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审美视角下小学生古典诗词学习态度的研究

2018-11-28 18:31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小学徐永贵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8期
关键词:言语古典意境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小学 徐永贵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培育与审美情趣的提升,使学生逐渐塑造出良好个性并培养健全人格。”古典诗词的学习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由于古典诗词中的文化背景和意境与当今时代的社会背景有一定差距,小学生很难用现有的社会认知去理解古典诗词当中传达的社会和人文背景,再加上古典诗词中晦涩难懂的字词、语句和韵律,使得小学生更加对古典诗词望而却步,一筹莫展。今天,针对小学生的古典诗词的学习态度,我从培养小学生言语审美能力的视角之下展开讨论。

一、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存在的态度问题分析

总的来说,小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存在抗拒心理。

1.小学生缺乏认知能力而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有限,因为年龄原因,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所以,小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在理解古典诗词中表达的意境时会感到很困难。

比如,在学习《题临安邸》这首南宋古诗时,小学生对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没有了解,也无法理解宋王朝当时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的国家情势。小学生没有时代背景知识,就无法体会诗人林升传达出来的义愤填膺的爱国情怀。

2.小学生因为无法理解古典诗词而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率低

小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对于教师讲解的内容也是被动接受,一知半解。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不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和意境。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形象记忆更占优势,而死记硬背就会导致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古典诗词的效率低。

二、让小学生保持积极接受的态度去学习古典诗词,提升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教育方法

1.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古典诗词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小学语文老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一遍遍地朗读,感受诗词中的语言魅力,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小学生自己感悟诗词当中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在学习《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这首古诗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进行朗读,在领读之后,就可以让小学生经历初步朗读、细细品读、再次诵读的过程,让小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朗读,体会到诗词中营造的情景,感受诗人伤感忧愁的情感。

2.小学语文老师在讲授古典诗词前,先交代古典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简介

小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会因为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有限而存在理解问题。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讲解古典诗歌的通篇内容之前,先介绍古典诗歌的创作背景,先让小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创作这首古诗词时的经历等等,让小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有整体的感知。

比如,在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小学语文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小学生介绍杨万里以及杨万里和林子方的朋友关系,林子方赴福州任职的诗歌创作背景,小学语文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六月西湖的美景,加深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了解。枯燥的文字变为图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既激发出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够促进小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深入理解。

3.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深入地剖析古典诗词当中的字词和语言

古典诗歌和如今我们使用的白话文不同,我们当今使用的语言比较直白,而古典诗歌的文字精练,文词优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小学生仔细推敲古典诗词当中的语句以及古典诗词当中的字词,体会古典诗词当中某个字传达出来的深远绵长的意境。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很难理解和分析精练的抽象的诗歌语言,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情境模拟、游戏等方式,仔细地逐字逐句地指导小学生学习和领会古典诗词当中的言语美。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古诗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分析“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等词语,感受短短几个字就描绘出具体形象的言语之妙。诗人苏轼用打翻的黑墨水,即“翻墨”生动地描写出云层很黑。用“跳珠”形容雨点,更加形象地说明雨点大,并且雨点杂乱无序。而“水如天”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比作天空,来描写湖水如天空一般,描写出了湖水的开阔和波澜不惊。通过这样细细地剖析,让小学生感叹古典诗词当中的言语之妙,提高小学生的言语审美能力和审美嗅觉。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瑰宝和历史遗产。小学生应该用敬畏和深入研究的态度,感受古典诗词的言语美,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语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言语古典意境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