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线,搭建阅读与写作齐学平台

2018-11-28 18:31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王也周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8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文本文章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实验小学 王也周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主线,文章主线是作者的主要思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一主要线索,就可以更容易地理清文章内容,把握好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如何找文章的主线,充分发挥文本线索的作用。

一、组织串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给学生设置这样的任务:让他们在通读文章后概括文章大意,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这一部分不仅是要让学生提升对文本的概括能力,也是为了加深他们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到文章中的主要线索,主要线索也就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找到关键词,把文章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组织串联,借助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是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剪枝的学问》这篇文章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给他们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来对文章大意进行概括:作者进入了桃园几次?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在桃园里,他分别看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文章的人物、事件、时间的概括,学生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可以大致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在学生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深入地走进桃园,看看作者在三次进入桃园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把这些经过串联起来,就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从学生的答案来看,虽然他们概括的能力还不够强,概括的内容也不够简洁,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够了,重要的不是他们能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其中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二、设置疑问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提出众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提出的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表明他们是真正走到文章中去了,真正地进行思考。那么在这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用文本线索来让学生提出疑问,帮助学生思考呢?例如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篇文章时,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就是谈迁创作的《商榷》一书,文章中的很多地方都写到了这本书,并且还对这本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这本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主要线索来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这两段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这两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侧重点、表现手法都有什么不同,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前后两次描写同一本书,又有所不同呢?谈迁为什么要重新写一本《商榷》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但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真正走到作者身边去,与作者展开对话。通过这样的质疑导学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就可以被激发出来,通过深入文本,感受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悟谈迁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伟大志向,并且向历史人物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教师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上,围绕文本线索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三、拓展认知

语文是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语文知识从生活中来,并且我们学习语文知识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会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分开,单纯地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这样就只是语文教学,而不能称为语文教育了,也达不到育人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能不断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一点就是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情感认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文本的主要线索为引导点,让学生找到文章内容和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内在联系,既能理解文章内容,也能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与作者进行一次情感上的交流,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天鹅的故事》这篇文章时,有两位语文教师表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手法,但是最后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思考的效率。一位教师让学生对比文章中三次天鹅的叫声的不同,看看天鹅在三次鸣叫时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从中我们感受到天鹅身上有哪些精神。另一位教师则是以老人手上的猎枪为线索,从老人的角度出发,看看老人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虽然两位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提炼文章的线索,但是这两条线索都是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相关联的,学生通过这两条线索,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迁移运用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以读促写,通过写作,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即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学习语言文字就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因此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也要关注文章中作者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表现方法等,并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当前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我们发现他们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不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整合素材、选取素材,素材选取不好,也就无法组篇造句,文章质量自然无法提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文本线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不同的作者是怎样用主要线索来组织文章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文章。例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主要线索,作者是按照游览顺序来组织文章的,但是这么多地方,作者是怎样把这么多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的呢?通过对文章中细节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依托文本的线索对文章内容进行一次重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的主要线索是一种很好的提升阅读效率的方法。同时,还可以以文本为线,搭建阅读与写作齐学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