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18-11-26 03:08蒋国军史国振
大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外科呼吸肌呼气

徐 伟 蒋国军 史国振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宜兴 214200)

开胸手术是胸心外科中众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修补等。尽管在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开胸手术后的并发症仍然相当大,主要与患者的心肺储备有关[1]。近年来研究人员证实了肺功能锻炼的作用。包括可用的心肺运动试验(CPET),包括峰值氧消耗量(VO2peak)的测量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率的原因与呼吸功能有关[2]。具有术前良好肺功能的患者相比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存在更低并发症的风险[3]。为改善患者预后,本院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胸外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在术前给予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各40 例。实验组中男性24例,平均年龄(55.3±5.7)岁,女性16例,平均年龄(55.1±5.6)岁;进行肺部切除18例,瓣膜修补术15例,其他7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平均年龄(55.6±6.3)岁,女性 15 例,平均年龄(55.0±5.2)岁,进行肺部切除16例,瓣膜修补术20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进行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均签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功能严重障碍;严重精神疾病;昏迷而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死亡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术前2周开始接受呼吸肌锻炼,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1)腹式呼吸训练:嘱患者经口快速呼吸并尽量将肺中的气体呼出体外,然后再经口改鼻呼吸,当患者感觉不能再吸气时屏住呼吸2~3 s,然后在用最大力气用口在吐出去。在这里让患者注意的是为了将肺中的气体尽最大的能力呼出去,呼气时用力收缩腹肌。呼气流速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适度。而且应当做到深吸缓呼,将吸呼比例控制在1∶2,全程保持胸部较小的活动度,锻炼5~10 min/次,根据身体状况2~3次/d。(2)缩唇呼吸训练: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距口唇15~20 cm处同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3)呼吸操:患者取站立位,两手自然下垂站立,随着呼、吸动作进行耸肩、提肩动作,完毕后两手交叉放在胸前后吸气,在呼气的时候头向后仰,双手压迫胸部协助呼气,吸气的同时头部回原位。通过心率,血压和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连续监测运动训练强度和安全性。

表1 两组患者在肺功能方面的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血氧饱和度、时间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血氧饱和度、时间肺活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与结论

进行胸心外科手术的患者本身呼吸功能即存在缺陷,在胸部手术后由于疼痛及麻醉作用呼吸更加受限。有报道显示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由于呼吸肌障碍更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5]。心率失常也是胸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开胸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牵拉心脏大血管及神经,可以引起反射性神经张力增加,同时在胸部手术中胸腔内的压力变为正压,使得回心血量增加,增加心脏的负担,而且肺通气/血流比值大于或小于0.8会反射性引起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引起心率失常[6]。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两组的肺呼吸功能差异不大,但在采用呼吸锻炼之后实验组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这种呼吸模式的改变有2个主要优点。首先,死腔与潮气量的比率下降,导致有效肺泡通气增加,而使得通气血流比值正常,降低心率失常的并发症。其次,通过术前锻炼患者的呼吸肌可以。这也表明呼吸肌疲劳导致快速、浅浅的呼吸模式延迟,因此,功能锻炼能力,评估呼吸肌肉训练效果的有用结果、运动能力的改善可以部分地通过改善呼吸肌功能来解释。并且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使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并发症[7]。

在运动训练期间给予通气受限患者更多的舒适度,以允许更高的训练强度。由于患者每次呼吸最大潮气量的增加,这进一步有助于减少呼吸肌呼吸频率。我们采取的是在间歇训练期间,向患者提供小规模的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运动时间短和肺通气动力学缓慢中,即使施加的工作负荷很高,乳酸也不会升高到高水平。间歇训练具有与耐力训练相当的效果,并导致呼吸肌缩力增强。重要的是,患者在该训练方案期间报告的症状较少,并且观察到较少的意外停止[8]。

综上所述,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力。

猜你喜欢
心外科呼吸肌呼气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健脾益肺汤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的疗效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补金汤配合呼吸肌锻炼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肺气虚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