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8-11-25 18:14宋友林陈
运动精品 2018年9期
关键词:甘孜州民俗旅游

宋友林陈 波



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宋友林1陈 波2

(1.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甘孜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文章结合甘孜州地理、自然环境资源、民俗体育的特点,分析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因地制宜地构建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形成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为打造具有甘孜州民族特点区域旅游夯实基础。

民俗体育;体验;融合发展

甘孜州旅游资源丰富,是甘孜州地方经济的主要收入,也是甘孜州支柱产业之一。民俗体育是民俗地区人们世代的传承和发展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民间体育活动。它跟甘孜州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本地方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缩影,带给当地人们健康体魄、凝聚成民族精神、锻炼成独特的民族气魄。甘孜州民俗体育资源是促进甘孜州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样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大众的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同时也存在个性问题。

1 甘孜州民俗体育发展现状

甘孜州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必将促进甘孜州各行各业的发展。同理,甘孜州民俗体育也将接着甘孜州经济发展这一契机,与旅游产业等融合发展必将推动甘孜州民俗体育跨越式发展。甘孜州民俗体育包括甘孜州赛马、赛牦牛、举石、抱石头、投石头(乌尔朵)、骑马射箭、骑马射击、跑马拾哈达、押加(大象拔河)、碧秀、响箭、古朵、藏式围棋、藏式摔跤等。还有具有吸引力的歌舞形式的体育活动,其中巴塘弦子、甘孜踢踏、色达面具舞(藏戏)、丹巴嘉绒锅庄、真达锅庄、嘛呢锅庄等。甘孜州的旅游业的现状看,体育旅游,尤其是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发挥民俗体育旅游的娱乐身心价值、健身价值、参与体育价值等方面明显滞后。

1.1 甘孜州民俗体育对节庆依耐性较强

甘孜州节庆较多,构成甘孜州的节日特色,并且地域性较强、收到地理、自然环境、气候等影响。甘孜州大部分地方生产、生活条件艰辛,甘孜州人们在劳动之余,节庆日子开展各类文化、歌舞、表演、体育比赛活动,成为甘孜州一大特色。甘孜州先有打造开发村寨旅游等形式的营销模式,并由此而形成的甘孜州区域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孜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但甘孜区域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已有的区域旅游形式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特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甘孜州民俗体育对节庆依耐性主要表在在时间,大部分民俗体育项目在节庆时节才有,人们要了解或是观看比赛必须要依耐其节庆。甘孜州比赛有特色的巴塘赛马节,人们在节庆的日子举办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方式表达对山神的敬畏、丰收的庆祝、生活平安的祈祷、亲人的思念。

1.2 甘孜州民俗体育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甘孜州气候主要属青藏高原气候,随高差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姿态,其特点是气温低、冬季长、降水少,日照足。年均气温相差达17摄氏度以上。甘孜州冬季时间较长,长时间大雪封山,给交通带来不便,影响着交通、旅游、农牧业等,为旅游爱好者的出行带来不便,对美景望而却步。

老话说得好,“动物都要为过冬贮备食物、洞穴和体脂”。甘孜州有些地方海拔较高,冬季大雪封山、不利于劳作,人们在家休养生息。在此期间节庆活动较少,这些是甘孜州民俗体育发展制约因素。甘孜州节庆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农历6月到10月,民俗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7、8月份。另一方面正是这些稀缺民俗活动,才能吸引民俗旅游爱好者,是甘孜州旅游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加上甘孜州高原奇景、巍峨雪山、广袤草原等吸引人们流连忘返。但因气候原因、交通、地理条件限制,高原气候、温差较大、高原反应等因素影响人们体验旅游的步伐。

1.3 甘孜州民俗活动开展时间短

甘孜州是一个节庆是为了祈求平安、庆祝丰收、去凶辟邪等,甘孜州藏族居多,藏族人们最纯朴的想法是“生前不杀生,死后能上天堂”。甘孜州民俗体育开展是时间在节庆,甘孜州17个县,各个县在相对集中时间举办节庆活动。节庆文化方面更是种类繁多,州、县、乡、村均有自己的节日。如康定的“四月八转山会”“情歌节”,巴塘的“央勒节”、炉霍的“望果节”、理塘的“赛马节”等等。研究显示,甘孜州大部分节庆活动的时间持续在3-7天,集中在夏季。这与甘孜州地理、自然环境相关,在夏季是丰收的季节、人们通过歌舞来表达对山神、大自然的馈赠的感谢,并由此演变的各种庆祝活动。甘孜州民俗体育借各类民俗活动得以展示其魅力,在各类活动中发挥着娱乐欣赏价值。

