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中断脐时间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2018-11-26 03:08张晓莉
大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娩出脐带黄疸

张晓莉

(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桐乡 314500)

近年来,让分娩回归自然成为主流趋势,而胎儿娩出后,断脐时机的选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既往的做法为胎儿娩出后10 s内结扎脐带并剪断,即所谓的早断脐;而在脐带搏动自行停止后再结扎脐带并剪断为晚断脐[1-2]。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晚断脐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次数和体质量指数以及分娩前血红蛋白和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肝功能不全等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均无胎儿窘迫。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挤压口腔及鼻内羊水,5~10 s内断脐;晚断脐组在新生儿娩出后,清理呼吸道,用无菌巾擦干保暖,侧放于母亲两腿间略低于胎盘位置,注意保暖,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

1.3 观察指标

产妇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新生儿血红蛋白,新生儿黄疸及峰值情况。产妇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取术前及术后24 h孕妇外周血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新生儿血红蛋白为新生儿出生后24 h的外周血测定水平。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每天由一名护士在固定时间测定新生儿黄疸指数,用南京产黄疸测定仪测定新生儿额部黄疸水平。每天一次,至出生后7 d,记录黄疸指数,以最高1次胆红素值作为新生儿胆红素峰值[3]。

1.4 统计学分析

表1 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及新生儿胆红素比较(x±s)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晚断脐组出生24 h后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断脐组的新生儿胆红素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晚断脐组产妇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晚断脐组出生24小时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新生儿贫血及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与结论

一般认为早断脐能节省时间、早期识别胎盘剥离、减少产后出血,近年来有人提倡晚断脐,认为可改善胎盘胎儿循环灌注。晚断脐使胎儿灌注量增加约31.3 mL,血容量增加1/3~1/2,在胎儿血循环向新生儿过度的短暂时间内保持血氧供给,有助于肺呼吸不能很快建立的新生儿持续获取胎盘呼吸功能[4]。胎儿娩出母体后脐带对胎儿仍有短暂的持续血流灌注,过早断脐是否造成新生儿血液流失,或易发新生儿贫血仍需研究[5-6]。本研究显示:晚断脐组出生24 h后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早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也提示随着断脐时间延长,对预防新生儿贫血具有积极意义。晚断脐可使更多的血液由胎盘输向新生儿,当达到最佳新生儿血容量时,脐带搏动自然停止,这可能是新生儿自身的调节反射。大样本研究调查证实,晚断脐能明显较减少8个月时婴儿贫血的发生率[7-8]。

足月妊娠时,胎儿血容量的25%~60%存在于脐带和胎盘循环中,胎儿娩出前,该循环是维持胎儿生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甚至有研究提出晚断脐增加了母胎干细胞的流通,把胎盘、脐带内富含干细胞的血液更多的泵给了胎儿,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和成年人的相关疾病。剖宫产是分娩是为保证胎儿安全的一种干预手段,是否把术中晚断脐推广开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娩出脐带黄疸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42例的原因及处理体会
剖宫产胎儿娩出困难原因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