球员。结果是保罗发挥出色,两场分别拿下35分和23分,但是队友的失常加上马刺三巨头的苏醒,总比分被扳成2-2。电影第二部结束,少年和老江湖平分秋色,这部电影是部励志片还是教育片,取决于最后一部。

在被扳成平局后,系列赛变成了三局两胜的淘汰赛,而第五场正是众所周知的天王山,谁能拿下这场,谁就有很大的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回到主场的黄蜂一洗在客场时的颓态,在保罗22分14次助攻的策动下,加上大卫·韦斯特的及时清醒,也拿下了38分14篮板的大号两双,黄蜂以101-79的悬殊比分战胜马刺。拿下天王山之战后,黄蜂的晋级道路已经是一片光明,无论是从数据还是士气上看,马刺根本不可能翻盘(他们从未在2-3落后下翻盘成功),新奥尔良在经历过一场灾难后,终于要迎来一场盛大的典礼了吗?

反派最典型的作风,就是当所有人都以为故事会有个愉快的结局时,他们会突然复活,然后狞笑着将主角按在地上摩擦。

第六场比赛在圣安东尼奥的AT&T中心举行,比分是80-99,黄蜂遭遇了一场大败。比赛结束后,保罗懊恼地走出了赛场,虽然他自己拿下了21分、8次助攻和6个篮板,但还是难以在马刺主场换得一场胜利。比赛在第三节以后就已经成了垃圾时间,马刺三巨头一回主场就大发神威,合力拿下60分,3-3,这个系列赛终于变成了一局定胜负的生死决战。

最后一场比赛终于结束了,保罗看着为死里逃生而兴奋不已的马刺球员们,痛苦地闭上了双眼。若不是帕戈的突然爆发,这场决赛恐怕早已失去悬念,马刺在上半场依靠逆天的三分球命中率——15投8中——以51-42在上半场领先,第三节,保罗在马刺的防守下发挥失常,仅仅4投1中,三节结束后,黄蜂队以56-71落后15分。进入第四节后,也许是回光返照,黄蜂在帕戈连得10分后,竟然只以80-83落后三分,但是帕克的连续得分彻底的将奇迹扼杀,82-91,马刺客场获胜,黄蜂丢掉了季后赛以来第一个主场,也是最后一个主场。

这次经历让保罗奠定了自己“蜂王”的头衔,也让他成为了真正的控卫接班人。

4.“一辈子的兄弟。”

其实保罗一直很简单,这一点不论是从他对待比赛的态度还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上都看得出来——直接的进攻方式,简约的音乐品位及服饰风格,或者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平静的生活。几十年后,了解他的人在谈起他时,除了那些球场上的数字,也许想到的就是他的简约风格,但世上又有几人能把简单平常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呢?“平凡中的伟大”也许就是人人喜欢克里斯·保罗的主要原因。

步入职业生涯第四个赛季的克里斯·保罗已经进入了联盟MVP竞争之列,他被称为下一个“微笑刺客”,但是不管媒体的报导多么翔实,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最了解保罗的人,始终是他的家人。

在北卡州的温斯顿塞勒姆市,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谈论克里斯·保罗,他在这里生长,在这里念高中,在这里闯出名堂。进入NBA后,念旧的保罗在这里买下了一栋房子,只要有空,他就会带着父母回到这里,而保罗的哥哥C.J.保罗也会在这时过来和他们一起小聚一下——他的家就在附近,是保罗为他买的一套豪宅。“在这里,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保罗说,“我们可以互相开开玩笑,一起吃饭、看电视,你知道,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随着保罗人气的上升,他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很幸运了,而这多半因为他有一个好哥哥。从小到大,克里斯都像哥哥C.J.的“跟屁虫”一样,哥哥喜欢Jay-Z的音乐,克里斯就把Jay-Z视作偶像,哥哥喜欢打橄榄球,他就陪哥哥一起练,而哥哥也乐于充当弟弟的保护者,他总会帮助弟弟打点一切,以至于到了现在,他眼中的克里斯依然是那个听话的小男孩,而不是什么NBA巨星,只要哥俩在一起,他就得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通常在家的时候,保罗喜欢和哥哥打台球。同许多NBA球星一样,保罗的家里也有单独的台球室,就在厨房的旁边。台球室布置得很简洁:一张英国进口的斯诺克球桌,一个大壁炉,墙上挂着一台液晶电视,屋子的一角摆着一张茶几、一把椅子,天花板上吊着一排艺术灯饰,除此之外,基本就没什么别的摆设了。与其他人那样把台球桌当作纯粹的装饰品不同,保罗家的台球桌利用率非常高,有时候打完NBA比赛回到家里,只要还有精力,保罗都会拉着哥哥一起打两杆。“他最会趁火打劫,总是趁着我又饿又累的时候赢我。”保罗说,“等我睡一觉,他就打不过我了。”

当然,保罗兄弟并不会真的去计较一时的输赢,毕竟打台球就是给生活增加一些乐趣而已,就像他们没事的时候也会抓住对方的一点儿小把柄来取笑一番一样,这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C.J.总会回忆起小时候克里斯的一个小伎俩。那时候他们还刚学会打篮球不久,兄弟俩便经常比赛投篮,谁投进的多,吃饭时就有权坐在妈妈旁

边——因为妈妈总会将最好的一块披萨或者蛋糕分给坐在她身边的那个孩子。于是,在投篮时,保罗就总是说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让哥哥分心,而轮到他时,他则会一边投一边数:“我进了8个、9个......哦,15个了、18个了......你记住了吗?我已经超过你了......”这一招用多了自然不灵,但C.J.从不戳穿弟弟的小把戏。

