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冲破大数据下的“信息茧房”

2018-11-26 10:53陈庆怡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茧房信息茧房用户

陈庆怡

摘要:在信息传播下,公众信息需求依旧不具有全方位性,他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大数据技术的收集和推送功能的出现,使用户陷入了大数据技术主导下的“信息茧房”。

关键词:大数据 信息茧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42-03

一、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茧房”

(1)大数据带来的媒体内容的精准推送。大数据技术具有极高的收集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在此基础上,媒体内容生产与推送的针对性大大超出以往,使媒体内容传播更加精准。大众传播逐渐演化为个性化的个人传播。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屏阅读和智能阅读工具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阅读体验,也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精细化的阅读选择。但是通过大数据的推送制,在算法过滤基础下和正反两方面的反馈处理信息的类型、题材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用户经过媒介接触而具有自我“兴趣”的不断固化,使人们的视野变得狭窄,从而将自己禁锢在了“信息茧房”里。

(2)传统意义的信息茧房与大数据信息茧房的区别。在传统信息茧房中突出显现了用户的主动性,是由于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长此以往,使自身陷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 而现在,则是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大数据深入分析了用户的“足迹”,再根据用户所访问过的地点、使用频率多少来推送用户行对感兴趣的信息,用户在此过程中的地位是被动的。傳统的信息茧房是用户单向主动搜寻感兴趣的信息,而大数据信息茧房则是基于用户兴趣需求和信息智能推送的双向匹配。突出了技术算法推送在用户获取信息时的作用,用户甚至可以不用思考就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也使原本构建的信息茧房更加牢固。

二、大数据中“信息茧房”产生的影响

(1)个人信息阈的狭窄。大数据产生的“信息茧房”所造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表现在个人知识面的狭窄和信息结构的失衡状态,人们只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拒绝接受其他领域的信息,阻碍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大数据的推送下同质化的信息用户开始失去了解和探索不同领域信息的机会,逐渐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算法推送的产生是通过较为精准的过滤方法,使用户建构出单一的信息脉络内容形式,这无疑会让用户更加沉溺在自己的回音之中,在信息茧房中越陷越深。人的行为由于在一定程度下开始对这一符号产生反应,这种反应是信息环境中所长期驻有的,而并非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因而在客观现实所产生的认识性错位和失真的判断也会使人在面对客观的现实中作出反应性的错误。人们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里,思维受到局限性,开始排斥其他信息,束缚了个体的认知与行为,造成个人判断力丧失。

(2)群体极化现象的加重。信息茧房的产生加剧了网络群体的极端化,因为生成了信息茧房后,我们不难发现群内成员内部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就会逐渐减少,群体成员开始具有相似的观点与看法,缺少了自我个性化,而大众化的相同特征则越来越显著,其实就是一种我们所谓的“自激”现象,人们长期活在所谓的信息茧房里,产生了过度盲目自信和更为突出的心胸狭隘的不良心理现象,思维方式也将自己主观想法当作真理,并且开始拒斥一切合理性的观点,同时产生了更为严重的排他性,当事开始不断发展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偏激举动。这类极端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网民通过网络参与一些非理性的活动,例如在看到社会一些问题时,会不自觉地发表一些过激的情绪化的评价;结帮成伙地打压他们眼中的异己势力,对异己者开始进行道德的讨伐; 转发、跟从别人的错误观点等。

(3)原子化社会。互联网的传播跨越了时空的阻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层次,更为精准地表现了人们各自的需求。但是这种群体产生后,出现了社会民众性碎片化状态,显现出碎片化,形成了一种封闭性的内部茧房,人们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和偏爱的交流方式,信息的选择多偏向自己关注的交流领域,并与认为彼此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进行交谈,这就出现了和其他人或者外界群体互动的机会,这就使群体的组织之间出现了隔阂。长此以往的发展,造成了社会出现不同的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困难,大家的互动减少自然彼此的理解出现了困难。碎片化群体的出现,导致人们的观点与思想通过网络的公共领域区间的讨论无法统一整合,更多的是出现趋于零散化、碎片化,这就将导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趋于离散缺失,阻碍着现实社会在基本观点上难以达成基本的共识。

三、如何冲破大数据“信息茧房”

(1)构建网络“人行道”。互联网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服务于人,为了让人们更方便快捷地接收信息,满足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可以表现为两类:一是人们开始意识到自我的明确需求,在明确的意识形态下人们通过各自的行为展示出对需求的渴望性,并做到相应的行为。二是当人们没有具体表现出的渴望行为时,则需要“算法”这一方法来推算出人们内在的需求,由此判断出人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定义”,但是这一种方法明显具有不完整性,因为我们在资讯消费过程中,会长期处于这类算法之下,就容易导致传播学上提出的“信息茧房”。

(2)培养受众多元媒体阅读习惯。首先,造成“信息茧房”的根本原因是受众的主观因素,所谓“正本还需清源”,想从根本上去杜绝“信息茧房”效应的出现,需要用户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转变个人观念,主动拓展信息的获取范围,由阅读快感上升到阅读理性。阅读是理性设置,所以用户不能只关注自己喜欢看到或感兴趣的东西而忽略了那些看似枯燥却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用的信息。其次,各类信息软件作为客体,也是辅助用户进行信息选择的工具,想要冲破大数据“信息茧房”必须接收来自不同媒介的声音,走出单一的信息渠道。当手机踏入4G的网络传播时代后,基于方便携带的特点,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息浏览,让多数人都开始依附手机,患上了所谓的“手机依赖症”。这就是媒体通过手机给人们注入新的“信息茧房”,依赖于媒介渠道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更容易陷入短途传播之中,只需要在家即可接收到多元化信息,不需要去拓宽信息渠道,只需要常去网站逛逛,或者将信息铺展,就可以把目光从传统的理念中转为多元化和均衡化的其他新媒介,从而聆听其他媒体的重要信息,增加信息之间的偶遇机会,就能潜移默化地使自己从“信息茧房”的小圈子中跳出来。

(3)基于用户相关关系发掘多元相关信息。通过用户彼此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挖掘出深层次的多元相关信息,在《大数据》中舍恩伯格提出需要挖掘数据的相关关系这一核心观点。并认为数据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可以反映出用户自身都没有发现的真实需求,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设置个性化的服务达到“比用户自身更懂用户需求”。在网络时代,用户需求的活动范围可以通过场景化模拟需求。从而进一步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只需获得用户社交网站的数据和应用方式,再结合用户自身社交的特征,从而进行个性化的场景新闻推送。例如,分析关于浏览“老师”字眼的用户的信息,该用户不仅仅和“老师”有关,同时也是和“学生”相关联的,通过用户搜素“医生”的信息,可以判断“医生”和“患者”的联系,断定相关信息数据的需求。通过这类似相关关系的探索,就会降低对其他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门槛。

大数据的“信息茧房”现象带来的影响不可忽略。基于用户相关关系发掘多元相关信息,提升用户洞察技术,使它能更完整准确地发掘出人们的信息需求,能极大地完善用户洞察技术对于人们需求定义的完整性。在确保技术提高的同时,更要提高媒介自身素养,合理运用媒介,获取有益于自身的信息,使互联网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锋.信息茧房[J].新闻前哨,2013.

[2]曹斐.浅析网络信息茧房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基于高校公共网络舆论平台的建构研究[J].管理观察,2010.

[3]咎再利.社会化媒体与公共领域的建构[[J].新闻知识,2013.

[4]孙亮.信息时代的认知茧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茧房信息茧房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信用卡资深用户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