1.4 甘孜州民俗体育受到现代体育项目冲击

调查显示,甘孜州地处民族地区,人们世代生活、生产、祭祀、节庆等活动传承、发展而成民俗体育受到现代体育项目篮球、武术项目如太极、健身操、乒乓球等项目的冲击,甘孜州对现代体育项目的发展优先于甘孜州民俗体育。甘孜州作为民族地区填补现代体育项目在民族地区的空白,而忽略了该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甘孜州民俗体育有着被现代体育项目“同化”的预兆。

甘孜州地处四川省东部,地理、自然环境独特。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便宜、现代体育项目引进民族地区、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各个阶层竞技体育得到推广和提高。传统体育文化是构成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甘孜州民俗体育活动从继承和发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需要相关部门作出更大的努力。

2 甘孜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1 依靠地理、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

甘孜州是情歌故乡、甘孜州地理优势:草原、冰川、雪山、天然温泉。甘孜州地理、自然特点明显,民族特色优势明显,是多个民族聚居地,吸引众多的旅游爱好者。但是仅用自然风光、美景来吸引旅游者将流入旅游业发展通病,“没有去后悔一辈子,去了一辈子后悔”的现象,落入俗套。同时仅仅依靠地理、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并将会带来一些列的发展弊端。包括何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气候、交通、管理模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2.2 甘孜州民俗旅游产业发展弊端

甘孜州地处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禀赋高,藏历年活动、康定情歌国际文化旅游节等等旅游文化资源吸引着游客。但甘孜州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开发层次较低、以观光旅游为主体、产品形式雷同、对民族文化内涵挖掘和体现不够等大多旅游资源开发的共性特征。

2.2.1观光游形式单一,以参观为主

游客对甘孜州寺庙建筑、村寨居民建筑和民俗文化等方面走马观花地欣赏某处风景,满足旅游者的眼欲,即满足视觉刺激的旅游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但这种给游客产生的视觉体验的旅游形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忘。人们游览后谈起该地方的旅游感受时的映像不会太深,停留在“到此一游”的状态。

2.2.2文化内涵的开发不足

甘孜州由汉族、藏族、彝族、回族等多个民族聚居,形成了多种民族文化汇合的文化背景。甘孜旅游对民族文化主要采取呈现的方式,包括从民族服装、建筑、日常生活、劳动、手工制品等等,对游客开放的形式以参观为主,也是从视觉刺激满足旅游爱好者的好奇心,游客举着手机、照相机拍照留恋,完成“到此一游”目的。

文化内涵是一各群体在时代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甘孜州是多种民族文化的汇合,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对甘孜州旅游、民族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有利于甘孜州民族文化内涵的开发对区域旅游的打造。但人造的民俗村寨旅游形式会明显地暴露出文化底蕴的不足,表现出对甘孜州文化内涵开发不足,没有形成独具特色区域旅游。

2.2.3民俗旅游开发存在弊端

甘孜州民俗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向游人展现、传播必须有载体,存在基地、有场所闲置或利用不足等。这些与一些旅游景点是共性问题,不利于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建立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竞争不再是仅仅立足于旅游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低层次竞争,而是在旅游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和高层次竞争.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区域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过程[1]。民俗旅游已成为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一个亮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当今的旅游时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代很多人休闲娱乐追求乐、新、险、健康等体验,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提供契机。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把双刃剑,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样要使该地区的旅游发展受到限制。

区域旅游的定义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该地区的旅游产业进行整理、分类、挖掘内涵,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甘孜州有着自己旅游资源,民俗资源、民俗体育资源,在当今旅游产业有着较大的比重。甘孜州民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着前进,形成具有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有利于甘孜州民俗与旅游产业发展。

3.1 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甘孜州民俗体育是旅游产业的一部分,两者相互渗透才能取得长远发展。甘孜州民俗体育包括马上运动、器械运动、节庆体育、健身舞蹈等方面运动,同时甘孜州除了远近闻名的海螺沟、跑马山、塔公草原、稻城亚丁、村寨旅游、羌寨旅游等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更有许多与民俗相关联的体育活动,甘孜州的民俗包括康定情歌节、塔公赛马会、墨尔多山庙会、嘉绒藏族风情节等几大类,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一些游客希望在度假中得到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但是很少采取行动。甘孜州民俗体育需要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以取得突破性发展,暨甘孜州民俗体育通过旅游产业获得更多的发展途径,建立甘孜州民俗风情旅游主题旅游,旅游产业也通过民俗体育来丰富内容,发挥体育的体验价值,取得长远发展。

3.2 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构建

体验是在满足游客眼欲的同时,通过建立体育场所,参与甘孜州民俗体育,使游客身心得到刺激、达到放松、娱乐身心等目的,对甘孜州民俗体育能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促进其发展。

甘孜州旅游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如何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甘孜州区域旅游,逐步建立甘孜州乡村特色旅游。甘孜州民俗体育在这一大好背景下,建立具有甘孜州特色的甘孜州体验场所,将促进甘孜州区域经济和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

