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对东北三省外贸促进对策分析

2018-11-22 03:51李亚军邹晓兰郑红星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满洲里东北地区班列

李亚军,邹晓兰,郑红星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1 东北地区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分析

1.1 现状

目前,我国有西、中、东3条中欧班列运行线,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东北地区、内蒙古满洲里出境[1]。东北三省的中欧班列属于我国东部中欧班列,近年来发展迅速,经满洲里口岸去往欧洲的班列主要有中欧班列(大连)、中欧班列(营口)、中欧班列(沈阳)、中欧班列(长春)、中欧班列(哈尔滨)[2]。

(1)中欧班列(大连)是大连—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通道,全长约10 868 km,以大连港为依托,向南连日韩,向北发展经满洲里、俄罗斯至欧洲的过境班列,建设欧亚海铁联运物流通道,打造东北地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心。已开通“大连—卡卢加”三星班列,“大连—莫斯科”汽车班列,“大连—明斯克”中白班列,“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大连”木材班列等中欧线路。2017年大连中欧班列完成3.5万标箱,同比增幅达94%,其中回程箱量增长高达284%。

(2)中欧班列(营口)是营口—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通道,全长约10 681 km,以营口港为依托,建设以辽鲁陆海货滚甩挂运输模式为主的海运物流通道。营口港与盘锦港紧密相连,盘锦港货物通过营口港进入这一通道。自2008年建立第一列营口港至俄罗斯集装箱班列以来,又先后开通至白俄罗斯、波兰、斯洛伐克等国的12条中欧班列线路。2017年,营口港中欧班列集装箱运输量累计完成5.6万标箱,同比增幅32.8%,占满洲里口岸比例为30.8%。

(3)中欧班列(沈阳)线路于2015年开通,是沈阳—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通道,全长约10 472 km。

(4)中欧班列(长春)于2015年开通,是长春—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通道,全长约9 800 km。2016年长春开通至俄罗斯的冷链班列,全长7 000 km;2017年开通至巴塞罗那,途经6国18个中心站。长春中欧班列2017年完成集装箱2.6万标箱,承运进出口货值达9.91亿美元。

(5)中欧班列(哈尔滨)是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通道,全长约9 820 km。哈尔滨中欧班列自2015年6月起运行,2017年共开行461列,完成集装箱运量3.09万标箱,进出口货值达到8.04亿美元,进口关税上缴2.67亿美元。哈俄班列于2016年2月运行,全程7 556 km,运行16 d。2017年,哈俄线路开行281列,完成集装箱运量1.9万标箱,进出口货值2.59亿美元。

1.2 中欧班列作用

1.2.1 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根据国际经验,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运输成本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东北地区中欧班列的开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东北地区的进出口商品在更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东北地区的进出口物资经海运到欧洲需要40 d左右,而中欧班列经满洲里到达欧洲主要国家地区的运行时间在15 d左右,与海运相比运输时间缩短了70%以上[3]。与公路相比每吨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与空运相比运抵时间略有短板,但运输的货量和价格比较空运则具有明显优势。

运输距离的缩短、运输时间的减少,使得生产者生产过程更加可控,显著的时间成本优势将转变为经营者的生产优势和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节约商家的存货成本,生产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产品的销售信息,实现更加精准的组织生产、购买原料、储存半成品和最终商品等计划,保持生产流程中的存货量最大限度地和市场需求一致,减少由于市场信息不及时或者缺失而产生的产品积压,降低存货成本。另一方面缩短了商家的资金占用成本,商品在15 d左右的时间里到达欧洲市场,商品占用的资金比海运方式提前25 d左右实现变现,从而提前获得商品价值利润回报[4],商品减少了资金的占用,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资金周转率。

1.2.2 扩大国际市场范围

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运输半径的大小是影响市场区位选择和市场范围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中欧班列的开展有效地缩短了东北地区对外贸易运输半径,对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市场选择和范围产生极大影响。之前的外贸市场范围主要是日韩,以及通过海上运输到达的西欧国家。现在通过东北地区中欧班列,与欧洲主要经济区直接形成贸易关系,并且更好地沟通了与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5-6]。起于东北地区经满洲里口岸到达欧洲的集装箱班列,依次经过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远至荷兰,该5国为直接贸易对象;通过该5国依次接壤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比利时、拉脱维亚、立陶宛、丹麦、英国12国,为间接贸易对象。2015年随着东北地区中欧班列的开通,直接贸易对象的辐射面积为1 801.7万km2,人口2.9亿人,经济总量5.98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43万亿美元;间接贸易对象的辐射面积457.7万km2,人口2.49亿人,经济总量7.69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65万亿美元。贸易空间和潜在水平得到极大的扩展。

1.2.3 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在中欧班列没有大规模开通之前,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开放窗口主要集中在辽宁沿海[7],辽宁承担了东北地区85%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进出。相对于东北其他地区,辽宁沿海地区占据了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大量的劳动力、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此集聚。通过产业要素集聚形成了规模优势,发挥了区域增长带动作用,但从整个东北地区来看,区域发展不均衡性显著,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扩大[8],沿海地区过度的要素集聚也加剧了环境资源承载压力,不利于东北三省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振兴。

