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佤邦红茶

2018-11-26 03:28栖枫子
三月三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明制茶鲜叶

栖枫子

佤邦的茶事

佤邦位于印支半岛,和我国云南省接壤,最高海拔有2490米,而海拔的最低处只有420米。由于海拔落差大,形成了较大的气候反差,全年被明显地分为雨季和旱季。每年的6~11月为雨季,在雨季时节几乎每天都有降雨,年降雨量约1750毫米;而12月至翌年5月属于旱季,旱季一般干燥无雨。

缅甸佤邦地区的勐冒县,崇山峻岭连绵不绝,这里的最高海拔超过了2000米。山区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茶树是这里的特产资源之一。和中国云南古树茶茶区一样,在勐冒县的山区中也存在着众多的野生古茶树,而亚热带雨林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由于缅甸佤邦的勐冒县具备了海拔、阳光照射度、紫外线、降雨量等因素的种茶优势,加之当地高山茶特有的金花菌丝,使得这里出产的茶叶冲泡的茶味更香、口感更醇厚、回甘性更强、耐泡度更高。

公明山的云雾

自古高山出好茶,公明山位于勐冒县的中心,海拔高度为2489米。

五月,雨季开始了。

云,是山野间的精灵,它们仿佛是山里的主人,在公明山,终日都可以看见云的踪影。

风,也不甘寂寞,它和云相邀着开始了一场山谷间的游行……

云和风,是雨季的推手,它们在玩一种调皮的游戏。清晨,云层把远山都重重地包裹起来,它们不断翻滚着,变幻莫测,而风会推着云在山谷中游行……在云层的遮掩下,公明山是神秘的。

阳光有些无奈,它无法完全穿透云层,只能朦朦胧胧地给公明山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让公明山具有一种隐翳之美。

当山野陷落于一片白茫茫的云雾笼罩的时候,茶叶也得到雾水充分滋润,这是一次大自然的洗礼。

公明山盛产优质的茶叶,这里有一片面积超过2000亩的高山生态茶场,生产的红茶能与世界上著名的印度大吉岭红茶相媲美。

采茶的那些事

佤邦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全面禁止种植罂粟。在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帮助下,茶叶成了这片高原山地上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作物之一,而其自然环境的先天优势则护佑着茶农们种植出绝佳的优质良茶。

这里肥沃的红色土壤是种植茶叶的基础。在茶区,化肥和农药是禁止使用的,科学的种植方法保护着茶区良好的生态链,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类似野生的自然条件。

在佤邦,采茶是女人们的专属,由于茶园的存在,让这些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佤族人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五月的中旬,这是茶场最后一次春茶的采摘,而茶叶的采摘是最原始的手工劳动。一芽三叶是最基本的采茶要求,这些工作规范对于茶农们来说早已经是熟记在心了,妇女们懂得怎么轻巧地采摘到最鲜嫩的新茶。

山里的天气是变化不定的,山云的幻变随时可以让阵雨不邀而至。茶农们早已习惯和适应了山里天气的变化,他们喜欢这些雨,尽管会给采茶工作带来不便,但就是大山里变幻莫测的天气让公明山生产出了全缅甸最好的红茶。

鲜叶的涅槃

茶农们采摘下的鲜叶,要在中午和黄昏分两次及时地送回茶场的制茶车间,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红茶属于发酵的茶类,它的制作要经过数道工序,鲜叶才能发生涅粲性的变化。区别于纯手工的古法制茶,现代化的制茶机械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规范化的制茶工艺在提高茶业产量的基础上,能制作出口感几乎统一的好茶。制茶人在拓展古老的小范畴个性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另外一种更具规模的制茶特性。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鲜叶变身的开始。

萎凋机的风扇不停地转动着,在一阵纷扬的躁动之后,鲜叶们安静地在萎凋槽中安眠……萎凋,可以适当地蒸发鲜叶的水分,使得叶片柔软,韧性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风力的作用使鲜叶的青味消失殆尽,茶叶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之间,这是茶香的本味。

揉捻,是红茶制作的第二道工序,茶叶在揉捻过程中会变成条索的形状,与此同时,鲜叶香味的浓度也在增强……鲜叶细胞在揉捻中会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6~10小时的发酵,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的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他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具有熟果的蜜香,形成了佤邦公明山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干燥是红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使茶叶保持干度,以防霉变,这道工序分两次完成。

第一次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在干燥机里进行高温烘焙,把鲜叶80%以上的水分迅速蒸发掉。这时候,鲜叶中酶的活性发生钝化,停止了发酵,而茶叶的外形得以固定。

第二次干燥,制茶师傅的经验是制茶成败的关键,温度和时间的把握必须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散发掉茶叶中低沸点的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的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品山品水品红茶

世界上最早的紅茶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福建的武夷山茶区,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红茶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走向欧洲,逐渐形成了遍及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古老的中国有着独特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制茶、饮茶的文化,而种茶、饮茶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从中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开始,历经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归纳总结,使茶文化与儒、道、佛的哲学思想交融,形成了中国的茶道精神。

中国的茶道,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其茶饮方法独成一体,注重一个“品”字。

“品山”,山为茶之父,在感悟茶叶生长环境的同时,可以鉴别出茶叶的优劣。

“品水”,水为茶之母,水参与了茶叶的一生。它哺育了茶,塑造了茶,也圆满了茶。

“品茶”,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这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的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中。

公明山麓云纱绕,

瑶草绵岭逸蜜香。

佤女巧采青葭叶,

红茶冠誉绿华乡。

佤邦公明山的红茶是可以用中国的茶道精神去为传统和友谊作阐明的一一相互的包容,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区域的人文精神乃至世界人文精神的融合,最终在红色的茶汤中得到完美地体现。

猜你喜欢
公明制茶鲜叶
中国传统制茶
孤犊之鸣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POSITIVE SOLUTIONS AND INFINITELY MANY SOLUTIONS FOR A WEAKLY COUPLED SYSTEM∗
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