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岭教授荨麻疹临证经验总结

2018-11-25 12:57宋玮贾方方张衡孔巧巧余倩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荨麻疹

宋玮 贾方方 张衡 孔巧巧 余倩颖

摘要: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复杂,变化多端。陈明岭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荨麻疹总结为风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阴虚内热证、血虚寒凝证、营卫失调证五类,分别治以祛风除湿、健脾祛湿、滋阴清热、温通血脉、调和营卫,疗效甚佳。

关键词:荨麻疹;辨证论治;陈明岭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9-0003-03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荨麻疹病因复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突然出现,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皮肤黏膜[1]。西医学采用西药、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有一定作用但副作用较大且容易复发。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改善患者全身症状,并且通过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能有效防止疾病复发。陈明岭教授是成都中医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擅长于中医药防治皮肤病。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荨麻疹的经验总结如下。

1 分析病因,辨证施治

1.1 风湿热蕴肤证 本病中医称为“瘾疹”,俗称“风疹块”,患者素体卫表不固,风湿热袭表而发。陈明岭教授认为“风邪”是本病发病的主要条件,风为百病之长,无处不到,机体阴阳失衡,营卫失调,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发;再结合四川地区气候潮湿,风湿热夹杂,郁于肌腠表里,则起风瘙瘾疹。症见:风团色红,灼热剧烈,遇热加重,得冷则减,夏季多发,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方用简化消风散加减,方药如下:忍冬藤30 g,连翘15 g,牡丹皮15 g,射干10 g,龙骨30 g,紫荆皮20 g,生地15 g,黄精30 g,黄芪30 g。

1.2 脾虚湿蕴证 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则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则发病。荨麻疹亦如此。吾师认为,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冰冷之品,易于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有诸内必形诸外”,发为肌表则为荨麻疹。症见:风团苍白,剧痒,伴有乏力,腹胀,便溏,厌食。治以健脾除湿,益卫固表,方用异功散合简化泻心汤加减,方药如下:太子参15 g,茯苓20 g,麸炒白术15 g,生甘草6 g,陈皮15 g,法半夏10 g,炮姜5 g,酒黄芩15 g,黄连9 g,南沙参30 g。

1.3 阴虚内热证 慢性荨麻疹,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则易损伤阴液,可转化为阴虚内热证。陈教授认为治疗荨麻疹不能一味的清热,亦应该固护阴液,采用滋阴清热之法。正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言:“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2]”。若不滋阴,阴液越虚,虚热越旺,荨麻疹发作越发频繁。症见:风团色红赤,自觉灼热而痒,多发作于午后或夜间,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兼以止痒,方用二至丸合过敏煎加减,方药如下:五味子10 g,乌梅10 g,防风10 g,银柴胡10 g,女贞子30 g,墨旱莲10 g。

1.4 血虛寒凝证 《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言:“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3]”。素体虚寒,血虚而复感风寒,发为瘾疹,吾师则以《伤寒论》“当归四逆汤”为主方治之,加生姜大枣又合为“桂枝汤”之义,诸药合用,寒散络通,瘾疹自消。症见:风团色白,剧痒,可泛发全身,遇寒加重,得暖则减,畏寒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治以温经散寒,养血止痒,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方药如下:当归10 g,桂枝10 g,生白芍10 g,细辛3 g,小通草10 g,大枣10 g,生姜10 g,生甘草6 g。

1.5 营卫失调证 《灵枢·刺节真邪》言:“博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4]”。皮肤是肌肤之藩篱,统摄营卫,卫行脉外、营行脉中,营卫与气血密切相关,而荨麻疹发于皮肤腠理之浅表,乃因邪气与卫气相传于皮肤之间而发为瘙痒,卫气不能安行于阴、营卫运行失常而影响睡眠,故常采用营卫气血辨证治疗[5]。症见:风团淡红,发作迅速,时隐时现,瘙痒明显,皮肤划痕症阳性,舌红苔薄黄,脉数。治以调和营卫,兼以止痒,方用葛根汤合柴芍龙牡汤加减,方药如下:桂枝10 g,白芍20 g,干姜10 g,大枣10 g,甘草6 g,葛根20 g,麻黄10 g,柴胡10 g,龙骨30 g,牡蛎30 g。

2 用药经验

2.1 重视祛邪与扶正 尽管荨麻疹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正气不足,脏腑功能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关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疗之法重在扶正祛邪。吾师善用异功散固本驱邪,配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风湿热邪为痤疮发病的重要机理,故常选徐长卿、白鲜皮、青蒿、紫荆皮、防风等祛邪,较多寒凉的药物易伤正气,故祛邪与扶正相结合。

2.2 重视虫类药物的运用 本病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虫药走窜之力甚著,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对此陈教授常取虫药走窜之性入络搜邪;再者虫类药物活血化瘀之力强,取其化瘀止痒之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辨证基础上选用乌梢蛇、僵蚕、蝉蜕、地龙、全蝎等入络搜邪,常取得植物类药物不可及的效果。

2.3 多种方法止痒 荨麻疹瘙痒剧烈,吾师善用多种方法止痒。忍冬藤、防风、白蒺藜祛风止痒而不伤阴,又能疏通皮肤腠理;风邪稽留日久化毒入络,故用全蝎、蜈蚣搜风通络活血止痒;生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止痒,酸枣仁养心安神止痒;五味子、乌梅酸甘止痒;黄精、黄芪补虚止痒。

2.4 重视中药药浴的运用 皮肤病的发生是人体脏腑病患的外在表现,陈教授认为药浴既是使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直达脏腑以发挥治疗作用。吾师善用苦参汤(苦参30 g,生黄柏20 g,马齿苋30 g,地肤子30 g,白鲜皮30 g,蛇床子30 g,薄荷10 g,冰片5 g,生大黄20 g,白芷15 g)药浴止痒,疗效甚佳。

3 重视调护

3.1 生活调护 尽量找出发病诱因;注意随气温变

化增减衣物,如因冷热刺激而诱发者,不宜过分回避,相反宜尽量逐步慢慢延长时间,以求适应;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避免冷水浴,冬季注意保暖;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身体凉爽,避免出汗;注意卫生,避免昆虫叮咬。

3.2 饮食调护 忌食辛辣刺激海鲜等发物,饮食清淡营养。吾师重视药食并用,药膳养生,在正确鉴定自己体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更好的治未病,强化肌肤,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3.3 精神心理调护 “恬淡虚无,病安从来”,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使气机调畅,血脉流畅,正气充沛,有助于疾病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

[2]张灿玾.黄帝内经素问语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37.

[3]柳长华.诸病源候论[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5.

[4]陈忠仁.灵枢经直译[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36.

[5]周冬梅.王莒生[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77.

(收稿日期:2018-05-30)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荨麻疹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
恼人的荨麻疹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