随着东北地区到欧洲集装箱班列的开通,东北地区获得了南北2个方向的开发窗口。从国际段来看,东北地区与中欧班列沿线的北欧、东欧、中亚国家有了更多的合作和贸易机会。从国内段来看,在中欧班列沿线的主要发班场站,凭借显著的低成本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集聚,有利于带动沿线市县的开发和开放,给予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及东部参与国际社会分工的更多机会。从沿海地区来看,资源的均衡分布将极大地缓解环境资源压力,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东北地区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平衡增长,加速整体区域的融合发展。

2 东北地区中欧班列对外贸发展促进对策

2.1 中欧班列与东北地区外贸发展关系

中欧班列的开通,增加了区域对外运输能力的供给,降低了区域物质对外流通的成本,体现为服务价格的降低,服务价格的降低将刺激需求的增长。如果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数量能够出现正方向的同步增长,则产生正反馈循环,即运输货量的增长,将进一步产生生产经营者利润,利润将吸引投资,投资会为中欧班列的服务和供给带来新一轮的增长,此时,运输供给增长产生正反馈过程[9]。反之,如果东北地区国际贸易数量在服务价格下降的刺激下,没有出现同步增长,即不增长或者增长不足,则出现负反馈循环,即低迷的货量使得经营者难以产生足够的利润,减少投资,从而降低中欧班列的服务和供给。供给的减少引发服务价格上升,进一步抑制对外贸易需求的增长,则形成了负向反馈过程。中欧班列开通与东北地区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中欧班列开通与东北地区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Fig.1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Railway Expres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ast

2.2 中欧班列对外贸发展促进对策

中欧班列运输发展对地区外向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在敦促外贸增长的循环过程中,适时地采用措施,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高外贸出口量是重要环节。

(1)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一是搭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平台。构建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有组织地针对班列途经及辐射到的国家开展经贸洽谈会和合作交流会,办好大型展会。二是加速发展跨境电商。东北地区市场主体中国有比重较高,民营较少,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活跃度。跨境电商的发展将吸纳更多的民营市场主体进入国际贸易领域,鼓励企业建设海外仓储及国际营销网络,拓宽国际市场销售渠道。三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积极稳妥推进东北地区优势产业产能输出,努力实现由装备制造业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产品、标准、服务输出转变,加快产业链条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2)提升出口竞争优势。一是稳定支柱产业,提高高端商品出口份额。突出国际市场有需求增长空间和东北地区有竞争优势的重点行业,推动高附加值的东北制造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提高东北地区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的价值增值能力。二是扩大新兴产业,拓展出口商品新领域。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推进与国外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核电装备、复合材料、船舶制造等领域的研发合作。三是构造跨境产业链,实现国际贸易外部拉动。支持企业延伸跨境产业链,建设境外大宗商品产业基地和中外产业配套的合作基地,推动与国外在电力、现代农业、境外木材加工等领域合作。

(3)打造沿线产业带。一是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集聚。依托东北地区中欧班列陆海联运大通道,吸引境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形成以通道沿线园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带。二是带动周边区域响应通道需求,发挥产业扩散效应。增强外围区域与通道区域的信息、交通互联,增大东北地区经济进入国际市场的宽度和深度,加强区域均衡发展。三是促进三省区借助通道跨界融合。目前,辽宁省拥有国家自贸区发展政策和向南开放前沿优势,黑龙江、吉林处于对北开放的前沿,拥有长春长隆、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以及对俄贸易发展基础优势,在中欧班列通道的贯穿下,东北三省可通过政策融合、产业融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4)畅通联运网络。一是加强场站和通道设施建设[10],进一步完善连接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的铁路集装箱场站建设,形成覆盖全区的场站体系。融合中欧班列(大连)、中欧班列(长春)、中欧班列(哈尔滨) 3条国际班列通道,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构建承南启北,连接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深化与东部沿海港口联运对接。持续推动东北地区中欧班列南向延伸扩大辐射区域,加大大连港、营口港南向与东部沿海港口的联运对接,强化大连港与日本、韩国联运对接,提升海铁联运比例。三是完善通关及进出口服务体系。深化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搭建政府服务企业走出去的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法律、政策和市场信息。

3 结束语

东北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成为中国通往俄罗斯和欧洲各国重要枢纽口岸的区位优势,又具有欧亚大陆桥东端点的战略位置。中欧班列的开通将有效地拓展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宽度和深度,全面完善“一带一路”的建设。东北地区应充分里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凭借向北路桥连接欧洲,向南港口连接日韩的优势,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培育多元贸易主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打造班列沿线产业带、畅通海陆联运网络,实现以班列带动贸易扩张,以贸易扩张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东北地区振兴的目标。

猜你喜欢
满洲里东北地区班列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的火车头中欧班列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