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分班”在路上

2018-11-22 01:35宋亮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9期
关键词:入学班级家长

宋亮

近年来,部分学校为了强调教育均衡,将老校区和新校区以不同年级划分班级。但是,同一年级中,不同班级区分不同的进度。因此,一些家长则试图用择班代替择校。教育部门对此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问题:择班代替择校

每到新学年入学时,很多家长为给孩子找个好班,办法五花八门,导致一些学校负责人“关机应对”。

每逢8月底这几天,对于家中有新生入学的孩子,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许多家长几乎都在做同一样事情——给孩子找个好班。要经验丰富的老师、要语文老师是班主任的……家长眼中的“好班”,基本上衡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老师好,另一个是生源好。有些择班家长对好教师的认定还有附加标准:有的喜欢有活力的年轻老师,有的喜欢经验丰富的老师,有的又紧盯着教师子女所在的班级。还有的家长,了解到现在学校里代课和借调的教师多,尤其是小学阶段,这部分老师有些缺乏归属感,教学的精力投入可能会打折扣,于是希望孩子的教师不能是代课的或者是借调的。

还有些家长经过综合比较,总结出择校择班的基本规律。小学择校就看房子的位置。初中择特长班,除了学习成绩比较好外,还要两门以上的特长,比如报名考钢琴的,钢琴占70分、声乐占30分;还有就是找关系也是可以择班。真有特长的,可以说是稳进好班。这是因为,教育部门规定学校不能设“重点班”,但是允许学校招收特长班。于是,一些学校就以特长班的名义,设立重点班。以北京为例,北京二中分校在招生时,会把管乐团特招过来的学生放到一个班里,由骨干教师带,说是为了提升教学效率,让特长生挤出时间来练习管乐。这种操作,得到政策的许可。不少学校就以音乐、美术等特长的名义,变相开设“重点班”。

一些学校还开设有“隐形”的非公开重点班,很多家长一直没搞明白要怎么样才能进到这个班。来自北京东城区的小学家长韩女士自认为找到了诀窍:韩女士在孩子入学时,填写自己的学历为硕士,职业是教师。然后她发现,孩子所在的一班,家长大都是医生、军队上校、工程师、教师、记者等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士。作为参照,她户籍地的一位邻居,职业是吃低保,孩子进的是八班,许多学生的家长是低学历、无职业者。

用拼才艺、拼父母的方法择班,是择校时代终结后出现的新现象。教育部门对此有些无奈,原则上并不认同。择班现象,对于学校的正常秩序,也造成了损害。为此,一些学校推行走班制、分层教学,防范择班现象。但更多学校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法。防范择班成为这些学校的难题。

铜陵与吉林经验

安徽省铜陵市用阳光分班的方法,实现教育均衡,杜绝了择班现象。在铜陵的中小學里,校长没有招生权,班主任在分班时也没有发言权。家长到教育局设置的报名点报名,按照划片原则将学生分到各校。学校将学生们按照性别和入学学业水平进行“S排序”分班,同时师资按照强弱、老中青、男女等均衡搭配固定。然后,在社会参与的公开环境下,由学生或家长代表现场抽签,决定学生与班级及任课老师的组合。

铜陵十中校长孟祥友经常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名校校长交流,说起阳光分班,“他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这也是问题逼出来的”。阳光分班实现了起点的公平,给教师、学生、校长同时“松绑”。铜陵市田家炳小学教导主任胡国安说:“生源均衡分配,成绩直接彰显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名师要证明自己,普通老师以前没有压力,现在没有借口,也在拼。每年学科竞赛,以往一等奖往往都是来自‘重点班,现在均衡了,期末考试的成绩差距也变小。阳光分班激发了更多老师的积极性。”

2017年8月11日,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八中学隆重召开2017级学生阳光分班现场会。近200位家长和学生以及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学校成立阳光分班领导小组及纪检监察等相关人员。会上公布学校年度招生计划、新生人数、教师安排情况,说明阳光分班方案及操作流程。随后,在现场所有人员的共同监督下,首先以抽签的方式产生了家长代表,通过计算机分班软件对全体新生进行了随机编班。在这个过程当中,由家长代表下达第一、第二、第三次分班指令,产生了3个分班结果。由家长代表以随机抽取标有“1”“2”“3”标号的乒乓球的方式,确定了最终的分班结果。随机编排的整个过程以及最终分班的情况在会场前方投影仪上全部显示出来。

最后,工作人员现场打印出各班级学生名单,由家长代表逐一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于当日在学校公示栏上进行公示。整个分班过程全程录像,接受社会各界检查和监督。吉林省的阳光分班始自2013年。当年秋季学期开始起,吉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新生实施阳光分班方案。阳光分班工作采取学校具体负责,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督负责。分班现场由家长代表及行风监督员,对全体新生进行随机编班,把分班名册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最后确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不得提前招生或变相举行入学笔试

