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肝细胞癌1例

2018-11-21 13:10赵新湘王琅瑶宋林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右叶内分泌腹膜

张 倩,赵新湘,王琅瑶,宋林声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云南 昆明 650101)

图1 肝脏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肝细胞癌 A.CT示肝右叶及肝门部稍低密度肿块; B.平扫MR T1WI示肝右叶肿块、左叶小结节及肝门部肿块均呈稍低信号; C.MR增强后动脉晚期肿块呈不均匀边缘强化; D.病理示小细胞密集排列(HE,×100)

患者男,49岁,因“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上腹痛,偶有腰背部痛”就诊。CT示肝右叶稍低密度肿块(图1A),肝左叶小结节,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MRI示肝右叶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图1B),边界清,增强后动脉晚期呈不均匀强化(图1C),后期强化部分减退,以边缘强化为主;肝左叶可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小结节(图1B),增强后边缘强化;肝门部及腹膜后多发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轻度强化。考虑肝右叶肝癌,肝左叶转移灶,肝门部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术前肿瘤标记物:CA199 35.79 kU/L,CA125 79.47 kU/L,神经醇烯化酶31.18 μg/L。行右半肝切除、左内叶结节切除、肝门部及腹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肝脏体积增大,呈轻度结节样改变,肝右叶触及肿块,肝左内叶触及小结节。肝左内叶结节冰冻病理为中低分化腺癌;肝右叶肿块术后病理示小细胞密集排列(图1D),初步诊断为肝脏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示CgA(-),SyN(+),CD56(+),Hepa(-),CEA(-),CK19(+),Ki-67(灶10%)。结合以上结果,肝右叶肿块考虑为肝细胞癌并肝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转移淋巴结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肝左叶结节考虑转移性腺癌。术后随访1年,未见其他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最终考虑为肝右叶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肝细胞癌,肝左叶转移灶,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

讨论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内分泌系统的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85%原发于胃肠及胰腺,原发于肝脏非常罕见,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女性稍多于男性。胞质内特殊神经内分泌颗粒是神经内分泌癌的典型特征,神经醇烯化酶、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是其特异性免疫标记,对该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本病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肝细胞癌鉴别困难,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晰、体积较大,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弥散明显受限;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囊变坏死部分无强化;周围血管多有受压表现。发现神经醇烯化酶升高,但不伴有甲胎蛋白等肿瘤标记物明显升高,且无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时,应考虑本病可能,确诊主要依靠其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物。

猜你喜欢
右叶内分泌腹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钆塞酸二钠对肝右叶局灶性病变及肝右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参数测量的影响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甲状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