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应推进基于网络关联性的“黟县盆地”整体保护

2018-11-26 02:34杨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历史村镇中心主任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年9期
关键词:黟县宏村廊道

杨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历史村镇中心主任

本刊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高级城市规划师杨开主任,他负责了众多皖南区域的规划编制,并长期研究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国家层面重大课题。他从专业视角,以黟县村落保护为样本,对未来我国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思路与建议。

黟县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所在地,其拥有皖南地区规模宏大,田园生态环境完整,文化遗产集中的盆地区域。中规院在编制黟县名城保护规划时曾做过一个分析:在270平方公里的黟县盆地范围内,集中了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历史性村落多达29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0多项。这里文化资源高度集中。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遗产密集区,盆地内遗产具有内在关联性和系统网络化的特征,这种“整体性”价值在今天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非常难得,未来应逐步推进基于网络关联性的文化聚落的保护。所以,针对这么大范围、数量这么多的遗产密集区如何整体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远任务,不能当作一般性的或者短期任务来对待。这里需要注重几点:

首先是“保山水,控生态。”山水大环境本身就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一些提法说是“遗产背景”,但放到宏村、黟县而言就太弱化了。因为皖南区域的这种山水文化太突出了,建成环境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如果山水破坏了,村落的价值品质将大打折扣。所以首先要加强保护山水格局环境,严禁开挖等破坏行为。二是要文化脉络的挖掘。村落周边的山水历史悠久,比村落还老,比如宏村、西递村前的水口,古水道、古树融为一体了,价值很高。要从更高的高度来认识山水价值,真正落实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

二是“串廊道,优功能。”宏村现在是全球知名景点,所以游客络绎不绝。前面提到了盆地范围内保存了大量优质的古村落资源,能和宏村媲美的至少还有七八处,中国名村就还有五处,但为什么其他的不知名,游客少?一个原因是开发晚,起步晚,配套相对不足;另一个原因是核心,就是“同质化”。文化资源趋同,特色雷同,展示手段相同,必然导致文化旅游展示的结构性单一。所以,县里必须要有个突破,就是“关联性”地保护与展示,这需要在规划、设计、营造、运营、管理各层面协调互动,共同推进。我重点提一些规划上的策略:一是要通过文化廊道串联各个古村落,强化文化内相关性和外部交通联络性,通过历史演变分析与要素识别等方式,将具有功能关联与历史联络的遗产资源串联起来, 结合黟县特色文化背景,划定包括以徽商交流为主线的徽商历史文化廊道,以生态田园空间串联传统村落资源为主线的乡村田园文化廊道,以及水系与相关历史遗存共同构筑的水系文化廊道等。这样廊道所串联的资源就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保护与展示方式上就会有所侧重,并且彰显特色。同时廊道也是文化展示的一个很好途径。黟县现在已经开展了诸如田园骑行、摄影、滑翔伞等依托文化廊道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落展示利用的内涵与特色。

同时,还要注重村落本身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提质建设,优化功能,保持村庄长久的内生活力。

三是“盆地一体化保护发展”。盆地内要提出适应性的保护控制措施,根据盆地文化遗产与城乡功能结构,突出 “关联整合,互补协作”的盆地保护发展总体策略。未来应分别对遗产保护、交通组织、风貌控制以及展示利用提出细化的控制要求。制定村落分类保护发展导则,引导村庄未来的保护与展示利用,并指导下一步村庄规划的编制,提出各类型村落未来展示利用中适宜引导和应加以规避的建设项目。

猜你喜欢
黟县宏村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安徽省黄山市:油菜花开景如画
宏村画卷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腊八豆腐”香飘黟县
浅谈黟县蚕桑产业再发展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