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的分析

2018-11-21 11:08秦丁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金融行业关联性商业银行

秦丁

摘 要: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市场稳定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进行研究,首先从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力、商业银行体系风险的角度出发,就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进行详细分析,然后从体系架构、市场机制、股权改革监督体制等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策略,从而促进金融行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行业;关联性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商业银行逐渐加大内部的改革力度,对自身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当前商业银行体系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市场化水平较低等,从而使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研究这一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二、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关联性的理论概述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可以运用到以下两个理论原理,一是系统整体性原理,二是系统稳定性原理。就系统整体性原理来看,所有构成系统的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系统的整体运行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就系统稳定性原理来看,所有系统的都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治愈,但是在局部要素风险远远超过系统可承受范围及程度的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以此促进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以上理论原理,可以从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力与商業银行体系风险两方面阐述二者之间的关联。

三、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关联性的具体分析

1.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也逐渐由传统的货币兑换转变为信用货币,但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即对市场的流动性给予保障,并且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传统业务的竞争力和非传统业务的竞争力。就传统业务的竞争力来看,主要指的是对存货利率和贷款的调整,由于存货利率由国家统一调控,因此商业银行扩大收益的途径主要来自于调整贷款。

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对金融系统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既可以使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也会使商业银行的脆弱性和风险性提升,因此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就非传统业务的竞争力来看,主要指的是信息资源、委托代理、承诺贷款、中介服务等,不仅不会对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造成影响,还能够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因此对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2.商业银行体系风险

商业银行的体系风险可以根据来源进行分类,由于风险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特点,因此商业银行的体系风险较为复杂。具体来看,商业银行体系风险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复杂性。商业银行体系庞大,不仅内部结构复杂,而且与体系外的很多主体都具有关联性,一旦发生风险就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由此造成风险来源及类型具有复杂性特征;二是传染性。由于商业银行体系复杂,因此各项业务在开展过程中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旦发生风险就会因为各项业务往来形成传播和感染,最终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三是风险放大化。受到复杂性和传染性的影响,整个金融系统都会因为风险的大范围传播发生动荡,而这种动荡的环境会对商业银行造成恶性循环,并且引发更大的危机。

根据以上特点可知,商业银行体系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分别是直接关联风险传染机制和非关联性风险传染机制。就前者而言,商业银行体系与其他关联机构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作为金融系统的构成要素,商业银行体系风险的发生无疑会引发整个市场的动荡,例如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紧缺现象时,一般会对同业拆借、对外贷款等业务进行缩减,而这些业务的缩减会造成关联机构也出现流动性紧缺,从而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发生这一情况;就后者而言,虽然其他结构与商业银行体系不存在直接关联,但是会因为间接途径受到影响,例如部分储户在得知商业银行风险后会引发大规模的取款行为,而受到信息传染性影响,这一恐慌会从商业银行弥漫到其他金融机构,由此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震荡。

四、完善商业银行体系,保障金融稳定性的有效对策

1.切实优化商业银行的体系架构

要完善商业银行体系、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体系架构进行切实优化。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对商业银行的主体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制定完善的行业竞争机制,主要对当前商业银行运行效率低、管理质量差等现象进行改善。由于国有银行长期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因此逐渐衍生出权责不清、产权不明、管理松散、政企混淆等问题,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制约商业银行的发展,同时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必须加大对中小型银行的扶持发展力度,以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及推出机制、完善的市场管理体制确保民营银行的灵活发展,从而倒逼商业银行完善自身体系,取得长足进步。

其二,对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对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改革。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一般采用纵向联系方式,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较大,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导致各项决策的落实情况无法得到有效反馈,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横向联系为主,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商业银行体系中管理层数多、业务模式僵化、职责分担不明等问题,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使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沟通联系更加紧密,能够根据市场变动及时调整各项决策,保障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

2.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市场机制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推动金融市场化发展,为此各个金融主体都应该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资格,并且在合理规则的规范下良性竞争、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市场机制,例如对当前的准入管制进行分层次放松,适当的增加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自由,同時加大对法人及注册资本的监管力度,保障竞争资本能够得到顺利引进。另外,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风险控制系统,充分发挥银监会的外部监管作用,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预警机制建设,保障各项信息得到顺畅流通,以此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安全。

3.加大商业银行股权改革的力度

商业银行股权改革能够有效提高经营效率、扩大经济效益。在股票市场中,商业银行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保障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股权改革的力度,紧跟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潮流,对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对国有控股的比重进行适当调整,利用国有股回购、转让、配售等方式,促进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另外,还可以对优化股权结构,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法人股东主体模式进行适当借鉴,着重对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并切实提高非法人股在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利用增发新股、配股等方式,对私人性质的股权比例进行调整,例如将新股及配股作为员工激励机制的一部分,鼓励员工持股,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以此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五、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关联性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受到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切实优化商业银行的体系架构、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市场机制、加大商业银行股权改革的力度、有效完善商业银行监督管理体制。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这一课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艳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王京京.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陈阳.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测评[D].中国海洋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金融行业关联性商业银行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浅谈智能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意识自治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