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赏句,析景入情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情感脉络探究

2018-11-21 04:35刘云英
中学语文 2018年31期
关键词:温经短句写景

刘云英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王维旅居辋川别业时写给裴迪的一份书信,信中首先简单交代了出游经历,接着叙写了冬夜山景图和春日美景图,最后向朋友发出“倘能从我游”的邀请,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本文将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独”字,文中写景的句子,链接课外相关诗文,探究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

一、“辄便独往山中”:王维一“独”,缘何而“独”

信中第一段写到“今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这几句说的是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应该出去走走,一个“殊”字将作者内心的欣喜和迫不及待赏景的心情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说的是朋友在读书,不能邀请朋友一起去,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王维一“独”的原因。想去自己向往的地方,王维第一个想要邀请同往的居然是裴迪,不是妻儿和其他人等,足见裴迪是王维真正意义上的志趣相投的好友。关于王裴的这种深厚友情,有诸多二人间的互答诗文为证:有一次,裴迪在辋口遇雨赠诗王维:“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王维复诗道:“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赠裴迪》)。从上述诗文来看,二人之间的这种深情厚谊是建立在彼此志趣相投的基础之上的。而作者信中所写所说也是基于二人这种深厚情谊的,并且在字里行间中流露了出来。“猥不敢相烦”,“不敢”二字并不是说王维怕裴迪生气,而是王维知道此刻的裴迪内心是以读书为重的,作为朋友的王维,也就理所应当地想朋友所想,所以,王维不愿意此刻去打扰裴迪,哪怕“独往山中”。一个“独”字说的是王维独自一人上山,可见,在王维心里,裴迪才是那个最懂他的人。一个“独”字在叙写出游经历时,既轻描淡写地写出了自己的形单影只,又写出了作者对裴的深厚友情,因为本段都建立在作者理解朋友应当“温经”的前提下,“独”的第一重含义几乎就被淡化了。所以,综合起来看,本段更多地体现作者与裴迪的深厚感情以及作者对裴迪 “温经”的理解之情。故,此“独”是因好友“温经”不能同游而独身一人前往,虽孤独但更多的是理解之情。

二、“此时独坐”,王维二“独”,“独”什么

“此时独坐,童仆静默”,这是信中第二次出现这个“独”字,第一次作者是“独往”,第二次作者是“独坐”。作者之所以于此处“独坐”,是因为“比涉玄灞”观看了一幅冬夜山景图。这幅冬夜山景图:近景摘取了清幽的月光,微波涟涟的辋水,寒山,明灭可见的远火;远景选取了深巷里的犬叫,村墟里的夜舂声,稀疏的钟声。近与远中既有自然之景又有人文之景,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交织:清幽中不乏烟火气,人文之景和自然之景各得奇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于是,作者在观看图景的过程当中悟出了生命的禅理,这禅理内涵恰如谈胜轶老师在他的作品《〈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秋声赋〉中的家童形象浅析》中所言,“作者于图画之中悟到了‘静中极动’的禅意:在静穆中自有生命的涌动、勃发;生活的宁静与其丰富并不矛盾,生命的本原在动静交错之中”。而这样充满禅理的体悟,在我们和作者看来,自然得“天之清妙者”方可参悟,诸如凡夫“童仆”之流大底只是“静默”,纵然有有才智之人相伴,但非志同道合,亦不能与其述说其妙,于是作者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老友裴迪:多思曩夕,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把现在的孤独与往昔携手相对形成一种对比,凸显自己的“独”,作者在这里特意将“童仆”塑造成一个生性愚钝的形象,既是想把自己的“独”与童仆的“静默”对比,也是将童仆的生性愚钝与好友裴迪的“天机”清妙对比,从“童仆”这个形象的设置可看出,周围即使有陪伴左右的人,也是一些资质愚钝不能共语的人。难道王维周围就真没有其他资质聪颖之人了嘛?其实,也未然。只是当时李林甫当权,王维既然不能从俗,欲保持高洁,在没有好友的陪同下,那也就只能静以独处了。故,一个“独”字,既凸显了自己不能与志同道合之友——裴迪看山赏水参悟禅机的遗憾,也有对唯一一个志趣相投的老友裴迪的想念与珍惜。更有自己在李林甫当权之时,无志趣相投之人相随,志同道合之友稀见的无奈。

三、情到深处难自禁:二“独”过后的深情呼唤

在信的前两段作者都用到了一个 “独”字,即“独”往,“独”坐,虽有孤独之影,但更多的是对好友的理解与思念,并未直接对好友发出一同赏景的呼声,直至第三段,作者构思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春日山景图,这是一幅这样的春日山景图:草木蔓生,白鰷出水,白鸥亮翅,晨露湿青皋,麦陇野鸡鸣,作者于“动中悟得极静”。恰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照常,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禅”的心灵状态”。作者体悟出这个禅理,因而兴奋不已。于是情感也就最为浓烈,乃至直接向好友发出了“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的邀请,并且说“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点明了邀请裴迪来的真正原因是参悟当中的“深趣”,由一二段的含蓄至三段的直白,可见作者与友同赏的情感越来越强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情感逐渐强烈的趋势在两段写景文字里就有所体现。我们通过如下表格进行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第三段写景动词更多,基本为动词连用,句式更为简洁,侧重短句。一般来说,写景段落,动词连用的段落情感比较高亢,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将作者情感一层一层推向高潮。长句和短句从抒情作用来看:长句拖沓,短句急促,短句抒情更加急切。故此,从动词角度来看,第三段情感更加急切,强烈;从句式来看,第二段写景句式长句为主,构成主谓结构,第三段写景同是写景却以四字短句到底,可见情感更加强烈。情到浓处难自禁,故此发出“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的邀请。

书信一二段基于作者理的思考:作为一个儒士理所应当的事就是求取功名,达济天下。且理的思考主导了自己的思维,于是字里行间里更多的是对朋友的理解,当然也不乏对好友的思念,于是将自己情的需要--“从我游,体悟个中深趣”的需要表现得不甚明显。直至,虚写春日山景,于“动中”悟得“极静”再次体悟到生命的禅机后,情的需要压制了理的思考,最终,作者向裴迪发出了“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的邀请,所以,整封书信作者的情感脉络发生了一个由以“理”为主导到以“情”占上风的转变。

猜你喜欢
温经短句写景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探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探析温经祛瘀汤用于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效果
爱情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