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鲜食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2018-11-23 06:49田耀加黄亮华王秋燕陈红弟
种子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锈病鲜食抗性

田耀加,黄亮华,张 晶,王秋燕,陈红弟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特用玉米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8)

鲜食玉米作为蔬果兼用的甜玉米和糯玉米,深受大众喜爱,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广东是我国鲜食玉米的主要产区,甜玉米生产占全国50%以上。其中广州地处亚热带,兼备着广东鲜食玉米生产与全国鲜食玉米贸易的双重功能。近年来,锈病在我国多地发生为害,尤其是南方锈病的流行性暴发,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前期调查发现,广州花都、增城等一些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南方锈病呈暴发为害趋势,直接影响鲜食玉米的生产与安全供应。因此,准确了解本地锈病发生为害特点,并以此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对于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南方锈病为害现状

玉米锈病为气流性传播的病害,在我国主要有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两种。前者在南北方玉米产区分布较为普遍,北方较南方相对严重。但普通锈病危害性较弱,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不作为主要病害加以防治。后者在我国较迟被发现,但其具有暴发性及快速蔓延性,对玉米生产危害大。南方锈病最初在台湾、海南等地发生为害,后逐渐向西北扩散。

近年来,南方锈病在我国多个玉米产区发生,并上升为主要病害。相关调查表明,广西、云南、广东、浙江、湖北、河南、河北等地均陆续遭遇南方锈病为害,轻者减产 10%~30%,重者可达 80%以上甚至绝产[1~5]。2014 年,湖北武汉大规模暴发南方锈病为害,据10月上旬普查,秋玉米发病一般减产60%~70%,严重地块绝收。在武汉蔡甸区,超过220hm2的夏播鲜食玉米遭受南方锈病为害,造成减产20%以上,其中31.8hm2地块基本绝收[6,7]。2011年,河南省漯河市不同程度发生南方锈病,发病较轻的田块病株率达5%~25%,发病较重地块达50%以上[8]。

2 广州鲜食玉米锈病发生特点

广州鲜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近1.67万hm2,增城、花都等北部山区是主要产区,也是南方锈病高发区。自2012年以来,鲜食玉米产区每年都遭受锈病暴发性为害,对鲜食玉米生产为害严重,直接影响产量及商品外观性状。

调查发现,除冬季休耕期外,锈病可在鲜食玉米生长期间持续发病,如图1所示。春植玉米锈病为害较小,4月份可见有病斑零星出现,6月下旬开始大发生,对迟播玉米影响大。至7月中下旬,大部分玉米处于或已过授粉期,锈病发病严重度高,病情级别达5级以上。秋植玉米锈病持续暴发为害,平均严重度达50%以上,10月份以后为害最重。对于留种的玉米地,12月份以后锈病发病率近100%,病情级别7~9级,病斑布满整个玉米植株,往往造成植株提前枯萎。

图1 南方锈病发生动态

结合病害发病特性及病原孢子形态特点,判断锈病类型为南方型锈病。锈病发生为害周期如图2所示,受害玉米叶片两面最初散生或聚生淡黄色小斑点,后斑点不断增加并逐渐扩展形成黄褐或褐色隆起斑。之后病斑扩大并形成大的坏死斑。病斑发展连片,不断破裂并散出黄褐色锈粉。叶片或植株均可被反复侵染,条件合适时病害发展后期在叶片上全部布满锈粉,致使整个叶片坏死干枯。在鲜食玉米灌浆期,锈病可扩散至整个玉米植株,在茎秆甚至果穗苞叶上形成坏死斑。

图2 南方锈病为害过程

南方锈病多自植株中部叶片开始感病,并逐渐向下向上发展。部分玉米生产基地自鲜食玉米苗期即开始感病,并随着玉米生长病情严重度的不断升高,病害不断蔓延扩散。抽雄至散粉期是南方锈病侵染为害的高峰期,病情发展快,在植株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植株之间传播蔓延迅速。

3 鲜食玉米南方锈病综合防治措施

南方锈病现已成为鲜食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应结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与栽培习惯,根据锈病发生为害特点,制定防治方案,坚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基本原则包括发挥品种抗病性、避开发病高峰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田间菌源、辅以化学药剂控制等。

3.1 选种抗性品种

发挥植物自身的抗性可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选种抗病鲜食玉米品种是南方锈病防治最直接经济的方法。然而,当前推广生产的鲜食玉米尚缺乏抗性品种,在新选育的品种(组合)中,对南方锈病具有抗性水平的比例也是极低。目前,市场上少数南方锈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如美玉糯16号糯玉米等,可在锈病高发区作为栽培品种加以推广。

3.2 调节播种时间

适当调节播种期,使玉米灌浆期避开锈病为害高峰期。根据南方锈病发病特点,早造6月与晚造10月以后最适宜南方锈病发生为害。在实际生产中,早造选择2月底至3月初播种,可在南方锈病发病高峰前采收,免遭病害影响。播种期如果遇低温天气,有条件的可进行控温育苗或覆膜种植。晚造宜在7月至8月初播种,7月应选择耐热品种,8月应选择中早熟品种。

3.3 实行轮作与间作

单一品种的连年种植是南方锈病暴发为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变耕作制度,尽量减少长期连作,合理安排轮作与间作,可有效降低田间病原密度。如玉米与甘蓝以2∶4带型间作种植,可减轻玉米锈病传播为害[9]。

3.4 控制种植密度

南方地区较高的温、湿度气候条件,是南方锈病暴发的有利因素。应合理密植,科学改善田间小气候,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而不利于锈病发病的环境条件。紧凑型鲜食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不宜超过3500株/667m2,叶片宽大披散的品种约3000株/667m2左右,从而更好地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率,降低湿度。

3.5 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中耕松土,防止土壤过分板结,有助于植株吸收养分,生长壮旺,提高自身抗性;避免大水漫灌,雨天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不利于锈病传播为害;重视清洁田园,玉米感病初期摘除发病中心植株病叶,并带离种植区,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茎叶残株,减少田间菌源。

3.6 合理施用肥料

肥料施用与锈病为害也有一定的关系,施肥应有助于提高植株抗性。偏施或重施氮肥,锈病发生更严重[10]。施肥原则应把握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玉米生长前期避免偏施氮肥,中后期适量增施磷肥和钾肥。

3.7 科学药剂防治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南方锈病一旦发生,便很快形成大面积蔓延扩散,把握正确用药时期是对其有效控制的关键。结合田间栽培管理,定时开展田间调查,发现有南方锈病为害,及时去除发病中心区植株病叶,并开始进行药剂防治。重点把握拔节末期或抽雄前期用药处理,视情况连续用药2~3次,每隔7d喷1次。在南方锈病常发重发区域,可选择在拔节前先进行1次施药处理,用以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预防锈病发生。

田间喷药应尽量使药液淋透植株中下部叶片,选择晴天9:00AM前或4:00PM后使用,用药后24h如遇下雨应在雨后及时补药。生产上常用的药剂包括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等。一些较新的药剂如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环唑等,也具有很好的药效。

猜你喜欢
锈病鲜食抗性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不忘初心,回归经典!养虾至暗时刻,海茂坚定高抗苗,携抗性更强“普利茂”回来了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东台市2020年小麦锈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