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规模与组织设计:一种权变理论

2018-11-23 06: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21期
关键词:权变官僚不确定性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1)

组织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成为一个稳定和公认的学术领域。组织权变理论始于Lawrence,Paul and Jay Lorsch(1967)和Thompson(1967)各自的研究,经后人的努力,组织权变理论成为最有影响的组织理论,提出了大量理论观点和相应的经验支持。遗憾的是,该理论至今都还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理论框架(Donaldson,2001)。本章试图通过梳理组织权变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努力构建一个该理论的初步框架。本讲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提出组织权变理论的一个研究框架;然后,综合相关研究,确定或然性因素的选择;接着,就不同的或然性因素,分析与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最后,展望组织权变理论的未来发展。

一、组织权变理论的一个研究框架

组织权变理论是科学研究中权变方法在组织研究中的一个应用,而权变方法可以简单表述为:一个变量(X)对另一个变量(Y)的影响取决于第三个变量(W)。因此,组织权变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表述为:组织特征(本文主要涉及组织结构)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取决于组织特征与或然性因素的匹配程度。

到目前为止,在组织权变理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观点,如:Pugh,Hickson,Hinings and Turner(1968)和Blau,Peter and Richard Schoenherr(1971)研究了规模和环境复杂性对结构的影响;Galbraith(1973,1977)讨论了任务复杂性、信息处理和结构复杂性三者之间的关系;Pfeffer,Jeffrey and Salancik(1978)研究了组织间的权力-依赖关系;后来,Meyer,Alan,Anne Tsui and C.Hinings(1993)发展了一个权变理论的“构造”版本,即组织的适应不是由单个变量而是由多个条件共同驱动的,这些条件导致了在组织结构上的复杂回应;近期,Donaldson(2001)总结了这方面的理论进展和经验证据。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不同权变理论中存在三个共同因素:首先,他们都承认或然性因素与组织结构变量之间存在联系(不管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其次,他们认为或然性因素的变化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或然性因素与结构的匹配程度影响绩效。上述三个共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结构针对或然性变量的调整

二、或然性因素与组织特征

在组织结构权变理论中,存在两个主要或然性因素:任务和规模,其中任务或然性因素包括任务的不确定性和任务的相互依赖性。同时,存在两种有关组织特征的权变理论:有机理论和官僚制理论。任务的不确定性是有机理论中的主要或然性因素,任务的相互依赖性是一个次要因素;而规模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或然性因素,任务的相互依赖性是一个次要因素。

(一)或然性因素

在组织结构权变理论的大量文献中,存在各种不同的或然性因素概括,如:Gresov(1990)的任务不确定性,Woodward(1965)的技术因素、Hage and Aiken(1967a)的创新行为、Child(1975)的环境变化、Burns and Stalker(1961)的技术变化、Blau(1970)的规模影响、Miles and Snow(1978)的进攻性和防御性策略、Rumelt(1974)的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策略、以及Thompson(1967)的任务依赖性。本文将这些或然性因素可以概括为两类:任务和规模。其中任务或然性因素包括任务的不确定性和任务的相互依赖性,而前者主要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后者主要包括战略与技术。

组织结构中的或然性因素,有些是组织内的,有些是组织外的。如:任务依赖性、规模都是组织内的或然性因素,环境的不确定性是组织外的,而任务不确定性既是组织内的或然性因素,也是组织外的或然性因素。组织外的或然性因素,通过影响组织内的或然性因素,进而影响组织结构。

(二)组织特征:有机或官僚制

有机理论和官僚制理论是两种有关组织特征的权变理论。有机理论考察了组织结构的基本维度,从机械结构到有机结构,构成了连续集(Burns and Stalker,1961)。机械结构指的是高集中化、高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结构;有机结构指的是低集中化、低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结构,组织结构因其集权和规范化程度和水平的不同而不同(Hage,1965)。

尽管有机理论研究很成功,还是受到官僚制理论的挑战。官僚制理论认为,结构的规范化不是伴随着集权化①、而是伴随着分权化出现的。官僚制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考察组织结构,即:官僚化程度。官僚化程度低的组织,通常都是结构比较简单,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低,集中化却很高。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集中化程度也还是很高。

图2 有机和官僚制理论下的组织结构

三、任务、规模与两种组织理论

Burns & Stalker(1961)、Hage(1965)、Lawrence & Lorsch(1967),Perrow(1967)、Thompson(1967)等学者都认为组织结构的变化部分取决于组织所面临的任务的不确定性,而任务不确定性又与环境、技术有关。但是,并非所有的组织结构理论都将任务不确定性和组织结构相联系。如,Thompson讨论的就是组织的任务之间的联系,即任务相互依赖性。和Thompson相似,在Lawrence & Lorsch的理论中,也强调相互适应可以带来合作的高效率。因此,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将影响组织结构。有机结构理论认为,机械组织结构适合于环境不确定性较低的情形,而有机组织结构适合于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形。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学者(Perrow,1967;Thompson,1967,Woodward,1958)之间有不同的观点,但大致上还是从技术所导致的不确定性角度考虑组织结构的适应问题。在Chandler(1962)的书中,就具体分析了战略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职能型结构(U型)与非多元化企业相匹配,与多元化企业不相匹配,后者与分部型结构(也称事业部型结构,M型)相匹配。尽管有机理论研究很成功,还是受到官僚制理论的挑战。官僚制理论认为,结构的规范化不是伴随着集权化、而是伴随着分权化出现的。官僚制理论中的主要或然性因素不是任务,而是规模。规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一种权变因素,其逻辑是:(1)规模大时,结构化强导致绩效好;(2)规模小时,结构化弱导致绩效好。官僚制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包括三种相互关联的部分:官僚结构(专业化-规范化、分权)、结构差异性和事业部化(divisionalization)。大部分学者是把官僚制理论与有机理论分开讨论的。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试图将两种理论综合起来讨论。在或然性因素上,有些学者想把两大或然性因素融入到一个中去,即任务或规模(Ashley,1985;Gerwin,1981)。在两种结构理论中,是否也存在融合的努力呢?Donaldson(2001)给出了一种可能,在行政管理层面,规模是一种更重要的或然性因素,官僚制理论更有说服力;在工作流程层面,任务不确定性是一种更重要的或然性因素,有机理论更有说服力。

【注释】

①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规范化程度在提高,分工更为细化,所以表现出分权化。但是,随着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来临,外部环境变化很快,通过降低规范化程度,赋予基层工作人员更多的相机处置权(分权),来提高组织效率。

猜你喜欢
权变官僚不确定性
“权变”:《孟子》的道德选择辨析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近30年中国情境下权变理论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
中国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历史与现实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基于分时权变视角的合伙治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