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书刊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的思考

2018-11-21 19:42吉如标
今日印刷 2018年11期
关键词:精益印刷智能化

吉如标

成就百年老店是每个企业的伟大梦想。然而,通向基业长青的道路不仅是铺设鲜花的康庄大道,更是一条跋涉千滩万险、穿越荆棘丛生的创业筑梦之路。当前,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孕育着时代赋予的机遇。美国加速制造业回归,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实施转型升级,攀登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主要载体。智能制造在我国已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实施印刷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行业发展的规律引导

印刷业属于制造业的范畴,正在面临着传统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环保刚性约束增强等多重压力,印刷企业的利润率持续走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当下,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深深地认识到,智能化能够提升作业效率和有效劳动时间,减少劳动力需求,降低综合成本,是印刷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企业通过智能化建设,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带动实施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已逐渐成为印刷行业的共识。

2.产业发展的政策趋向

在2018年中国印刷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的报告指出:“已有 83%的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制订了智能化相关规划,龙头印刷企业如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已着手实施智能化贺卡生产车间。”聚焦智能化将是国家在“十三五”后期乃至“十四五”期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行业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

3.企业生存的自我选择

印刷企业为了解决业务信息传递不通畅、客户交货时间紧张、有待优化的生产准备、不够连续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的设备、受主观影响的业务流程、品种和数量趋于碎片化的市场、人力资源后续乏力等诸如此类束缚企业发展的问题,因而,“加快发展智能化、建设智能印厂”已得到行业内印刷企业的普遍认同。

就全行业而言,智能化大潮已经席卷而来。表现为印刷业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数字化的普及期、网络化的推广期、智能化的探索示范期,呈现阶梯性共存共长的态势。作为传统书刊印刷企业,在迎接这轮创新升级的大潮之时,是否做出相应的准备,如何将新技术、新手段、新系统、新方式等有效融入企业?从而要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飞跃,推动企业在管理机制、领导方式、生产系统、组织运行等层面的变革创新。在积极探索凤凰盐城印刷有限公司智能化之路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积极主动地从标杆企业的成功案例中吸取经验,更要从遇到失败,受到挫折的企业实施教训中得到启迪。

什么是印刷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集成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的先进制造系统,是集成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多种先进的制造系统和模式的结合体。

“印刷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印刷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印刷制造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印刷业智能化发展是推进印刷智能制造的螺旋上升过程,集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是印刷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

凤凰盐城印刷有限公司智能化工作的基本现状

1.对智能化的认识比较模糊

由于印刷业智能化发展还在起步阶段,处于智能化发展的探索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路径可以借鉴。行业内多数印刷企业对智能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推进路径、关键技术等认识还不清晰。从正在进行印刷智能制造探索企业的现有认知上看,过分注重高端生产装备,视无人车间为智能工厂,将自动化等同于智能化,而忽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在实践中走了弯路。因此,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智能化建设的战略定位,必须要坚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借鉴标杆企业成功的方案,形成“统一谋划、科学决策、多点推进、成熟现行”的智能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智能化的基础条件薄弱

公司作为书刊印刷企业,虽然在生产经营上,积累了一定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但这些管理的层次还处于肤浅的粗放型阶段。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识薄弱、精益生产方式处于初始化阶段。装备方面,近几年经过实施绿色印刷、安全环保、提升专业化能力、两化融合、电子菲林等一系列技术改造,公司虽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能力,但从总体上看层次不高,有的装备无数据信息接口,或者虽有该类接口但无数据收集、储存,开放性不足。软件方面,虽然近几年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上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但从整体上看缺少系统建设规划,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还没有完善的ERP资源计划系统、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有的还存在空白等。印刷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不高,数字化基础相当薄弱。我们不能脱离这个基础条件来实施智能化建设。既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妄自菲薄、错失良机。

3.缺乏智能化的人才支撑

智能化建设是全新的探索和实践,需要大量既精通印刷技术和企业管理,又了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缺乏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人才团队,现有技能型人才培训体系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公司对智能化建设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国家印刷示范企业也同样认为,人才缺乏是阻碍其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印刷智能化建设的外部条件

1.印刷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框架形成

从2018年起,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协调的,涵盖智能设备、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等全流程的智能印刷生产服务的标准,即《印刷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表》等关键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已经启动。

2.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制造持续进步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发展,使印刷生产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智能制造软硬件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一方面具备数据通讯、参数预置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特征的国产印刷装备,另一方面具有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融合等生产管理软件的共性技术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体系正在加速构建成型,为从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夯实了产业基础。

4.智能制造产业模式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柔性化生产、精益化管理,满足定制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提高印刷企业生产、服务模式等创新能力,已初步实现关键性转变。

印刷智能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凤凰盐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智能工厂建设,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总体规划、系统推进,整体提升、夯实基础,积极组织、稳步实施”的原则,谋划和制定公司印刷智能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1.数字信息

使数字化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印刷制造的各个环节,初步实现纵向、横向和端到端的信息互联。

2.管控模式

通过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实现减少人工、节能减排、精益生产,逐步完成印刷生产过程控制模式的转变。

