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孤棱”的一点心得体会

2018-11-21 12:56裴剑清
山东陶瓷 2018年2期
关键词:紫砂装饰传统

裴剑清

图1 孤棱

一代又一代的紫砂人在不断的观察和实践中,总结出了种种造型美的规律,并将这些经验以成品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到了今天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件又一件紫砂经典器形。这些器形有些反映传统艺人对几何形态的理解,如掇只,有些作品则是对观察自然的艺术化加工,如竹段。它们的结构或复杂或简单,但本质上都是在强调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在实用和美之间获得了微妙的平衡。图1“孤棱”壶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经典造型。

“孤棱”壶的造型给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极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孤棱”整体的造型是方的轮廓中带着圆的造型,这是紫砂成型中特别强调的圆中见方。当代的方器制作名家普遍强调,要做方器,先做圆器,因为紫砂中的方,皆是割圆而来,采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因此而具有浓郁的手工工艺韵味,能够表现出这一点的作品,往往意味着是传统紫砂造型中的“上品”。其造型的底部呈四方形,俗称“觚菱式”,上部收敛,下部开放,侧不留角,四面的转折全部修圆,底承犴门,一弯壶流、壶把外方内圆,相同式样的过桥壶钮,使整器延续了整体的外方内圆思路,重心居于壶身基底,线条流畅、素雅简洁,带有明显的古韵传承的味道。

传统的经典造型实际上并不需要多做改动,关键在于能否理解这类造型艺术表现的关键点,“孤棱”壶造型的关键,就在于其软硬形态的内部转换,既要有方的硬,又要有圆的软,阴阳相济,自然平衡。完成了这一点,空余的部分,则可以交给后来添加的种种紫砂装饰,在眼前这件作品上,选择了陶刻。从“孤棱”壶的造型来看,其尤其适合江南水乡的静谧风格,与之搭配的装饰主题,亦多半相去不远,重要的是与整体的艺术气质能和谐共存,锦上添花。这样的制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方圆结合的作品很多,但方圆之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平衡,其整体给人的观感,必有所侧重。在这件“孤棱”上,明显外方内圆,先方后圆,方明显处于圆之前,那么为了能够使作品的艺术气息更为和谐,其上的陶刻装饰必不能继续走阳刚的路线,快和硬必然是不允许出现的,所以柔和的水,微微的风,依靠而坐的老者就构成了整个画面的主题,既与整体的壶身气韵相连,又不至于喧宾夺主,给人以超出其外的联想,将壶中的画化为整个壶意境中的一部分。

可以看出,当代的紫砂创作者制作传统经典器,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工艺上的重复,实际上也可以表现出带有各自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总体的指导,更多的传统器制作者实际上在重复着传统艺人的老路,在继承传统艺人优点的同时亦在重复着他们的错误,所以仅仅只有少数创作者可以在众多的经典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对于传统艺术的表现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损失。

除此之外,装饰亦是传统造型中凸显个性的重要一环,合理的装饰可以更好的表现出各自作品的艺术形式,衬托出主题,深化内涵,让作品的可看性,可玩性具有更多的持久性。纵观宜兴紫砂造型艺术,它之所以能独领一代风骚,主要原因之一是历代艺人在继承中不断赋予时代感、新颖感,体现出紫砂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渊源关系。传统艺术表现力的关键,便在于理清这种关系,然后以自己的语言重新述说。

猜你喜欢
紫砂装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鲤鱼旗装饰坠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