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特发性儿童性早熟治疗中的作用

2018-11-26 01:32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特发性社交护理人员

戴 静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 合肥 230022)

特发性儿童性早熟指的是男孩在9岁以前、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性成熟的特征,男孩的睾丸发育增大、女孩的乳房发育并加速生长,同时其骨龄增加,并开始具有生殖能力[1],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发病率在0.6%左右[2],能够导致患儿身材矮小,并对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儿相应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3]。本研究重点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特发性儿童性早熟患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84例特发性儿童性早熟患儿,符合特发性儿童性早熟的诊断标准,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6.7±1.3)岁;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7.1±1.1)岁。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对比。

1.2 心理干预方法

1.2.1 人际关系的改善

特发性儿童性早熟患儿当发现与周围伙伴有所不同时,即会出现自卑心理,并因此抑郁、恐惧和出现社交退缩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且耐心的与患儿进行沟通,使患儿能够认识到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帮助患儿克服负性心理。

1.2.2 家长的态度调整

特发性儿童性早熟患儿家长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能够对疾病具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知;护理人员可以向患儿家长例举治疗成功案例,使其能够增强治疗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告知患儿家长与患儿进行交流时,首先应该注意保持亲切的态度,使患儿能够真正的愿意进行倾听和交流;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向患儿表达自己对患儿的关心和爱,使患儿的自信心能够得到增强;家长应该采用患儿能够理解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避免患儿不能理解家长所表达的情感,家长也可以适度的与患儿交流发生生理变化后的心得,使患儿的被认同感和安全感得到增加。

1.2.3 患儿的生理护理

发生特发性儿童性早熟的患儿在心理方面尚未成熟,一般来说,患儿对“性”能够具有相对模糊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患儿家长应该增加对患儿的关心,并给予患儿适时和适当的性教育,对于已经月经来潮的患儿,应该指导其注意经期的生理卫生。

1.3 观察项目及标准

对两组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进行对比。

艾氏儿童行为量表主要对儿童的外显行为进行反映,其中包括“抑郁、社交退缩、体诉、分裂样强迫、多动、性问题、违纪、攻击性、残忍”9个方面,每个方面“无”记作0分,“偶尔可见”记作1分,“较为常见”记作2分。向全部患儿家长发放量表进行现场调查,收回率100.00%,有效率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达,并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在“抑郁、社交退缩、攻击、多动、违纪”5个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表1 两组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对比 ( ±s,分)

表1 两组艾氏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对比 ( ±s,分)

项目 实验组(n=42) 对照组(n=4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抑郁 10.6±2.3 4.8±1.3 10.3±2.2 7.2±1.7社交退缩 10.7±2.4 5.1±1.2 11.3±2.4 7.5±1.6体诉 10.9±2.2 6.0±1.6 11.4±2.3 8.9±1.8分裂样强迫 13.8±2.6 5.4±1.3 13.2±2.7 8.3±1.6多动 0.7±0.4 0.5±0.2 0.6±0.4 0.5±0.3性问题 0.6±0.4 0.5±0.3 0.7±0.5 0.5±0.2违纪 0.5±0.3 0.4±0.2 0.4±0.2 0.4±0.1攻击性 2.3±0.5 1.8±0.2 2.2±0.4 1.9±0.3残忍 4.7±1.3 1.6±0.6 4.8±1.2 3.3±1.1

3 讨 论

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逐渐的转变,特发性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出现上升。对特发性儿童性早熟进行治疗,主要目的是对患儿的第二性征的发育进行缓解和控制,帮助患儿恢复与年龄相符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并改善发育至成年时的最终身高。

因为患儿发生了特发性儿童性早熟,导致发育提前,年龄特征被身体发育的提前所打乱,加上第二性征的改变,患儿在心理上会出现负性的变化,例如自卑、抑郁、恐惧等;同时,患儿性成熟的提前,能够引发患儿对于异性的好奇心及欲望,但是这些欲望又必须被压制,所以患儿易出现压抑的情绪;并且,有部分患儿因为身体外观上与同龄儿童不同,所以羞于与伙伴进行交流和接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最终导致患儿出现了社交退缩的情况。当前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患儿的心理干预,并且,以上几种情况,都能够对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不利于患儿日后的成长,所以给予患儿相应的心理干预,对患儿的身体恢复及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后,两组在“抑郁、社交退缩、攻击、多动、违纪”5个方面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

综上,给予特发性儿童性早熟患儿心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心理方面的负性情绪逐渐减轻,有利于患儿生理及心理的成长发育。

猜你喜欢
特发性社交护理人员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特发性腹痛一例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