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18-11-26 09:33曹路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3期

曹路舟

摘要: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高职类院校课程教学的需求了,这就使得很多课程的教学需要转换模式。以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基于超星学习通云平台技术,构建该门课程线上和线下交互教学体系,将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共享到云端,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利用超星学习通实现线上线下课程学习。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超星学习通平台;移动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3-0093-03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公共必修课,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的基础学科。由于该门课程的内容多,覆盖面较广,有些内容又比较先进,高职类的学生由于基础普遍较差,很难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的对象是全校学生,而艺术类高职院校这一方面的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也给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

1 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性,计算机类课程不被足够重视,无论从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是师资、实训设备、实训条件都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有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OFFICE系列应用,又有计算机网络基础和Internet应用,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而且多被分散在两学期,一部分时间用于新旧内容衔接的讲解上了,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去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应用;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依然比较单一,仍然是以课本为基础,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上完课以后,虽然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本门课程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却无法做到课堂理论的应用和实践;加上艺术类高职学生生源质量不是很高,许多来自农村,计算机基础差,动手能力相对不足,学生学习习惯又不好,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巩固,经常出现遗忘的现象,从而影响新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2 超星学习通平台

超星学习通是由超星网推出的一款在大数据环境下应用,满足教师实现所教课程资源云共享和学生在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学习并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评价等功能的手机App[1]。教师能够利用手机应用该平台,在了解学生现状和学校目前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把相关教学内容加以合理的选取,设计与搭建课程学习平台,同时辅以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移动终端学习法等)及手段,指导学生利用手机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由被动学习模式变为主动学习模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使用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从而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高质量、高效地完成。因此,针对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积极探寻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利用超星学习通移动平台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移动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3.1基于超星学习通云平台的课程资源库建设

基于超星学习通云平台的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建设主要分成课前、课中、课后资源库三大模块建设[2]。首先,该门课程的课前课程资源建设主要是结合其教学大纲和教学课时计划分配要求,对使用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并选择,对每节要讲的内容做成独立的课程设计和多媒体课件,编制课程目录,根据需要进行分级,然后云共享,这样便于学生课前利用手机App对课程进行了解,对预习很有帮助,如图1。

其次,课中资源库建设包含课件文档、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参考教材和文献、课程网络资料等多项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手机App在线查阅和下载。如图2、3:

最后,课后资源库建设包括根据教学需要建立试题库、作业库与试卷库。通过教师设定发放和截止时间,对作业或试卷在线进行发布,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在超星学习通App上完成自测,从而加深并巩固了上课的有关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测的结果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于以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不断得到优化。

3.2基于超星學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建好以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平台,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系列的束缚,实现师生随时随地的交流和沟通,营造一个开放共享、和谐互动的教学新环境[3]。在讲课之前我们要先建立好班级群组,要求学生在手机上下载并安装超星学习通App,接着以实名制的方式完成注册并扫描班级二维码或利用班级邀请码加入指定的班级群组,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课前教师可以通过App下发“通知”,要求学生利用学习通预习将要上的内容课件和查阅共享的课程有关资料,遇到问题在可以“群聊”中及时反馈,在线交流,及时解决;另外,教师也可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广泛讨论;学生通过看课件、查询资料、讨论问题等过程对遇到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同时教师也带着问题去上课,及时调整上课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既能保证教学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在上课开始之前,将所学内容用手机等拍摄工具拍摄成教学视频,共享至课程资料模块,下课以后学生如果没有完全弄懂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还可以继续通过超星学习通App看视频进行巩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意愿提高了不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长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通完成课堂活动,如签到、选人、主题讨论、抢答、投票问卷调查等活动,如图5:

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围绕课程教学计划、要求、知识重难点设计了一些课后习题或测试试卷,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以主观题为辅,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手机完成在线自测,学生通过自测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可以通過学习通的讨论功能或群聊功能和老师或同学实时进行交流,打破传统教学对时空的限制,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4]。如图6

3.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在教学中的效果

为掌握超星学习通移动学习平台在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人对2016级高铁乘务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的教学产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通过班级问卷调查,班级大多数同学都认可这种移动教学模式。如图7:

2)在事先根据实际对平时成绩进行权重设置后,经过一学期的超星学习通成绩统计数据得知:学生除了课堂参与度比以前高了以外,课后学习时间、次数都明显增加,自主测验和作业效果明显。如图8、图9:

4 结束语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对艺术类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激发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移动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实施,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促进了校园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后期,我们将加大力度对超星移动教学平台建设,然后在学校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推广,让移动学习平台在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兴旺.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学习平台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8(1):112-115.

[2] 吴晓敏.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生命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8(5):17-20.

[3] 李红艳,刘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2017(19):68-69.

[4] 刘立云.“互联网+”时代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5] 杨守文.信息素养与知识服务[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