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以地质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开发策略

2018-11-27 09:59赵虎羊永夫解超杜真科
西部资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平塘平塘县天坑

赵虎 羊永夫 解超 杜真科

摘要:平塘县旅游以独具魅力的喀斯特峡谷自然地质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为主,区位旅游优势明显。但平塘县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财力支撑投入有限、结构体系单一、知名度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平塘县旅游发展应做到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改革创新与融合发展相结合,地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多点支撑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相结合,多举措提高平塘县旅游发展能力。

关键词:地质旅游资源;平塘县;资源特征

平塘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县内拥有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旅游资源综合体和多个省级旅游资源综合体,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保存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原始风貌,自然资源呈现古朴、幽静、原始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组合良好,整体处于待开发状态。依托最具特色的“天书”“天坑”“天眼”、喀斯特地质峡谷风貌以及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产业,更好带动平塘旅游业发展。辖区内旅游资源分布密集、种类多样,山水风光优美独特,地质地貌奇俊秀美,但旅游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旅游资源特征

(1)旅游资源类型。对平塘县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平塘县旅游资源单体共843个,平均密度为0.33个/平方公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278个,占平塘县单体总数的32.98%,自然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为565个,占平塘县单体总数的67.02%;自然旅游资源远远超过了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

依据《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技术要求》(试行)和《平塘县旅游资源大普查报告》,平塘县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843个,覆盖了全部12个主类,42个亚类的27个,210个基本类型的87个。从不同主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看,以“A地文景观”类的单体数量最多,有346个,占单体总数的41.04%;其次是“C生物景观”类,有148个,占单体总数的17.56%。主类中“K山地体育”的单体数量最少,仅有1个,占单体总数的0.12%。

(2)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平塘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数量差异较大。旅游资源单体数以克度镇最多有178个;以卡蒲毛南族乡最少有32个。由于各乡镇面积不相同,空间数量分布差异只能侧面反映丰度的差异,用分布密度更直观的查看不同区域的数量差异。从平塘县各乡镇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可知分布密度和数量分布对比可以看出,分布密度以克度镇密度最大,为0.64个/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平塘县的平均密度0.33个/平方公里;以者密镇的密度最小,为0.17个/平方公里。

2.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1)地质奇观:平塘县漏斗天坑群的漏斗和天坑都是巨型的,这是中国最大的漏斗天坑群,是研究漏斗天坑的理想基地。其中打岱河天坑的面积和容积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的天坑,具备申报中国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品质。以古海洋生物沉积物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几个大字的掌布藏字石,属于世界罕见地质奇观。

(2)独具魅力的喀斯特峡谷自然生态奇观:平塘县保存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原始风貌,自然资源呈现古朴、幽静、原始特色,峡谷风光基本处于原生态,是岩溶地貌里的绿色长廊,其自然资源品质与纳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荔波不相上下。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树种丰富,植被良好,主要植物接近700种,分属140余科;有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140余种60余科。

(3)天文奇观:FAST是代表我国天文学领域先进水平的项目,具有三项“独一无二”的创新成果:利用贵州天然岩溶洼坑作台址;洼坑内创新性地铺设4600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并在未来20年~3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天文科学城和世界天文科普旅游基地。

3.平塘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财力支撑投入有限。旅游产业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作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平塘,虽然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省、州的大力扶持,但在资金投入上与发达区县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还不足以为平塘县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目前,平塘县旅游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链条不长,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牵动和贡献率偏低。

(2)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滞后。由于财政资金困难,平塘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造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产业要素配置严重滞后。平塘县城平舟镇作为全县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其住宿接待能力、休闲娱乐设施、旅游购物场所等容量小、档次低、服务差;全县旅游购物与娱乐消费水平低,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且新颖、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种类少,加工水平低,重复模仿多,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不高,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对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求,成为制约平塘旅游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3)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单一。平塘县旅游产业整体开发力度不够,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困难,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规模普遍较小,诸多具有高品质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开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平塘县旅游产品数量多,拳头旅游产品少;自然景观类产品多,特质专项旅游产品少,游客参与体验性产品少;旅游节庆活动多,具有标杆性符号特征的文化产品少,导致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单一,无法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4)旅游总体形象有待提升。平塘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最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但从地理区域分布,云南的民族风情旅游和广西的桂林山水旅游将是平塘旅游发展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目前,平塘提出的“三天奇观·宁静平塘”旅游市场形象,由于没有拳头产品支撑,整体形象包装力度薄弱,市场认知度和知名度低。

(5)旅游市场营销力度薄弱。旅游发展,营销先行。然而由于资金短缺、经验有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平塘县旅游对外宣传营销力度较为薄弱,针对国内远程客源市场和境外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平塘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建设。

4.平塘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平塘县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以旅游业精准扶贫已成为必要。

(1)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由政府引领公共旅游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由市场决定旅游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支持和鼓励外资、民营等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旅游市场,让市场和政府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2)改革创新与融合发展相结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释放改革的红利,创新体制机制。积极组织旅游产业要素的重新组合,创造新的旅游市场机会,形成新的发展。依托现代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致力于新领域、新部门与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叠加融合。

(3)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是一把双刃剑。旅游开发过度必然威胁到生态保护,过度强调生态保护又会影响旅游业的开发进度,找到开发与保护的结合点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生态保护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注重生态保护。

(4)多点支撑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充分尊重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依据旅游资源和现状开发条件,形成完善的、合理的旅游开发空间体系。尽力挖掘各种旅游资源的潜力,发挥各方面的产业发展积极性,形成多点支撑局面。同时强调重点突破,形成旅游发展的重点、亮点。

(5)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相结合。在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在强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品质,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5.结论

平塘县辖区内旅游资源分布密集、种类多样,山水风光优美独特,地质地貌奇俊秀美,旅游发展应做到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改革創新与融合发展相结合,地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多点支撑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快速发展与品质提升相结合,多举措提高平塘县旅游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平塘平塘县天坑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平塘县老干部宣讲团到县第二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
世界最高混凝土高塔桥平塘特大桥建成通车
平塘甲茶
特提斯女神的壮举——平塘国家地质公园
平塘甲茶
天坑探奇
活态文化
平塘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平塘县委离退局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