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精神”到“精神中国”

2018-11-26 18:27李满春
共产党员·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总书记

李满春

观点提示:

●如果说中国精神是培育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新土层”,那么,精神中国就是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新高地”;如果说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那么,精神中国就是中华民族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重要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外发展大势、把握“三大规律”,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推进的全局高度,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站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高度,以“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的定位强调中国精神。如果说中国精神是培育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新土层”,那么,精神中国就是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新高地”;如果说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那么,精神中国就是中华民族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重要标识。

中国精神的美丽绽放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第一次向全党全社会鲜明提出中国精神。

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科学把握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第一次从“两大建设”“两大力量”“两大生活”的视角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力量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人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思想自信、价值观自信,这些重要概念和论述汇聚的都是中国精神,沉淀的都是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化,强调革命精神,这是文化自信和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源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一系列重大命题。关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这“五大命题”对建构中国精神,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战略性、根本性、全局性。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向各级党委、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在反复强调的基础上,又一次强调做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走向世界的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思想,进一步为建构中国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精神的坐标和权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坐标和精神权威,突出体现在理论创新成果、民族共同信仰、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宪法法律信仰、执政党和领袖权威、英雄谱系等7个本质元素。

从理论创新成果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从民族共同信仰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勠力奋斗。

从核心价值观看,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以“育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推动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从民族精神看,民族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民族化、国家化的整体呈现,是代代传承的沉淀、融合、绽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次热情讴歌和深刻阐述了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从宪法法律信仰看,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形成更加完善、全面的制度安排,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从执政党和领袖权威看,中国共产党用事实说话、用规律说话、用实践说话,回答了“为什么能”“为什么行”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掌舵者、领路人,作为大国领袖、人民领袖,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从英雄谱系看,在意识形态领域曾一度出现戏谑、调侃英雄形象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了根本扭转。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阴云在党规党纪和法律的阳光下被驱逐、驱散。中国好人、时代楷模,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日益深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田。

把中国精神推向新高度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中国精神作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财富,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民族长久赖以生存的灵魂,向着更高的精神高度奋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新时代辽宁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高度一致,特别契合,这是全省上下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修复和净化政治生态的精神财富、精神标识,是辽宁广大干部群众作为宏伟历史实践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精神风貌的现实体现,是辽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动力源泉。新时代辽宁精神,一定会为中国精神增添亮丽的一笔。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