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疏忽”

2018-11-26 18:27艾广明
共产党员·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法纪吴国荆州

艾广明

疏忽,概括了一种负能量的心理现象,该办的事情忘在一边;该重视的问题却被忽略,轻易埋下祸患的种子;应该抓紧解决问题的时机被错过……

疏忽导致的犯錯有大有小,甚至有性质的不同。喜剧小品常有疏忽导致的笑料。《扶不扶》里的大妈跌倒了,记不清是怎么倒的,误以为是扶她起来的青年撞了她,于是缠住青年不放。好在大妈伤得不重,经过提醒又回忆起来是自己跌倒,还为错怪好人道歉。错怪人自然不好,这种疏忽难免让做好事者心生委屈。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丢三落四、不修边幅,给人一种大大咧咧的印象。这印象当然不佳,但只要限于生活细节,发生在无关紧要的场合,负面影响也不大。工作场合就不同了,工作不是儿戏,做事不是开玩笑,容不得疏忽大意。担负重大职责、处于关键岗位的人,更应该十分清醒,疏忽大意可能造成巨大损失,覆水难收。穿衣戴帽的疏忽只是影响你的形象、你的健康,工作中的疏忽却需要承担责任,严重的还要受到法纪追究。

防范疏忽,事业心、责任心最为关键,做事讲科学、守规范才更可靠。心智成熟的人怎么能动辄疏忽,到处随意?很多疏忽与其说是性格所致,不如说是源于思想上不重视和精神的懈怠。一个人选择什么职业,必须掂量自己,“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用人者也要知人善任,特别是关键岗位的用人,更要认真考核、严格遴选。个人性格或粗犷,或细密,只是相对而言。面对工作任务,谁都需要必要的缜密,在无关紧要的场合,谁都可以放松一点。人皆有性格特点,有爱好和情趣,但忠于职守、遵守法纪、做事认真是共性的要求,任何工作都不容许疏忽大意!疏忽可能造成事故,有关责任人必然受到法律、党纪政纪的处分。追究责任的根本原则是相关人员是否正常履行了职责,是否做出了应有的努力。法纪面前人人平等,个人性格有什么特点或局限并不在追责考量的范围之内。

无论是谁,无论性格脾气如何,都应该尽职尽责,不能马虎大意。例如驾驶汽车,驾驶员虽然性格各异,但在公路上都得遵守规则,谨慎驾驶,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通肇事。人们工作在各个岗位就好像驾车上路,虽然有所疏忽不等于肯定出问题,但多一点疏忽就多一分危险,谁又能例外呢?

应对复杂局面,面临纷乱的信息,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必然有所选择、有所弃置。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不去面面俱到想事情、抓工作,这属于科学排序,合理的忽略,算不得疏忽。领导干部在重要关头做决策,要对情况深入了解,正确分析判断,拿出应对之策,不能由着性子来。领导者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到决策,但更为根本的还在于决策者掌握的信息资源、个人的胆识和决策的程序和方法。成语“大意失荆州”说的是三国时期关羽轻敌失败的故事,作为疏忽的经典案例流传至今。蜀国大将关羽受命镇守荆州,他远征樊城和曹军作战,荆州空虚。吴国军队乘机攻破荆州,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刚愎自用、骄矜狂傲导致疏忽大意,一心对付曹操,却忽略了吴国对荆州虎视眈眈。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并不能都归于性格缺陷,更在于对敌情了解不够,被吴国制造出的假象蒙蔽,对战局判断失误。这些失误是决策过程中常遇到的共性问题,不同性格的人在决策过程中都可能疏忽大意。很多决策中的疏忽并非主观上轻率、随意,更在于掌握信息的有限和认识的局限。

防范疏忽并非简单易行之事,需要系统地下功夫。思想上重视是根本,同时也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视是前提,但重视也不意味着就完全可以避免疏忽。在“千万别出错”的紧张氛围里,也可能忽略了重要事情。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要注意建立和遵守工作的规范、程序,以制度防止疏漏。每个人都应该养成“严”“细”的工作作风和缜密的虑事习惯。没有平时的严谨,重要关头往往一再提醒自己不要疏忽,还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依靠强烈的责任心遵守法纪和制度规范,周密思考问题,统筹安排工作,警钟长鸣,疏忽还是可以防范的。

猜你喜欢
法纪吴国荆州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吴国平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所学校 一名老师 一辈子坚守
加强初中学生法纪教育之我见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法纪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筋骨强 腰身壮
粮食也是武器
易中天为刘备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