3.2.1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的理念

甘孜州民俗体育具有新、奇、特的特点,在民族地区构建体育旅游体育场所,需要好的策划团队,具有一流的设计理念,根据甘孜州民俗体育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安全、具有娱乐欣赏价值、娱乐身心的价值的体育旅游场所。

随着人们对旅游的爱好,人们对旅游的期望值不会仅仅停留在满足眼欲。眼耳鼻舌身意的满足,才能达到体验的最高峰。甘孜州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需要构建游客体验平台,如互动、加入体验等模式,让甘孜州体育旅游资源能发挥其价值。如建立甘孜州滑雪场地、马上运动场地、温泉游泳和水上运动的开发、甘孜州乌尔朵、押加(大象拔河)、甘孜州锅庄舞、弦子等具有甘孜州特色民俗体育旅游场所。

3.2.2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方案

现在国家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甘孜州可以借此时机,大力促进甘孜州经济发展。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结合甘孜州农、牧区特点,打造具有甘孜州特色的乡村旅游。

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应从顶层设计,探求具有甘孜州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体验场所,规划方案的制定应该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甘孜州地理、自然环境,结合甘孜州民族特色,建立具有甘孜州民俗体育旅游体验场所。

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方案科学处理环保和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的关系。“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过度的开发、利用地理自然环境资源,导致环境破坏,使甘孜州旅游产业发展受助都将得不到长远发展。

3.2.3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管理模式

甘孜州区域旅游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以村寨旅游管理模式为例,管理理念是以甘孜州各个村寨旅游的特色,从旅游业的角度进行整理、规划,形成具有甘孜州特色的村寨旅游,从村寨开发模式、管理模式(包括管理机构、管理方式、应急备案等)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修建、管理、营销。

甘孜州举办各类体育活动赛事宣传、利用新媒体互联网+进行销售、利用电视、视频、网站、微博、微信、QQ等传播媒介对甘孜州民俗体育旅游进行宣传和销售。逐步形成具有甘孜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品牌,进而形成品牌效应。

3.3 甘孜州民俗体育场所风险及规避

甘孜州民俗体育场所存在的风险包括高原反应,缺氧而带来身体不适;专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如马上运动的民俗体育项目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游客在对马的体验仅仅停留在骑在马背上照相;交通特点导致的一系列的安全隐患。甘孜州滑雪场,场地设计、滑雪装备管理、安全保障。甘孜州体验场所应该场所规划方案、管理过程中对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方案和措施。

3.3.1体验场所做好风险预案

体验产生设计就应该包括风险预案,预案应该包括自然、气候、体验场所的设备器材管理、体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等方面制定应急预案。如在体验者在体验前、体验过程中和体验后都应该制定提示语等方式对可以出现的风险进行提示和预警。

3.3.2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准备

在高原上参加各类体验活动应该以安全为主,体验的目的是增加旅游的乐趣,发挥甘孜州民俗体育的体验价值,提高此次旅游的意义。甘孜州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形成了奇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旅游爱好者。同样这种旅游资源是把双刃剑,高海拔、缺氧、上路崎岖等造成的高原反应、晕车等身体反应,让旅游爱好者望而却步。面对这一现象,需要旅游爱好者在之前做好心理、物质等准备。包括旅游前做一些旅游攻略,对可以发生的风险做好预防。

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应该沉着应对。触到高原上会出现身体不适,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应该调整心态,等身体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后可以做一些徒步参观等活动,可以促进身体适应环境。注意保暖,多用高碳水化合物,避免酒精和服用镇静催眠药物,上山前可服用地塞米松等药物。

3.3.3 提高认识,做好体验场所风险规避

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喜爱会让人克服一切困难。甘孜州民俗体育体验场所应该以保障游客安全为主,设置安全提示,身体不适应高原气候的游客不宜参加强度较大体验。对于愿意参加体验的游客,应按照要求做好准备活动,严格遵循体验规则,听从体验场所工作人员安排。对在体验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应该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

[1]刘旺.甘孜州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89-92.

[2] 池玉雪.川西藏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初探——以甘孜州康定县三道桥村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10(4).

[3]王辉.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31(4):59-63.

[4]张冰松.藏区民俗体育文化探索——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大理学院学报[J].2011,10(4):75-78.

[5]周涌.现代信息技术对民俗体育文化保护和推广作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42-46.

[6]王朝辉.产业融合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的路径与策略[J].旅游学刊, 2011,37(6):6-7.

On the Integration of Folk Sports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Ganzi Prefecture

SONG Youlin, etal.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Sichuan, China)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甘孜州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宋友林(1982—),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陈波(198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藏族传统体育和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甘孜州民俗旅游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漫画民俗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