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之旅 去保山昌宁寻一壶好茶

2018-11-21 01:44局部
云南画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原乡茶树茶园

局部

寻访中国最优质的昌宁红荼,这是很多人旅行昌宁的动机之一。昌宁人称千年荼乡,除了红荼产品之外,古树荼、绿茶也比比皆是。据说,荼树在这块大地上,最老的已经吐故纳新了1000多年,有年头的老荼树多达14000多亩,全境各类荼园更多达24万亩。换句话说,昌宁可谓荼的原乡。在荼的原乡,要先到哪里看荼呢?

雨后,空气温润透凉,我们在前往天堂山的路上,一路驱车在山道盘旋,得昌宁朋友指引,转到一个叫做沿江的村落。车停稳之后,顺着台阶向上,开始还觉得这里与曾走过的荼山似曾相识,并没太多感觉,直到上得坡上,才发现这里田间地头,全是清一色的高大古茶树,有些荼树居然几人合围,可想而知历经了多少年代的云淡风轻。当地朋友介绍道,这些古树,全部是人工栽培型荼树,荼本身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植物,如此高大的植株只说明了一个事实:要讲到云南栽培型荼树的源头,昌宁是绕不开的一片区域。

荼树丛中,有屋舍俨然,青瓦粉墙,映衬着碧綠枝叶,果然是古风依然。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昌宁并非独此一处。昌宁海拔从接近三千米到数百米,地形立体,高低落差极大,这样的地形使季风在此停留,形成丰沛降水,诸多山区云雾缭绕,空气温和湿润。海拔1400米至2300米之间,堪称茶树生长的黄金地带。整个昌宁县树龄较长、面积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错落分布在田园镇石佛山、漭水镇黄家寨、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破石头、苟街乡阿干粱子、大田坝獅子塘山、漭水镇沿江村、羊圏坡等地。如此多的古茶树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我曾经为了拍摄古荼树,在西双版纳勐海、易武等地茶山中周旋过多次,见过的古荼树不在少数,原以为云南古荼资源多集中于该地,至于其他地区,就算有古荼群落,恐怕也是稀稀落落,却想不到这次在昌宁,竟然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古荼园,真是意外的发现。

翁堵乡有另外一处荼园,从昌宁县城到翁堵,不过半小时车程,大雨中,远山迷蒙,目光所及,无不处处苍翠碧绿。与漭水荼园不同,翁堵荼园是整齐划一的台地生态茶园,这里的场景简直就是一幅巨大中国水墨画的一部分:雨后,远处高大的群山开始缠绕着飘带般的白云,白云生处,茶树嫩芽挂着透凉水珠,越发翠绿可人。采荼女们,三三两两,正在忙碌。片尖飞舞处,清香溢出。时值午后,大雨骤然停歇,远处的雷声尚在隆隆作响,茶园上空却迎来了久违的灿烂阳光。立刻,那些身着艳丽服饰的采茶姑娘,脸上就被笼罩上了淡淡的光辉,而此时,不容多想,浓雾又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

在县城一家茶坊中,几杯红茶入口,闲聊中得知,昌宁尼诺山也是产好茶之处。尼诺荼芽肥柔嫩、芳香性好、天然回甜、经久耐泡。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的尼诺荼,品质上乘,被人们称为“滇绿珍品”,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荼香氤氲中,我们只能想象一下,若在尼诺茶的生产地——尼诺山,品味纯正的生态荼,或在万顷荼海中倾听采茶调,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匆匆之旅,虽遗憾没有走遍昌宁所有古荼树村落,但真正领略到了昌宁种荼的历史悠久,为昌宁“千年茶乡”之名感到震撼。也真正了解了昌宁最传统的荼文化历史、荼俗。对昌宁的感情言不由衷,只盼望下一次再与昌宁相约,寻一壶好茶带回家。

猜你喜欢
原乡茶树茶园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原乡组诗
原乡诗二首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乡仇
茶园观色
故乡的古茶树
茶的箴言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