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特色小队 建美育班级

2018-11-28 04:30李巨园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才艺班级同学

李巨园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 315000)

引 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巧妙地开展小队建设,能让学生在团队中认识自我,在活动中成就自我,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设多维、多元素小队时的美育渗透——“爱”则润物细无声

1.建设“和谐”型小队,露“互助”痕迹

建设“和谐”型小队是指在班级中建立“和谐互助”学习小组。在活动中,体现“互帮互助,手拉手”的精神。把情况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以便他们能志趣相投而友好交往,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班级互助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课外,可以把家庭住地邻近、家居习惯相仿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便他们双休日、节假日能在一起交流学习。这样,不但方便他们交往、交流,而且便于家长监督管理,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

不少学生有偏科的现象,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每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尽量把偏科不一样的学生结合在一起,以便他们学习互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在和谐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互助”的快乐[1]。

2.建设“才艺”型小队,展“自信”痕迹

建设“才艺”型小队是指在班级中建立有“才艺”特色的小组。在活动中,体现“我快乐、我青春、我自信”的活力。各种丰富多彩的才艺表演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在校生活,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更培养了他们大胆自信、主动参与的积极情感。

如传统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班级里,用不同的才艺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过秀各自的才艺,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拼才艺的过程中,收获“自信”的快乐。

3.建设“孝心”型小队,亮“感恩”痕迹

建设“孝心”型小队是指在班级中建立有“百善孝为先”力量的小组。在活动中,体现感恩父母,做父母小帮手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感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倡导孝道感恩,强化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更加感受到父母的恩情,理解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一定要践行诚信感恩美德,时刻铭记感恩、以孝为善之先,努力实现“仁、孝、善”的中国梦,做一个有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小公民。

二、创办多彩、多方位小队时的美育渗透——“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创办多彩、多方位的小队时,能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实践活动规则及活动要求,让孩子们反思并渗透,在班集体中,要讲“理”,但也需要有“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规则。

1.“虚拟币”模式,创新德育方式——新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通过“虚拟币”系统,以小队为单位,通过分值的形式显示,再以银行的记账方式把学生每天的分值记录下来,能很好地促进孩子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根据学生的账面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激发学生向前发展的积极性。虽然这都是一些细小的行为,却涉及了行为、礼仪、学习等方方面面。这些细则本身就是一种德育资源,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并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关爱,让学生在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中进步,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各小队以“虚拟币”作为养成教育的一种新的实施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从受教育的被动者变成主动者。这一创新系统的启动,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空前提高。

2.“我当小队长”模式,丰富德育内涵——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身心发展活跃、不稳定、变化快,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的心理转变阶段,不愿意听从或屈服他人,需要我们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

通过“我当小队长”模式,能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引导他们去关心组员,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今天“我是小领导”的趣味角色体验,让孩子们学会了认识自我,依“法”办事;学会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面对冲突,做出正确判断,能够帮助孩子们顺利跨过心理转变期,达到勤奋学习、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使孩子们能够顺利跨越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特殊阶段”期。

3.“男女搭配”模式,拓展德育渠道——异

小学阶段男孩子好动、胆大、调皮,而女孩子文静、胆小、认真。男孩子在推理和空间判断上有优势,女孩子在语言流畅和机械记忆方面有特长。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在组织小队活动时,采取“男女搭配”模式,的确能收获“干活不累”的效果。

三、创新多滋、多体验式小队时的美育渗透——“新”则百家争鸣

1.融入“领导”式的小队体验

现代管理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学生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的培养。如《我是小队明星》主题班队活动,有意识地让孩子们按小队来汇报成果,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初步学习怎样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感受到小组讨论的氛围,组长的调控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

这样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各自的团队中,分担苦恼,分享快乐,感受幸福,收获进步,个人价值在团队中获得了最大的肯定,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

2.融入“兄弟”式的小队体验

通过家访、校讯通等方式对学生情况加以了解,精心设计并开展“你的困难我来帮”等主题班队活动,成立班级“兄弟互助”般的学生互助小组,较好地从心理方面让孩子们互相温暖,使他们的校园生活不再孤单,从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产生了学习需求与前进的动力。

例如,同学中有人生病等,我们成立“爱心互助”小队,给予兄弟姐妹般的关怀,使这些同学在身体、生活和精神上的三重压力得到释放,感受到集体带来的温暖。

3.融入“家人”式的小队体验

在校园里,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同学就成了最好的伙伴。尤其是同一小队的孩子,更有一种“同家人”生活的体验。当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和大家一块儿学习上课时,当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一起劳动时,当和伙伴们共同解决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小队中“家人”般的感觉能带动同学之间那份真诚的友谊及团结带来的快乐。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与人合作的意识,这种合作意识产生于从小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友好交往中。

结 语

总之,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集体凝聚力中,使整个班级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学生在班级中就会朝着先进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奋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用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最终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谌启标,王晞.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才艺班级同学
才艺咖
才艺咖
班级“无课日”
才艺大展示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才艺展示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