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11-26 09:33汪彦杨格兰张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3期
关键词:工科一流信息化

汪彦 杨格兰 张弛

摘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方兴未艾、新工科教育稳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该文分析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制约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不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双一流;新工科;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3-0173-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快速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已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改革探索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局势,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变革,信息技术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加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地方高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途径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1 当前的时代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获得长足发展,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提出了“双一流”建設和新工科教育的新理念。

1.1 “双一流”建设

2015年8月8日,党中央审议并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旨在以“双一流”建设为龙头,强力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这个方案在高等教育界得到了热烈响应,不少机构和学者纷纷对此展开研究和改革实践。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杨兴林教授认为,“双一流”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根本立足点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双一流”建设的内蕴包涵了一流的专业建设。王永生教授则指出,党中央提出的“双一流”建设解除了高校原有的等级束缚,倡导公平竞争,这给地方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不少专家指出,教育信息化是高校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必由之路。

1.2 新工科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在2016年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研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指南性文件。顾佩华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认为新工科可以理解为“科学、应用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的创新与进步、不同学科交叉与交融,所形成的新兴工程学科或领域、新范式和新工科教育等综合概念”。古天龙等从地方高校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以新工科理念推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具体途径。罗筑华等从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并对推进两者深度融合给出了可行的措施。

2 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2.1 缺少充足的专项经费

这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的观念在高校已经深入人心。各级政府和高校筹措了较多的资金,用于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宽带网、校园Wi-Fi覆盖、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机房等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信息化教学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

我们走访了湖南省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发现资金短缺问题带给信息化教学的困扰和影响是比较严重和深远的。在部分地方高校,我们发现,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维修和更新换代。在多媒体教室中,由于投影设备老化,投影的可视效果欠佳,甚至连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也如同雾里看花般难以看清投影幕布上的教学内容。有些教室,电脑与因特网的连接长期中断,或者音箱设备损坏而不能播放出教学课件中的声频信息。有些教学机房,电脑甚至还是10年以前购买的,配备的还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一些最新版本的教学软件在这些电脑上运行的效果实在难以令人满意。此外,基于MOOC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维护费用投入不够。近些年来,MOOC在高校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地方高校也与MOOC平台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鼓励老师们纷纷在不同的MOOC平台搭建网络教学空间。但是,由于资金受限,很多高校在与平台供应商第一个或多个合约期满之后不再续费和续约。这样,老师们呕心沥血、辛辛苦苦搭建的网络教学空间,教学资源再也不能更新和修改,其他的功能也受到限制而不能正常使用。

在这样的资金投入背景下,一些热爱信息化教学的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尝试的热情必然下降。

2.2 缺乏有力的鼓励政策

长期以来,高校及各级主管部门特别重视教学工作,特别强调信息化教学改革。例如,教育部于2005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其中明确指出:“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高校的基本职能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而人才培养即教学应该居于中心地位。

但是,针对教学或者信息化教学,却长期没有找到切实可行、力度较大的鼓励政策。一方面,在职称评聘和评先评优时,教学业绩所占比重很小。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量计算时,信息化教学改革也没有得到加权计算。真正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完整的课程MOOC制作,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是一个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升级的漫长过程。相比传统的授课方式,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教师所要付出的心血成倍增长,但是却很难得到官方的认可。在湖南省,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只有获得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三等奖或者以上的奖励,才能在职称评审时获得分值较小的加分。而且,这样的获奖,在职称评定时属于可有可无的加分项。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在职称评定时,才是必备的门槛条件,才是事关成败的重头戏和杀手锏。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只能面对现实,将有限的精力重点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改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我们走访和调研的多所地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欠佳并不是难得一见的少数个案,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普遍现象。调查表明,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最为薄弱,信息化教学的意识淡薄,技能单一,绝大多数人难以胜任要求较高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45岁以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的情况稍微乐观一些,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信息化素养仍然需要大幅提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教学要求。

在调研中,我们评估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普通信息化课件制作、MOOC的设计与制作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首先,教师在普通信息化课件制作方面的表现欠佳。课件是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工具,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媒体形式制作课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所要传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评价课件无外乎两个要素,即内容和形式。作为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对于自己熟悉的课程,内容的把握基本上是很准确到位的,但是课件的呈现形式却往往乏善可陈。我们曾作为选手多次参加湖南某地方高校的校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也曾经数次担任多所地方高校校级信息化教学竞赛的评委。在这些竞赛活动中,不少参赛教师的教学课件令人大失所望。这些课件在字体选择、图文布局、导航页面、色彩搭配等形式方面往往存在硬伤,很难让人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其次,MOOC的设计与制作方面,不少地方高校教师还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MOOC往往以微课的形式作为载体来呈现。微课知识点的选择、课件的制作、视频的拍摄和剪辑都考验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化素养和综合技能。譬如,在视频拍摄过程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都会影响整个微课视频的视听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最后,基于当前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已经日趋成熟,熟练使用平台功能,让平台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也是不少高校老师还需要提升的方面。

