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系列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8-11-28 04:30陆文洁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案能力活动

陆文洁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000)

引 言

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积极参与、好奇探索、大胆操作为抓手,以活动的开展实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发散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1]。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活动,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程度上的活动,教学的最优化是不可思议的。”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小组合作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大家在学中动、动中学,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大平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天真烂漫、单纯可爱是小学生的特性,他们的年龄特点、学习经历、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特有的、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小组合作学习”恰恰能给学生的这种“冲动”一个释放的空间。在没有教师和其他众多同学的氛围中,他们放下了包袱和压力,尤其是对那些平时比较内向、胆小的“沉默”学生来说,小组活动就是一个良好契机,让他们胆大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设计出多角度、多答案、多方法的各项活动或问题,就能促进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的发散,使学生除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还能利用并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2]。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还能让大家在彼此合作、互助中发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更能充分展现每个人的自我风采。作为组长能带领组员进行活动的组织和有效开展,充分显示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中等学生在组长的带领和激发下,积极参与活动,完成大家布置的任务,提升个人能力;后进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既满足了每个人都参与活动的要求,还激发了个人风采的展现,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小组合作任务布置后,教师往往会缺少指导。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认为任务比较简单,小组里可以解决,太过于“放心”;认为小组里的小组长可以处理好任务的分配;纯粹不在教学计划之列……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会因为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而感到困惑,从而停手合作任务,也会因为有的任务本身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被搁置;还有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结局就是小组里的成员有的坐享其成,有的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答案来修正自己的观点。

因为任务布置得比较急促,导致教师在活动前没有把合作要求解释到位,加上学生合作技能的欠缺,并不能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有效的讨论,各说各的,甚至谈论着与话题无关的内容。即使在教师宣布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学生都能立刻进入大声的讨论状态,效果也不一定尽如人意,只是表面让人觉得有效的小组活动已经开始了。活动结束后,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喊停声中立刻回归教学中,但是从反馈情况来看,小组里的活动是无效的,大家的答案没有体现合作性。要知道小学生其实还缺乏一定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能力,他们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也没有习惯去倾听对方的建议,更多的是争吵,因此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课堂中小组活动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任务刚刚布置一会儿就被喊停,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或让学生反馈。教师的做法也许是怕时间拖太长完成不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但这样的结局只会导致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点缀,学生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学任务没有效完成,还浇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这又顺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还没来得及参与进去,就已经被要求停止活动了。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就是学生对活动内容没兴趣、没方法、没目标,所以只能盲目跟随班级大流,大声说话浪费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任何小组活动的开展,都要明确教师在活动中是引导者、辅助者的身份,而学生是活动中的主角,即参与者、实施者,他们的主体地位得明确[3]。因此教师首先得设计好有趣有效的活动,其次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辅助;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都要努力发挥合作精神,参与到互动中来。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设计活动的过程,让小组活动更有效。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也有所体现,从最初的“权威—服从”衍变成“指导—参与”,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认真分析研究,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也要按照任务的不同层次分配好每个组员的具体任务,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有观点可表达,切忌无话可说或者乱说。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每个团队成员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合作能力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补共效的过程。这就要求成员之间学会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有时也得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不讳、互相配合、和谐默契的活动氛围中,每个成员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在这一点上只要稍稍降低教案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就可以达成。因为只有做到心中有教案又不局限于教案时,教师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上游刃有余,而不是在遵从教案和学生的活动成效之间选择遵从教案。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提高活动的效率才是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在充分的时间下活动,才会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合作活动体验,这样的小组合作活动才是最有效的。

结 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正在探讨和尝试的一种教学新模式。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尝试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蒋洪芬.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性[EB/OL].20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5551b0101d9sr.html.

[3]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教案能力活动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