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

2018-11-26 09:49周丽琴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焦虑护理干预

周丽琴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我院收治的102名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病情及焦虑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耳鸣评分为(27.78±3.45)分,干预后评分为(13.29±1.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实施护理干預,可以有利于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焦虑负面情绪。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护理干预;焦虑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1-139-01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是突发性耳聋最为常见的合并症,研究发现长期耳鸣患者可能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患者容易精神紧张,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疾病恢复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收集本院102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分析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其焦虑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1)患者符合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金标准;

(2)具有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

(3)研究符合家庭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1)患有器质性病变及先天性耳聋患者;

(2)精神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性疾病者;

(3)不依从、不配合或者拒绝参加研究者;

选择过去两年间我院收治的102名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18~70岁,平均(46.78±3.49)岁,其中单侧耳聋89例,双侧13例。

1.2 护理干预方法

(1)心理护理。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由于疾病的突发性及因疾病所引发的交流障碍,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而必须积极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在实施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其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及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积极为患者讲解耳聋、耳鸣的相关知识,例如治疗过程、预后等情况,争取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

(2)生活指导。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进行合理的干预,嘱患者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注意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3)耳穴按摩护理。积极主动的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耳周主要穴位的位置及作用,教会他们进行自行的按摩,这有利于改善耳周血液循环情况,继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4)静态训练。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往往导致其烦不安,因而护理人员要积极教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静坐,双目轻轻闭合,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呼吸训练,吸气要深而慢,继而自然屏气 2-3 s,然后舒缓的进行深呼气,如此进行自我反复练习。

(5)注重非语言交流。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不可表现出厌烦行为,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非语言的交流,如文字、图形、肢体动作、表情等等。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让患者听明白,还需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怀。

(6)健康宣教:医务人员认真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突发性耳聋病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以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嘱咐患者家属、亲友多支持和理解患者;

(7)环境护理:此方法可以采用舒适护理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服的治疗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病房环境等,减少噪声对患者影响,安排专一护理,医患人员需要合理处理关系。

1.3 研究指标

采用耳鸣严重程度评估表评价患者耳鸣情况;焦虑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干预前后比较采配对样本t检验,取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耳鸣评分比较

干预前耳鸣评分为(27.78±3.45)分,干预后评分为(13.29±1.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8,P<0.05)。

2.2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早期或者长期会伴有耳鸣症状,其他可伴有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患者刚开始均为单侧耳聋,但是如果为及时治疗,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双耳耳聋等。突发性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耳聋发生突然。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因第Ⅷ颅神经受损而突然发生的神经性、感音性听力障碍,其发生可能与血液黏稠度增加、膜迷路破裂、自身免疫、血管痉挛、病毒感染、内耳微循环障碍等有关。当人们精神负担持续增加时,听力明显下降,引起突发性耳病,出现愤怒或激动等情绪后,大脑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致使内耳缺血,影响听觉神经,从而发生突发性耳聋,并且在患者疲劳过度、睡眠较差、长期佩戴耳机等情况下易伴耳鸣。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但由于患者无法接受疾病,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故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抑制疾病进展和加快康复进程。

焦虑为基本人类情绪,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在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对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成为病理性焦虑,临床护理干预对于纠正患者焦虑状态和消极情绪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收集本院102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观察患者干预后焦虑和耳鸣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显示干预前耳鸣评分为(27.78±3.45)分,干预后评分为(13.29±1.98)分;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说明改善了消极情绪和对于耳鸣的改善起着积极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改善患者焦虑负面情绪,可根据患者机体情况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霞.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432-3433.

[2] 陈凤明.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不良情绪中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4):52-53.

[3] 侯霞.突发性耳聋患者认知行为干预65例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536-2538.

猜你喜欢
焦虑护理干预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