《徐州市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指出:“新生入学编班程序必须公正合理,公开透明,保证平行班之间的学额数量、教师配备、教学条件公平均衡,严禁以重点班、快慢班等各种名义违规分班。”《意见》同时指出,“所有公、民办初中学校不得提前招生,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入学笔试,坚持随机分班,严禁以重点班、快慢班等各种名义违规分班。”按照文件的说法,要坚持随机分班,不能以重点班、快慢班等各种名义违规分班。

对于如何分班的问题,江苏省徐州市多所小学校是电脑随机分班,老师再抽签决定。现实中,经验丰富一些的老师,所带的班组人数会比其他班多几名。而初中、高中阶段的分班,官方的说法是:会根据分数成绩、综合素质、男女比例等因素综合考虑。分班问题令学校负责人非常“头疼”。有的学校负责人只得在暑期更换手机号,不是亲戚,基本上找不到。

我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都曾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择班”现象屡禁不止,“重点班”由明转暗、花样翻新。

小学入学取消了考试,但是依然会有面试。班主任是入学面试的主角。面试中,优秀的班主任会挑选身体协调、相貌好、对答如流的小孩进入自己的班级。当然,很多学校的班主任是在分班后确定的——但是每位教师对于自己在学校的位置,自己会带哪个班,难道心里就真的没点数吗?

擇班大战已经引发家长焦虑,提高了全社会的教育成本。有不少家长明确呼吁教育部门像禁止择校一样禁止择班。这些家长认为:“普通班的孩子本来成绩就一般,再得不到老师的更多照顾,学生之间的差距岂不是变得更大?”

有专家指出,“重点班”的设置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使得学生很早就分化为不同的群体,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不利。何况,教育一定要一视同仁,而不能唯分数论,否则,孩子的基本人格还没建立起来,自主性也被摧毁了。像这样参与和制造“择校”“择班”的漩涡,是严重背离教育本质。

专家建言:惩治违规,强化公信力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师魏洁帆表示: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什(Marsh)和帕克尔(Parker)在1984年首先提出的“大鱼小池塘”效应,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变化与其所选的参照系相关。对于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来说,进入平均能力高的学校或班级,相对于进入平均能力低的学校或班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将会降低,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且学业的自我概念和学习成绩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学业自我概念的降低可能会引起学生成绩的下降。家长们本能地意识到这一点,但又认识不清晰,于是才有了择班现象。魏洁帆实际访谈了有择班经历的学生,得出结论:“大鱼小池塘”效应会通过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学生造成影响。学生倾向于向有竞争力的同伴学习,会有意识地学习或者模仿他人的做法,企图完成某些目标。同时,当处于平均能力较高的环境中,学生学术方面和同伴比较方面的自我概念均会降低,所以重点班反而有可能浪费资源。魏洁帆认为,学校应创造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包括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资源调配制度,建立教师互助结对小组,重点班教师资源配备,重点关注重点学科。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原主任诸平直言,我国家长只在意教育对自己是否公平,并不考虑对其他人是否公平,才会争相择班。在她眼中,择班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孟母择邻”就是典型的择校和择班行为。诸平建议学校将每个班配备的师资公开透明给所有家长。每个班的师资必须均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比例相当,保证教育质量均衡。同时,实行年级组统一备课,备同样的难点、考点。让家长知道,无论在不在实验班,孩子接受的教育是相同的。

“择班现象反映出教育资源质量差别较大的问题,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校际,也体现在学校内部。”教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教育资源质量上的差别在短期内不易消除,反而会愈演愈烈,甚至会导致腐败的滋生。必须引起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视,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服务意识,才能缓解家校关系的紧张。从学校管理者来说,应该进一步加强班级建设,调动所有人员促进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比如,给班主任配备副手来协助班级管理,使学校工作做得更到位;或者让高年级学生到低年级做助理,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湖南省社科院副巡视员方向新教授认为:择班的背后是家长担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如何缓解家长们“择班热”的焦虑心态?一是要坚定不移实施教育部门的政策,严禁开设中小学重点班,保证分班的公平。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惩治违规学校,加强社会公信力,将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要从源头根治问题,防止学校私下以各种名目建设重点班。平均分配师生资源,加强自身管理,才能让教育公平惠民,家长们内心再怎么渴望“分班”也无漏洞可抓,再怎么想找关系也无路可循,焦急的“择班心理”也就不攻自破。

猜你喜欢
入学班级家长
班级“无课日”
入学通知书
家长错了
五行真经
入学面试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入学第一天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