保罗说,现在回想起来,和哥哥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来就不知烦恼为何物。当C.J.从斯巴达伯格大学毕业的时候,保罗还送给了哥哥一条项链,并在坠子上刻了一行字:“一辈子的兄弟”。“当时他差点没感动得哭出来。”保罗笑着说。

5.“他总是事事亲力亲为。”

对于自己在西部决赛最后两场的因伤缺席,保罗感到十分自责,同时他也作出了承诺,要帮助火箭队在新赛季重现辉煌。

事实上,保罗夫妇从来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他们的小儿子可以成为一名篮球巨星。尽管在保罗高中毕业时,就已经被认为是一名有潜力征战NBA的小家伙,但当时声名远播的少年新秀比比皆是,在当时的一个潜力新秀排行榜上,勒布朗·詹姆斯,罗尔·邓,查理·维兰诺瓦,肯德里克·帕金斯,香农·布朗和莱昂·鲍维等人都排在保罗的前面。“我自己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克里斯的妈妈罗宾·保罗在谈到当时的情况时说道,“我当时所期待的,就是我们的两个儿子都能获得一个上大学的机会,然后获得学士学位。结果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我所愿,不,准确地说,应该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当罗宾在一旁观看克里斯打球时,她说她可以从中看出他性格的转变。“高中时,克里斯是橄榄球队里的四分卫,他喜欢冲撞——尽管他很矮小,但他从不畏惧。”罗宾回忆说,“那时候的他攻击欲望很强,一拿到球就会冲向对手。”这也许正是为什么在肌肉林立的NBA,保罗也敢于与那些大块头正面交锋的原因。但是现在罗宾从儿子身上看到的,是他作为一名篮球控卫的无私与创造力,以及率领球队取胜的领导能力。“我想那就是他对篮球以及人生的理解。”罗宾说,“在场下,他也是一个乐于奉献的好孩子,他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为人们带来快乐,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而这也正是罗宾引以为荣的。

保罗十分热衷于公益活动,他在每一年的休赛期都会举办自己的训练营,帮助孩子们提高球技。

在每个夏天的休赛期,保罗都会和他创办的“CP3慈善基金会”一起,举办慈善公益周末活动。在活动时间里,他们通常会组织八项公益活动,包括为“男孩女孩俱乐部”的阅览室粉刷墙壁,购买全新的电脑以及一些课外读物,开办篮球训练营以及为当地大约400个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午餐。当地慈善机构的经理拉里·琼斯感到保罗很不寻常:“他和一般拿出支票簿写个数字就了事的人不同,他总是尽力亲历亲为,他希望和那些接受资助的人们见面并面对面鼓励他们。”

自从2006年“CP3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他们已经在各类公益活动中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善款。罗宾认为,克里斯的善心是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大人们的言传身教造就的,特别是罗宾的父亲纳撒尼尔·琼斯,他对克里斯的影响是最深远的。“在克里斯小时候,我父亲经营着一家加油站,每当孩子们放暑假时,我们夫妻俩就会带着他们去父亲的加油站帮忙。”罗宾回忆道。“但是有时候他们并不愿意去干活,而我又耐不住他们的苦苦哀求,心一软就会同意他们呆在家里,这时我的丈夫就会把脸一沉,然后说:‘不行,你们必须去工作!’”

“我想当时他们并不了解工作意味着什么。”罗宾接着说,“看到孩子们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我父亲就会把他们叫到跟前,告诉他们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你追求的越多,付出的努力就应该越多。于是他们慢慢懂得了工作的价值。后来有那么几次,来加油的人身上带的钱不够,我父亲依然给他们加满了油,并告诉他们钱可以晚一些再拿来。尽管他知道这些人大多是过路的,根本不会把钱送回来,但他还是会那么做。孩子们看得多了,自然也就养成了乐善好施的品格。”

显然,正是那段在加油站工作的经历让克里斯·保罗成为了今天的样子——一个训练刻苦、乐于帮助年轻人、永远不会自满的精神领袖。更重要的是,他在赛场上以及赛场外的行为也将影响到其他年轻球员,不论他们是多么的幼稚,他也始终充满耐心。

6.“这里没有我不喜欢的东西。”

“克里斯,在NBA有你不喜欢的东西吗?”保罗对这样的问题都是以沉默作为回答。

“你认为布鲁斯·鲍文是一个打球很脏的球员吗?”保罗对此的回答是:“我没有说过这句话。”

“鲍文每次防守你都下狠手,是因为他嫉妒你年轻,而且更有天分吗?”对于那次季后赛惜败给马刺,许多人都替保罗寻找着借口,但保罗却说:“他有更多的总冠军戒指,不是嘛?”

保罗做一切事情都有计划,所以,请你不要担心他们的成绩和暂时遇到的挫折,我敢保证。现在,他最自责的事情就是上赛季因为受伤错过了火箭和勇士的关键比赛,也错过了进入总决赛的最佳时机,但他也明白,自责没有什么用,他把目光放在了新赛季。

打好球,做好人,珍惜家庭,帮助队友和球队,回馈社会,这些简简单单的事情保罗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有些事情的确需要榜样的力量。

猜你喜欢
罗宾黄蜂马刺
你真的认识黄蜂吗
有毒的刺——黄蜂
好斗的黄蜂
罗宾的心
重庆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