3 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经费不足、政策缺失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和初步实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3.1 外争内省,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

经费是制约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保证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基础。经费的来源,可以通过外争内省的方式。所谓外争,即向外争取,地方高校应积极主动向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企业争取经费。所谓内省,即地方高校通过压缩日常办公经费、公务接待经费等,将节省出来的经费投向教学改革,尤其需要向信息化教学改革倾斜。

地方高校只有开源节流,多方筹措,才能确保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经费投入。我们通过调研得知,湖南省多所地方高校近年来大刀阔斧进行精细化管理改革,节省了大量经费。2018年5月18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以《“抠”出来的大效益——湖南城市学院精细管理改革记》为题,详细报道了该校的改革情况和成效。该校通过定编定岗、辞退临时工、取消缺编费等措施,节省了大量资金。同时,学校通过学院调整、学科整合、降低办公用房面积标准等改革,腾出122间房子,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的用房需求,至少节约资金7000万左右。据报道,湖南城市学院2017年就压缩行政经费1222万元,增加发展经费高达6031万元。这些经费,将有相当部分用于该校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这说明,节流能为高校节省出大量经费。另外,开源更是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通过兴办校办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储备了必要的发展资金。湖南城市学院先后创建了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土木工程检测中心、黑茶研发科技有限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等校办产业,这些产业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这些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经费压力。

3.2 分类评价,推行实在的鼓励政策

为了调动高校教师安心从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政府和高校都应该制定切实可行、实实在在、可长期持续的鼓励政策。这些鼓励政策应该重点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课时计算等方面入手。

首先,在职称评审中,应该明确将获得省级及以上信息化教学获奖、主持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条件,或者加大这些业绩在职称评审时的加分权重。当前,随着人事主管部门将职称评审权力下放至各高校,这就为高校提供了难得的职称评审改革契机。据悉,湖南省人社厅和教育厅在湘教发[2018]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自主确定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双师双能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比例和岗位(专业)评审职数。”这说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改革获得了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过去那种唯科研论文论和唯科研项目论的职称評审方式已经被否决。分类评价,将成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的新模式。潜心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如果能够取得省级信息化教学竞赛奖励,或者主持信息化教学应用项目,或者主讲省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即便在科研上没有取得重大业绩,也一样能够晋升教学型教授、副教授。

其次,在高校年度评先评优中,信息化教学的业绩也应该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调研结果显示,不少地方高校均将信息化教学省级获奖教师作为本校教师年度考核评优和课堂教学评优的优先考虑对象。湖南城市学院为鼓励教师,出台了《湖南城市学院“教学名师工程”评选与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教学名师工程的评选分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三个层次,并明确提出教师取得的信息化教学等业绩作为参评的重要条件,且教师获得的这些荣誉称号在职称评定中是重要的加分项。

最后,在课时计算时,应该特别考虑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如前所述,将某门课程完整地建设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讲授,同时在教学网站上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耐心解答,这需要一个团结务实的教学团队付出大量的智慧和汗水。如果不能在课程计算中予以适当考虑,那么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必将会打折扣,甚至成为镜花水月。湖南城市学院出台了《湖南城市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其中不但指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与各类教学评奖、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紧密挂钩,还明确给出了在线开放课程的课时计算的详细方法。

3.3 常态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地方高校应该实施常态化的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从而培养和锻炼业务素质过硬的信息化教學师资队伍。在师资培训方面,应该做到精英培训和大众培训相互结合。所谓精英培训,即指对少数信息化教学充满热情、基础扎实的老师的培训。对这部分老师,高校应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省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主持省级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对他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提供培训和政策鼓励。所谓大众培训,指对全校肩负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进行常规培训。在精英培训中,鼓励老师切实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创新意识,真正在信息化教学领域有所突破和研究,并可担任大众培训的主讲教师。在大众培训中,应该着重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发掘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信息化教学新秀,形成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地方高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高校既要善于借助外力,也要敢于自力更生,重视信息化教学改革,克服重重困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借助信息化教学改革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地方高校一定能在“双一流”建设中提升综合实力,也一定能走出特色鲜明的新工程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 林蕙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8(01):4-6+9.

[2] 杨兴林.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江苏高教,2016(02):40-43+48.

[3] 钱玲,王霞,吴桐.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7(04):82-85.

[4] 王永生.地方高校建设“双一流”大有可为[J].中国高等教育,2016(Z3):38-40.

[5] 高媛,张琰,蔡沁知,等.发展教育信息化推进“双一流”建设——“第二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12-17+29.

[6] 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6):1-13.

[7] 古天龙,魏银霞.以新工科理念推动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8(02):32-35.

[8] 罗筑华,刘升学.论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8,5(19):1-3.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工科一流信息化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