3.自动联线

配置ERP、MES、中央控制室,实现车间作业可视化、生产汇报自动化、订单下达无纸化、数据分析智能化、质量管理追溯化。

4.智能生产

基于数字化印刷工艺设计、智能化生产流程管理与调度、数字化印刷设备、印品质量闭环控制和物料配送为重点的系统集成,实现印刷生产中实时监控、检测和现场信息提取等智能管控,建立数据驱动生产决策、质量管控的智能工厂。

5.智能全流程

在智能工厂基础上,增加智能仓储、设备智能配套、智能物流、智能包装线等配置,逐步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

印刷智能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1.生产的精益化

我们将要建设的印刷智能化,是以软件系统连接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服务,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实施对生产自动化控制、调度自动优化、资源计划管理三位融合的智能制造过程控制。因此建立标准化的生产运行流程,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推进精益生产,加快实现敏捷制造,是实现智能化建设必须夯实的基础工作。标准化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没有标准的管理无从做起。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要围绕公司的主导产品,打造完整的“人机料法环”标准化体系,人-工作流程标准化、机-生产设备标准化、料-物料标准化、法-工艺标准化、环-环境标准化,以完美的细节管理思想,贯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各环节都达到标准,体系才能自动协调运转。无精益化的前提,就无从建设智能化。我们要在全面实施标准化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公司的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就是消除浪费,减少不增值的生产过程,如过量生产、库存、运动、缺陷、等待、运输、未充分的利用资源,这些都是精益生产去浪费的范畴。而精益生产必须从5S(分类、整顿、清洁、标准、保持)开始、实现可视化管理,保持持续改进。在智能化建设上,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印刷企业,他们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精益的力量来自于员工的参与、组织的授权,和企业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在精益生产的指导下,我们要有不断优化完善的思想,还要有不断创新的工作氛围,更要有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

2.装备的数字化

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是印刷智能化的重要基础。从国家层面上看,要在数字化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围绕印刷业智能化建设需求,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提高国产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立具备较高水平的智能化装备研发中心,开展印刷装备运行状态监测、智能管控等技术研发,重点解决印刷装备数字化水平不高、接口开放性不足、通讯能力差、稳定性可靠性低等短板。帮助印刷企业实现印刷生产中的实时监控、在线质量检测、生产信息提取等数字化功能;使印刷装备具有通过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描述、分析、决策和控制的能力,快速生产出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从企业自身层面看,围绕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针对印刷生产工艺流程,开展印刷生产过程数字化和智能管控建设,通过应用ERP等信息系统,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建设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初步融合,实现数据驱动下的印刷加工能力提升和精益生产。根据产品、工艺的特点,积极实施局部的智能化设备引进,创造条件对现有的工序进行自动化、集成化改造。加强与机械臂、AGV、仓储物流设备等智能化通用设备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提高自身技术集成能力,弥补智能化装备配套能力不足的短板。

3.沟通的信息化

加快信息化的普及范围和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实施智能化的保障。要加快谋划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在智能化建设的战略中,布局公司的信息化的项目重点和实施路径、功能定位,打通横向之间、纵向之间、以及端与端的数据联通。从印刷示范企业实施智能化的实践看,首先,书刊印刷企业不同于其他制造业,在建设并符合自身实际ERP系统,并普及实施的基础上,引入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高级计划排产系统(APS)、仓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WMS”)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其次,基于ERP、MES、APS以及数据采集等,实现柔性化生产与拉动式生产,生产过程可监控,生产过程与物料、设备、信息系统、人员连接,提升基于数据的预测、分析、执行能力。第三,基于WMS、数据采集和智能物流线,联通物流系统与搬运工具及生产设备,使物流仓储自动运行并具有自主决策功能,优化库存量。第四,基于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的有效连接,使设备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模式,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第五,基于ERP、PLM、移动客服、自感知,实现产品设计过程的智能化,使产品能够进行信息化识别,能够与信息系统相连,并能基于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和改进,以涵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产品的智能化。

4.传递的网络化

利用网络化传递数据流、信息流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从国家顶层设计看,通过互联网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连接起来,实现企业内、企业间的协同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集成,重塑制造业的价值链,使产品实现网络连接,制造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对印刷企业而言,实现印刷生产过程中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智能互联,衔接生产流程中的“信息孤島”和“物料孤岛”;要加快建设高层次的数字化水平,保障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同时又要基于MES建设印刷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深入推进印刷交易环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推动生产和服务模式的变革。

5.素质的复合化

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国家和行业层面上,要加快制定并不断完善印刷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带动印刷业智能化建设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从企业自身的角度上,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加快形成“三个一批”的人才队伍。一批既擅长印刷企业管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批能够开展智能化印刷技术开发、技术改进、业务指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批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公司未来要加强和院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建设智能印刷实训基地,培养满足智能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8年是我国印刷业全面推进智能化发展的元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传统书刊印刷企业,必须积极顺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增强智能化发展信心,抢抓行业发展新机遇,探索自身特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印刷智能化转型升级工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凤凰盐城印刷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精益印刷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创业从精益开始
把心交给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