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8-11-28 04:30
名师在线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形德育同学

金 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011)

引 言

教育,包括教和育两个方面。教是指传授知识和本领,而育则是指爱护学生,教育学生。教和育总是同时进行的。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陶行知先生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爱因斯坦也曾提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2004年,“马加爵事件”震动了全国;2010年,南楚雄紫溪中学学生宿舍惨案导致2人死亡;2013年,复旦林森浩投毒杀人事件再次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这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素质教育时代真正来临的标志是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1]。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不是只会读书的学生,也不是成绩好但思想差的学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教育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去落实,要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的肤浅认识。

一、从课本挖掘素材,渗透德育教育

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悠久的传统,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数学史的内容。在学习教材时,教师就可以合理渗透给学生我国自古以来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直至16世纪许多数学分支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数学强国,就如同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例如,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400多年。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人瞩目,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辉煌的数学史实带给学生的是民族自豪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关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还可以从微小处渗透。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课时,教师在出示指南针的同时,告知学生,这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这样的补充说明,学生知道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充满智慧,而有些发明就来源于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平时,应该处处留意,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在《认数》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数据的对比,学生发现藏羚羊等珍稀保护动物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从而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许多种类的动植物,因此更需要我们来珍惜,保护现有的资源。教师在创设题目情境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结合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大部分教师会觉得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因为数学是跟数字、定律、图形等打交道的,不像语文、道德课说教性那么强,这样的观点未免片面。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数学课堂中,更多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来完成。起初,有个别孩子十分不乐意与别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最为明显的是,理解能力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孩子更倾向于自己做自己的,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更有甚者做完以后还会去嘲笑做得慢的同学,这严重伤害了做得慢的同学的自尊心。为此,他们向我反映:“老师,我不想和某某同学同桌了。”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会借机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最主要的是要先学会什么吗?”“学会做人。”“对,我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现在,班级只是一个小集体,以后我们长大了,还会接触更多的人,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与人交流,与人相处,尊重别人,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通过多次这样的德育教育,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融洽了,更愿意进行互动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懂得了除了自己的学习以外,还要为同组同学的学习负责。这样才是将小组合作交流落到了实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对学生进行了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等德育教育。

三、合理示范,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和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这句话是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引导学生。上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规范、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时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班级里榜样的力量同样能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整洁、细致,思考问题全面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为班里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结合数学的美,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英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用圆举例,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就曾提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是公认的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其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圆点哲学》里指出,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中观万物、微观世界都是以圆统之,“人人是一个圆,物物是一个圆,宇宙是一个圆”。可以说,圆还象征着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圆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这一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好像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学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应该遵循集体的纪律,发挥自己的作用。由此,我这样告诉学生:你们每个人都像是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结合起来把我们的班级组成了圆,集体荣誉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用心维护,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纪律,就会使自己变成不在圆上的点,游离于集体之外,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通过这样的语言,学生会感受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知道自己要热爱集体,遵守集体纪律。

结 语

总之,数学课的德育功能尚待我们挖掘、捕捉,只有抓住时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形成进行教育,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不断拨动孩子的心弦,相信点点滴滴的有机渗透,终将达到德育、智育这双重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玉芬.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神州旬刊,2013, (10):173.

猜你喜欢
图形德育同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图形配对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