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的小“顾客”

2018-11-26 11:53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康康店员小班

为了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充分开展角色游戏,并促进不同角色游戏主题之间的互通,我园创设了打破班级界限的互通式角色游戏形式,即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同楼层的班级都敞开大门,各自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允许孩子自由穿梭于各活动室参与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每周开展1~2次。由于我园所在的园区是新建的,只有一个中班和三个小班,考虑到中班幼儿游戏水平明显高于小班幼儿,我们采用了混龄形式,希望中班幼儿可以带动小班幼儿更快融入游戏。我们在三个小班分别创设了不同的游戏主题——小一班:超市、锅贴铺;小二班:蛋糕坊、醫院;小三班:小吃店、汽车服务站(车站、修车铺)。游戏时,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扮演店员、医生、司机等职业角色,或扮演顾客、病人、探病者、乘客等自由角色。游戏期间,班级两位教师一位留在班里维持活动秩序,一位实施定人或定点观察。

康康是中班的一名男孩,在一次游戏观察中,L老师看到,康康和同班的希希一起来到小一班的“超市”,康康选了一个恐龙玩偶,希希选了一罐“薯片”,两人直接把商品放入购物袋,没付钱就离开了。接着,他俩又逛到了小二班,看见“医院”里“医生”正在给熊奶奶(布偶)看病,“蛋糕坊”里几个“顾客”正在吃蛋糕。他俩看了一会儿就走了,没有参与进去。之后,他俩又来到小三班逛了一圈,也只是看了看就走了。最后,他俩来到走廊上,拿出恐龙玩偶,自己扮作奥特曼,开心地玩起了打怪兽游戏。接下来几周的游戏中,L老师有意识地对康康的游戏状态作了持续观察,发现他依然以闲逛和玩自己的游戏为主。L老师便考虑采用“任务卡”策略,引导康康更深入地参与到角色游戏及同伴互动中。任务卡上循序渐进地设置了三项任务:任务一,到指定的游戏区参与游戏;任务二,到指定的游戏区完成一项指定任务;任务三,自己选择区域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次活动中,康康先来到任务一指定的“蛋糕坊”参与游戏,但他一直站在一边看别人玩,持续了五六分钟时间。L老师提醒他:“你想买点什么吗?”他想了一下,指了指货架上的一款蛋糕。L老师说:“你想买的话可以和店员说。”康康面无表情地照做,买下了蛋糕。然后,他到了任务二指定的“小吃店”去买“包子”,却站在那里什么也不说,“店员”问:“你要买什么?”他才答:“包子。”最后,他来到“超市”,选了一支牙刷和一根胡萝卜,装进购物袋并付了钱,完成了任务三。至此,他算是完成了全部任务,可他显得并不开心。

教研活动中,L老师和大家探讨了康康的案例。L老师谈到,组织幼儿开展互通式角色游戏本意在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动,提升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但康康在游戏过程中以闲逛、旁观为主。虽说和同伴一起扮演奥特曼打怪兽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交往,但似乎远低于中班幼儿应有的游戏水平。教师采用了任务卡策略试图引导康康深入参与,但不知为什么并不奏效。更为重要的是,有了任务卡后,康康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游戏,但他看起来并不快乐。康康似乎对教师设置的游戏情境不感兴趣,以至于显得无所事事。面对那么多不同的游戏主题,为什么康康还是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呢?作为教师要如何引导和帮助,才能让他主动并快乐地参与到角色游戏的同伴交往中,提高游戏水平呢?

您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如果是您,您会如何应对?

猜你喜欢
康康店员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多功能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康康日记
当个店员不容易
很快就会冷的,请趁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