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文化的转型之路

2018-11-21 11:08吕亦湘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改革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影响下,市场开始频繁变化。中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各种挑战和问题。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管理思想与我国两千年多年的传统文化碰撞日益激烈,传统企业在经济改革持续深化的压力下面临着文化转型的困惑和瓶颈。事实上,深化改革到了模式创新阶段,文化转型已成为主流趋势。我们如何分析传统文化带给企业发展的影响,如何转变传统企业文化,决定未来中国传统企业的命运。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改革;企业文化转型

一、前言: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

自市场引入互联网元素后,企业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小农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现在的网络经济,市场生态日益成熟;企业组织构架也由扁平式走向网络状,日趋完善。它经历了四种典型的组织形式: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事业部式组织结构、网络式组织结构。其中,直线职能式和事业部式是大部分传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本质上服务于企业,专注于产品升级以求达到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到了网络经济时代,卖方市场已转向买方主导,想要谋求效用最大化,组织形式需要更为灵活的以客户为中心。

不同的组织形态有不同的文化形态,网络经济时代需要有与之相配的新文化形态。显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文化演进的过程,从传统组织迈向新组织的过程,也是文化转型的过程。

二、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

文化是时代文明总结出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调整,与时代相契合的继续存活,相悖的日渐式微。社会发展至今,传统文化或多或少都与时代发展有脱节的部分。习古而不泥古,创新却不离谱。这才是文化转型的不二法门。

未来需要什么文化?至少是与现代时代特征相匹配的文化。回望历史长河,只有儒、法、道、墨的文化称得上完整的思想流派。秦汉时期,中华民族进入了封建时代,传统文化也深深刻上了专制的痕迹,这正是与现代文明相悖的地方。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文化,而是在提醒我们正视文化与时代的差距并及时注入新的元素。

农业社会的文化是用休养生息实现代代相传。与农业社会相匹配的传统文化一般强调群体主义精神,而反对个人自由主义,同时,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唆使人们随大流,扼杀了创新的苗头。对此马克思-韦伯曾大胆提出观点“华夏大地未曾萌发出资本主义精神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在于儒道文化的根深蒂固”。缺乏创新与勇气等人格特征的塑造,间接导致了今日传统文化的断层。

恰恰相反现代社会不仅不能休养生息,还必须分秒必争积极创造。如果人类在时代升级后,仍然用农业时代思维处理网络时代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是倒退。

现代文明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社会结构更加灵活多样化。这加剧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的脱节,给西方文化入侵的可乘之机。如果不积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文化转型,断层现象在未来将会暴露更多的问题。

三、中国企业文化特点

中国企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行的文化形态展现的淋漓尽致,以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主导企业运行,却鼓吹传统文化作为行为准则。尽管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国际化洗礼,现代企业制度成体系者寥寥无几。刨根问底还是文化习惯在作祟,不破不立,若想转型成功还是需要从文化入手。

1.过分自谦后的妄自菲薄

在中国,每个人都活得很辛苦,因为我们一直在看别人如何生活,一直想着如何展示给别人我们的生活。却从未想过自己到底想要怎样的活。可见,我们是以别人为标准的。

2.奴性思维下的权利崇拜

有些人对权力的崇拜可以说是到了极致,有了权,还发愁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么?但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的概念不能被稀释。专注于匹配职责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坏事,但遗憾的是人们只关注权利而不关心职责。就拿官职来说吧,中国习惯避免使用“副”这个词。更多的人要地位权力,却摒弃责任,甚至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广为流行。

3.可怕的中庸之道

大部分人莫名“佛系”,喜欢不偏不倚的综合总结,所以很多决策都是折中版本,一个妥协的选择,人们不会做有原则性的论证,也不会做严谨的辩驳分析。所以我们通常得到的是可接受的报告,而不是可行的报告。

4.是在坐而论道还是纸上谈兵

坐而论道人人都会,但却少有人愿意解决问题。如果让大家讨论问题,会得到无数的观点;但若想在圆桌论坛上得到最优解决方案,却是痴人说梦,白费辛苦。

5.买椟还珠的务虚会议

实质重于形式才能体现真实与公允。往往一个小有成绩的企业会对自己的行业排名夸夸其谈:某某排第一,我们排第二。但如果第一、第二之间的差距非常大。第一是第二的十倍,第二还有意义吗?这样的排名是否具有价值呢。

很多人担心世界500强里中国的企业数量,却忽略关注企业的成长、究竟是看什么样的中国企业跻身500强,仿佛数字越大我国实力越强自我价值越大。关注一些虚无飘渺的数字形式,却忘记了最关键的是由此分析看我们与顶级企业差距。

四、问题改进

1.正确认识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需要正确的理解文化如何影响员工行为,以及他人如何接受和回应这些行为。想要在现有的文化体系下胜出,还需借鉴相对成熟的体系,与企业不断磨合精进,最后总结出成功有效的企业文化。必须在了解企业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盲目转型容易浪大翻船。因此,企业转型的第一步是了解现有文化体系。

2.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一味从环境出发,开发出一些并不适合自己的漂亮的、时尚的价值体系。结果,价值观成了花瓶,人们只记得口号标语,仍然在阳奉阴违的传承旧式的观念,甚至藐视嘲笑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价值观”。因此,与企业发展环境相适应文化体系,才是我们需要的。

3.制定文化转型计划

文化转型应该是积极地,精心策划的战略部署,而不是等问题发生时作为补救措施的一点努力或权宜之计。企业必须预测和考虑现有文化会如何影响业务的其他方面。一旦确定了转型,就需要制定标准的转型计划,以规范改革过程中员工的行为。同时,转型规划务必明确清晰,请展示给员工们公开透明的诚意。管理模式的选择、参与转型的部门、转型的阶段和进度都是保证整个计划的连续完整进行的重要因子。

4.执行文化转型计划

新文化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生力量,但是新生力量成需要持久的文化灌输。仅仅在企业各种场合制作口号,表面功夫无法真正改变企业文化。想要成功过度,必须做出真正的文化努力。

5.适时进行文化监控

文化的回归性和惯性有时会破坏以前的努力,因此必须保持并不断巩固转型后的文化。很多企业有过这样的经历:决定改变并制定了一个全面的转型计划,但很快就发现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原点。企业不进则退。

企业新文化的成功转型需要企业上下调整状态,摒弃旧习。其实传统企业文化的并非一日可以革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时刻提防疲态思维的卷土重来,因此,不断强调新文化的规范性与重要意义举足轻重。文化监控不仅需要成立专门小组时时把控节奏,更需要在企业职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五、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为需要思维指引,一流企业需要优秀文化引导。企业文化向来是业界竞争力的强硬砥柱,经营方式、管理制度、运营模式都根治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中。传统的企业管理者依仗过去成功的资本,不肯放弃习惯了多年的文化理念,必然会被社会淘汰。墨守陈规者接踵倒闭,唯有努力迎合时代精神才能基业长青。

企业文化的成功转转型为我国经济建设锦上添花。从目前企业改革的形势来看,变革之路虽然道阻且长,但只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春花,刘晓英.利用企业文化创建竞争优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7)127-129.

[2]Max Weber.Dieprotestantische Ethik und der Geist des Kapitalismus. [M]. Archives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1904,(9):84-87.

[3]杨晖.利用企业质量文化创建竞争优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5(8):37-40.

[4]杨少杰.组织形態管理进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9.

[5]吴宝磊.加强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04).

[6]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吕亦湘(1998.08- ),女,回族,籍贯:河北省秦皇岛市,学历:本科,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改革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